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法空恩师讲《广论》67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法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空恩师讲《广论》67讲

 

  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做加行。(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学修听闻讲说中破除一切内外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

  我们已经进入《菩提道次第广论》正宗分念死无常了,对念死无常这一章,我们首先要生绝对的信念。我们生存在三界牢狱中,要“勇士能断如牢家”。人生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生老病死,要趁还有一口气时,努力修学佛法,了解世事的虚假,克服自己的烦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世间五欲所动,与世间杂染的东西要一刀两断,断除这个如牢狱的家才是真正的勇士,作为修行者来说就应该这样做。而我们现在为了个人一点点的利益就互相争吵,吵的你死我活,被困在烦恼境界上,认识不透,被烦恼牵着鼻子走,都不知道,这是应该要了解、警惕的。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恒常修习念死的道理,不要认为它是简单的法,应该把最基础的法先修好,不要一上来就谈殊胜的法、高的法,一切的法都是殊胜的法,关键是相应不相应,自己能不能应用。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把方法找到了并按次第进行,决定能成就。而我们现在难就难在第一不知道如何下手,第二没有次第,还有不相应,第三不肯老实修学,所以很难成就,很难解脱。

  对于念死无常的道理,不能马马虎虎地修,而是要恒常不断地修。刚开始的时候基础必须打稳固,以后每次修的时候,只要提一下死的念头,整个就生起来了。真正的修行人,一提起死的念头,什么事情都可以放下了,因为想到无常,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一旦死亡到来万事皆休。

  无论是显宗还是密教,大乘小乘,要修法必须要有基础,最根本的就是从暇满人身、念死无常这样一步一步走上去,这些基础没有打稳,就忙于其它的大法,那你就走错路了。我们要懂得,第一步不是匆匆忙忙地去修,而是要先把整个修道的纲领、要领认识清楚,然后随份随力依照次第逐步增上。

  对于念死的这个道理,我们要至心发起定解,然后再进一步如理的修习,当修到念死如量地生起来时,自然会有非常强的推动力,绝对不会让你懈怠下去,更不会放逸,否则的话,是不会向上的。对于死我们要正思维,临终才能无怖畏,不会恐惧。我们由于惑业辗转增上,而感得杂染之身,五欲之身,四大假合的臭皮囊是苦不堪言的,最后一定会死,恐怖、怕死都没有用。生命就是这样迅速而无常,几十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一生很快就要结束,当我们死之后,眼前亲爱、可爱的东西就都会失去,所以要趁生命还健在、还有精力、还年轻时就要努力用功好好修学,以实现人身的价值和意义,这里如果不把人身义大认识清楚的话,精进修学的心也是不会生起来的,不念死就会懈怠,虽然能精进但是不能恒久。

  我们要想想无常迅速,这一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死后什么都会失去,要趁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时候积累种种善妙的事业,努力修习善业,使自己超脱人天善趣,往生净土。否则你造恶业,就会到三恶道受苦。没有消除恶趣的因就会堕落恶趣,没有修持增上的因就不能脱离生死,这才是我们该着急的、恐怖的大事。不是光怕死就可以了,最恐怖的事情应该是不能脱离生死、没有修持增上生的因。念死无常不是让你想到死就害怕,而是害怕没有修行就死了,想到这一点就要拼命用功修习,到临命终就不会恐怖畏惧,这才是念死无常真正特殊的意义。未修妙善业会起所有苦,而修善白净业谁会畏惧生死呢?只要你修善业,能解脱,生死有把握了,死还算什么呢?那个时候我们会像大成就者一样生死自在。

  不管你怎么努力,没有哪一道能保住生命而不死。我们应该在没死之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在做什么,起心动念是不是在做恶业,观察一下自己在修什么,赶快遮止不该做的恶业,并努力去修持应该做的善业。我们在世间造作的恶业或者善业,是乐趣的因就感乐趣的果,恶趣的因就感恶趣的果,知道自己做的恶业将来会受苦,那你就不要去做。

  有时我们好像是在修行,但是我们动机不清净,夹杂了染污不清净的心,常常是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世间八风,自私的心非常严重,假如你能修种种善法--白净之法,就是决定清净、无染污的法,这一生结束以后,临终就可以得到增上生,乃至最后可以趣入决定胜,最起码可以往生净土,为了最后得到究竟胜,就是将来可以成佛,是究竟的解脱,就要舍一切的贪爱执着修念死无常,努力修行。我们每个人都难逃一死,知道了就要如法去修,消除恶因,修持善因,这才是真正了解念死无常的道理。一般人由于见思烦恼,对世间的受用、五欲、八法努力去追求,真是颠倒呀,我们应该时时把无常的概念放在脑子里,要思维我们贪著的眼前的妻子、丈夫、财物、子孙、地位、权利、金钱,不但无法久住,而且还要往三恶道,这些全部都是恶趣的增上因,都是毒蛇,这样就能遮止贪著难舍的心,这样死也就不足为惧了。

  没有那道的众生可以把握自己生死,佛、声闻缘觉、任何宗教的圣者,都要舍掉这个身体,何况我们凡夫?没有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能逃脱阎王的预约,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修行人,必须随时随地趁着还没死努力修行。

  伽摩巴大师云:现在需怕死,随时随地都怕死,所以拼命的修学,临终的时候就没有所畏惧的事情。古来多少高僧大德,死时天乐凌空,安详无比,生死自在,如密教里面弘光身成就者。反观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怕,但临命终时,以手抓胸、抢天呼地、怨天尤人,都来不及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三界火宅里面,我们应该如何遮止我们恶趣的因?是不是每天对治贪嗔痴难舍的心呢?

  “寿命无可添,刹那刹那即可消逝。”你没办法让人的寿命增长,反而刹那刹那的减少,如同织布一样,虽然织了一次只是去了一缕,但很快就织完了。世上人们常说:“天增岁月人增寿”,实质上哪是这样呢?真是颠倒呀,天倒是增了岁月,人却是减了寿命。活一天我们的寿命就少一天,这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回想这一年甚至十年,就像是眼前的浮云飘过,生命如同江河猛急奔流,又如悬崖峭壁垂流的瀑布,迅即流失,一想到这些就应该抓紧修行。

  有些人修的时候什么都放不下,胡思乱想,觉得没吃饱,没力气修,吃饱了又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这就是没念死无常造成的,只执着于五欲的享受,根本不把生死无常的大事挂在心上。我们好好地思维一下,生命如秋云无常,内省观察发定解,三界就如秋云一样无常,瞬息万变,我们的生死象看戏一样,寿命象闪电、瀑布,很快就消失了,这些都是《广论》上的比喻,我们这一辈子所有的一切都在显示无常,没有哪一件事情是永久不变的,所以现在真正重要的是观察自己。我们现在犯了两种毛病:一种是听完了,道理明白了就可以了,一种就是简简单单地思维、修一下就可以了。伽摩巴大师对我们这些懒惰懈怠不明白法义人呵斥道:“实际上你思了吗?修了没有?你什么时间修了?什么时间思了?白天放逸散乱,晚上昏沉掉举,还打妄语!”这些骗别人容易却骗不过自己,真正想修行的人要好好的以祖师的话来策励自己,那么这一生就有希望了,否则是对治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毛病的。

  网络中、现实生活中人们一天到晚不知道在搞什么,都在谈修,修没修呢?也在修,经也在念,佛也在念、书也在看,师父也见了不少,活佛也拜了不少,顶也灌了不少,法也求了不少,可是自己问问自己:皈依受戒多年了,有的甚至受了菩萨戒了,可是到现在自己的修行竟然一点进展都没有,一点受用也没有,烦恼无明炽盛的不得了,越修烦恼越厉害,无名火越大,嗔恨心越重,贪心越重,把世间的歪风习气全部带到佛法里面了,你修的什么呢?想一想太可怜了,太愚痴了,更重要的是太可怕了呀,众生颠倒无知呀,在无安不可住的三界火宅当中做着无明大梦,自己却一点不察觉,感觉无所谓,能多睡一会多睡一会,能多吃一点多吃一点,能多穿点穿点,吃喝玩乐五欲灌满了我们的身心,殊不知这些都是我们入恶趣的因,经典上常教诫我们“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呀!

  我们要好好思维一下:从生到死苦常逼的道理,我们一辈子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受到苦的摧残,烦恼的折磨,大家都麻木于五欲的快乐,受一点刺激的快乐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实际上这五欲刺激的快乐都短暂的,每天都受到众多烦恼的折磨、痛苦的逼迫。人从入胎到死亡寿命一直在减少,中间又受老病所折磨,这些都是死之前行,为了避免这些苦而寻找种种能求快乐事情,结果这些都是苦因不是快乐,是苦上加苦。我们不懂还在造种种的恶业,助长它使它增上,这就是火上浇油,不是釜底抽薪,眼前稍微苦一点,就造将来去恶趣的因。我们眼前的状态就像从高山上跌下来一样,在还没有掉地之前,觉得自己不会死,还很快乐,等到粉身碎骨已经来不及了。不知道这些法义,修行就不能生起决定信解,我们不能一生空过少修行啊!

  唯有生念死无常的心,才能从苦中解脱。前面我们开讲三种根本、九种因相,目的就是叫你认识这点。对于死法无定我们要这样思维:南赡部洲,娑婆世界的人,死法甚多。《中论》云:“有以药求长寿,反变毒药而死者。”水火高楼于人有益,或反焚溺颠坠,因在受用中,往往成为死法。特别说,食肉者,最为有损寿命,以肉入人身,易变为毒。西藏有草与肉同食者杀人,车、马、船等都是迎来乘人,或亦因之致死,飞机有失事的时候,轮船有沉水的时候,生缘反成死缘。人有在胎中死者,或出胎一日二日,乃至一岁二岁死者均不定。有说日光一照即死,以影子有毒也。或持物在手,食物在口,已命终矣!人命如广场中灯,不定何方风来?一吹即灭,其脆弱有如此者,容有或不致死之疑耶?至死后为飞、为潜、披毛、戴角,均不可知。须知教人观无常,不是要避免死,正因为死在前面,刻刻紧逼,死法无定且多,当以一心精进学佛为要门。至彼时较有把握,必不致手忙足乱也。这是死法无定,不思维就认识不到这些道理,就不能精进,修行就上不去。

  死决定至就如穿衣出门,思归家否?归家入室,思更出否?休息坐卧,思再起否?早起,思三宝加持,又得一日,可力修学。卧时,此日又已空过,痛自刻责,时时作是念,养成串习,乃刹那顷均在修无常观,则执我我所之见,自可消除。

  “嘎登巴作饭生火,乞邻而用,饭后即覆碗,表示此后不食,不作再用再食想。”以随缘度日不饥足矣!《入佛弟子菩提行》云:"好衣食,有何用?只增长贪心耳!但把此身当船,借来渡河,不至冻馁而已!如为此身造业,更为不值。"吾人以有余受用济人,此为布施。行路只看四尺远,大地观作净土,见人如根本上师,自然一切不起贪嗔。夜睡想入净土,依正庄严,本尊正说法要,境界殊胜,此为忍辱。财宝不坚,要知《涅槃经》说:“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等,为七圣法财,最为坚实,谁偷谁坏?世间的钱财别人会争夺、破坏,而这七种圣法财没人能破坏争夺,应以不坚换坚者。更想三宝有神通,能见我,时时恐惧,此为持戒。言语无意义不说,因言词多由三毒发动,惟有多诵多修,期无间断,此为精进。妄念生时,当思由贪等起,须令一心清净,罪当忏悔,有功勿喜,如念佛见佛,亦不贪着。多观无常,则生、老、病、死,均于我无关,时间长了就能通达空性,即为禅定与智慧也。

  米拉日巴尊者云:“我初畏死,入山静修,密勒日巴尊者刚开始为什么会入到山洞里面苦修,不为衣食奔波劳碌?人们看着他都觉得很苦,他却说我觉得我是最快乐的,他吃的植物吃的身上都发绿了,这些都是为了修行呀!他说“为什么要入山净修呢?就是因为我最初怕死呀!”,久观无常,今不畏矣!作为我们修行人,不论你修什么法,最起码要观修三到五个月的观无常,如果要闭很长的关,那么最起码要有两年的时间专门观无常,否则到那里也是浪费时间,所以密勒日巴说今天我不畏惧了,以得死后之把握故。”故说初学佛人,当切想已在狱中,将死甚惧,忽然逃逸,只心中常畏人捉着耳!即以此心修无常观,依止三宝,最为胜妙。须从念死而修,而精进,而成佛,初、中、后不改也。人能修无常,自然离苦得乐,如耕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又如自己建屋,初甚苦,完成时自己享用,先要有此意乐,自然不畏死矣!

  唯有生念死无常的心,才能从苦中解脱。前面我们开讲三种根本、九种因相目的就是叫你认识这点。对于死法无定我们要这样思维:

  南赡部洲--娑婆世界的人,死法甚多。《中论》云:“有以药求长寿,反变毒药而死者。”水火高楼于人有益,或反焚溺颠坠,因在受用中,往往成为死法。特别说,食肉者,最为有损寿命,以肉入人身,易变为毒。西藏有草与肉同食者杀人,车、马、船等都是迎来乘人,或亦因之致死,飞机有失事的时候,轮船有沉水的时候,生缘反成死缘。

  人有在胎中死者,或出胎一日二日,乃至一岁二岁死者均不定。有说日光一照即死,以影子有毒也。或持物在手,食物在口,已命终矣!人命如广场中灯,不定何方风来?一吹即灭,其脆弱有如此者,容有或不致死之疑耶?至死后为飞、为潜、披毛、戴角,均不可知。须知教人观无常,不是要避免死,正进死在前面,刻刻紧逼,死法无定且多,当以一心精进学佛为要门。至彼时较有把握,必不致手忙足乱也。

  这是死法无定,不思维这些就认识不到这些道理,就不能精进,修行就上不去。

  死决定至就如穿衣出门,思归家否?归家入室,思更出否?休息坐卧,思再起否?早起,思三宝加持,又得一日,可力修学。卧时,此日又已空过,痛自刻责,时时作是念,养成串习,乃刹那顷均在修无常观,则执我我所之见,自可消除。

  “嘎登巴作饭生火,乞邻而用,饭后即覆碗,表示此后不食,不作再用再食想。”以随缘度日不饥足矣!《入佛弟子菩提行》云:"好衣食,有何用?只增长贪心耳!但把此身当船,借来渡河,不至冻馁而已!如为此身造业,更为不值。"吾人以有余受用济人,此为布施。行路只看四尺远,大地观作净土,见人如根本上师,自然一切不起贪嗔。夜睡想入净土,依正庄严,本尊正说法要,境界殊胜,此为忍辱。财宝不坚,要知《涅槃经》说:“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等,为七圣法财,最为坚实,谁偷谁坏?世间的钱财别人会争夺、破坏,而这其中圣法财没人能破坏争夺,应以不坚换坚者。更想三宝有神通,能见我,时时恐惧,此为持戒。言语无意义不说,因言词多由三毒发动,惟有多诵多修,期无间断,此为精进。妄念生时,当思由贪等起,须令一心清净,罪当忏悔,有功勿喜,如念佛见佛,亦不贪着。多观无常,则生、老、病、死,均于我无关,时间常了就能通达空性,即为禅定与智慧也。

  米拉日巴尊者云:“我初畏死,入山静修,密勒日巴尊者刚开始为什么会入到山洞里面苦修,不为衣食奔波劳碌?人们看着他都觉得很苦,他却说我觉得我是最快乐的,他吃的植物吃的身上都发绿了,这些都是为了修行呀!他说“为什么要入山净修呢?就是因为我最初怕死呀!”,久观无常,今不畏矣!作为我们修行人,不论你修什么法,最起码要观修三到五个月的观无常,如果要闭很长的关,那么最起码要有两年的时间专门观无常,否则到那里也是浪费时间,所以密勒日巴说今天我不畏惧了,以得死后之把握故。”故说初学佛人,当切想已在狱中,将死甚惧,忽然逃逸,只心中常畏人捉着耳!即以此心修无常观,依止三宝,最为胜妙。须从念死而修,而精进,而成佛,初、中、后不改也。人能修无常,自然离苦得乐,如耕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又如自己建屋,初甚苦,完成时自己享用,先要有此意乐,自然不畏死矣!

  释尊云:“多观无常,即为供养一切佛,亦受一切佛加持,为成佛之始基。”又经云:“供养迦叶等阿罗汉,与一刹那观无常,后较前胜也。”又云:“牛马足迹不如象。”以象迹圆满,喻念无常心也。有人问博多瓦说:“云何是成道唯一之法?”博答:“观无常是。”又问:“观无常有何胜利?”博答:“初于三宝启信,观察父母或他人死时痛苦,中间精进,后得禅波罗蜜,通达空性,成佛道,均从观无常中来。”又云:“初只知现世目前,学佛仅为避祸求福;中不畏轮回苦,只求人天福报;后不知涅槃功德,无出离心,皆由不能了达念无常故。”又云:“初求法,不为五欲所迷,中得法,如理修学,后无障碍,不间断,得圆满,皆以念无常为根本也。”

  巴祖仁波车开示云:“我见人权威不起贪求,惟见大德则心生爱慕,只依靠过去大德无常之开示,不知其他。”“格西惹那共穷,在后藏足莫喀拉山洞静修,洞口有荆棘,出入必挂其衣,每思去之,但以念无常故,终其身未去也。”

  “藏以七月雨为甘露,可以疗病,智悲光尊者之弟子,请筑池蓄之,尊者以念无常故,迄未成也。”可思大德修无常之猛励。又释尊转**时,常云:“有漏皆苦。”因无常即为有漏,正示人念一切无常也。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无常在眼前,尚执老为幼;我与诸迷者,启师求加持。”

  我们对以上道理认识不到位则念死无常的心生不起来,那么下一步就不容易向前进展,我们一定要把念死无常这一章数数的串习,思维寿命只有减没有增,是天增岁月人减寿,都是无常。

  上一讲我们原文讲到了第二点:思维受无可添,无增有减,今天我们该谈第三点:

  3、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

  现在我们讲解书上的原文:

  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者。谓纵能至如前所说,尔许长边,然亦不应执为有暇,(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人决定要死,但是不管你投生哪一道,都不该执着为有暇)。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于所余存,(余存--剩下的),亦由睡眠分半度迁,(睡眠占去了一半),又因散乱徒销非一,少壮迁谢至衰耄时,身心力退,虽欲行法,(想修行),然亦无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时实为少许。(能修行的时间非常少,想一想我们这一生吃饭睡觉占多少时间?这些就占去了一大半。我们要了解有生之年很快就会死,没有太多的时间修行,就算你活到一百岁,有一半的时间都是睡觉 ,另外从出生到十五、二十岁,又因为年轻心智没有成熟,没有办法修行,老的时候,因为心力衰退,没办法修行,又执着于子孙儿女,又造一些恶业,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象这样的头尾中间有多少时间修行?你一天到晚,吃喝拉撒睡去掉多少?去掉以后你还有多少时间修行?就算修行,真的是在修吗?仔细一想,能修的时间实在是没有多少,有的人修还修偏了,好不容易摸一个道还摸错了,这多可怕呀,我们必须要把握住现在的分分秒秒,深切地思维、警惕,要不然这一生就算有一百年、一千年有什么用?依然解脱不了,想想看能修法的时间实为稍许呀 ),《入胎经》云:“此中半数为睡覆盖,十年顽稚(顽稚--幼稚不懂事),念年衰老,(念--二十年,一到衰老就没有能力修行了),愁叹苦忧及诸恚恼亦能断灭,从身所生多百疾病,其类非一亦能断灭。”《破四倒论》亦云:“此诸人寿极久仅百岁,此复初顽后老徒消耗,睡病等摧令无可修时,(我们想想这一生就是你能活一百岁,不懂事占去了多少?吃喝拉撒睡占去了多少?到衰老了斗徒消耗了,没能力去修了,睡眠,生病等使我们没有修行的时间了),住乐人中众生寿余几。”(能够真正安住在快乐的人生当中的众生寿命能有多少呢?住乐人中--就是身心安乐能够堪修佛法的时间能有多少呢?既便是有还常常打妄想、造业),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身腹睡眠疾病就是指身体的饮食、睡眠、疾病等等这些事情所花费的时间),余能修法,尚无五载。”(连五年都没有呀,这还是按百岁来说,如果你活不到百岁,人活七十古来稀,那也就只有几千天,这几千天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呀,想从这几千天中解脱生死轮回谈何容易呀!)。

  如是现法一切圆满,于临死时惟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若死怨敌定当到来,无能遮止,何故爱著现法欺诳。如是思已,多起誓愿,(这时候,就要思维,世间这一生中就象做梦一样,就算我们一生样样都能圆满、如意,又能怎样呢?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死,临死时的一切惟成念境呀,念境就是就象梦境一样,梦中好像得到了安乐,醒来以后一无所有。而我们却为这个一无所有的东西奔波、空忙,苦不堪言,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到三恶道中受无边大苦,值得吗?既然没有任何方法能防止死的到来,那么现在所忙的一切都像做梦时的梦境一样,还爱著它被它欺诳干什么呢? 了知这个道理,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要下定决心,立即用功好好修行 ),决断必须修行正法。(这是第一个要决断的:必须要修行正法,没有时间了 )如《本生论》所说而思,(这是过去佛为国王时,国人迎接国王一同观赏花卉,乃向臣民说了这个偈子 ):“嗟呼世间惑,(叹息世间的人迷惑、颠倒),匪坚不可喜,(匪坚--非坚实的,不是坚固永久不坏的),此姑姆达会,(盛大的庆祝宴会,一年一度的花会),亦当成念境。(像做梦一样)。众生住于如是性,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自断一切道,(自断一切道--死无可逃脱,断--阻的意思), 全无怖惧欢乐行。(怖惧--恐怖、畏惧,欢乐行--全无怖畏、恐惧,我们还在这迷惑颠倒做欢喜乐行),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苦恼处--恶趣), 谁有心知思爱此。”(谁还有心思观赏它呢)。《迦尼迦书》中亦云:“无悲愍死主,无义杀士夫,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有智者想到无常,谁能放逸啊?),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我们不可懈怠呀,想想你一懈怠下去,恐怕就永远没有出离、解脱的一天,所以死之前只有精勤的修学,要用功发心修学佛法,如果你懒惰放逸,就像有一个强有力的准确的箭一样,每个人最后都会被它摧毁,就是这么残酷,我们为什么不乘这玩完的猛箭还没有射到之前,就赶快努力修习正法呢?不要有一点放逸懈怠的心,千万不要以为没有死之前,可以慢慢地修行,认真地思维观察中间真正修行的时间非常少,对这个概念有了正确的了解就不敢放逸了,谁敢懈怠啊? 这样就会生成强有利的誓愿:我一定要这样修。但是不要以为自己发誓要修行就可以证佛果,种下种子去了,还要用全部的精神拼命去修,才能生长发芽。光发愿修这个修那个,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高兴了修一会,明天不高兴不修了,或者光说却不施肥,也不浇水,种子能生长吗?慢慢就枯死了。我们应该发今日一定死的心,绝对勤修精进,切勿放逸懒惰懈怠。)

  释尊云:“多观无常,即为供养一切佛,亦受一切佛加持,为成佛之始基。”又经云:“供养迦叶等阿罗汉,与一刹那观无常,后较前胜也。”又云:“牛马足迹不如象。”以象迹圆满,喻念无常心也。有人问博多瓦说:“云何是成道唯一之法?”博答:“观无常是。”又问:“观无常有何胜利?”博答:“初于三宝启信,观察父母或他人死时痛苦,中间精进,后得禅波罗蜜,通达空性,成佛道,均从观无常中来。”又云:“初只知现世目前,学佛仅为避祸求福;中不畏轮回苦,只求人天福报;后不知涅槃功德,无出离心,皆由不能了达念无常故。”又云:“初求法,不为五欲所迷,中得法,如理修学,后无障碍,不间断,得圆满,皆以念无常为根本也。”

  巴祖仁波切开示云:“我见人权威不起贪求,惟见大德则心生爱慕,只依靠过去大德无常之开示,不知其他。”“格西惹那共穷,在后藏足莫喀拉山洞静修,洞口有荆棘,出入必挂其衣,每思去之,但以念无常故,终其身未去也。”

  “藏以七月雨为甘露,可以疗病,智悲光尊者之弟子,请筑池蓄之,尊者以念无常故,迄未成也。”可思大德修无常之猛励。又释尊转**时,常云:“有漏皆苦。”因无常即为有漏,正示人念一切无常也。

  巴祖仁波切求加持偈曰:“无常在眼前,尚执老为幼;我与诸迷者,启师求加持。”

  我们对以上道理认识不到位,则念死无常的心生不起来,那么下一步就不容易向前进展,我们一定要把念死无常这一章数数的串习,思维寿命只有减没有增,是天增岁月人减寿,都是无常。

  上一讲我们原文讲到了第二点:思维受无可添,无增有减,今天我们该谈第三点:

  3、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

  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者。谓纵能至如前所说,尔许长边,然亦不应执为有暇(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人决定要死,但是不管你投生哪一道,都不该执着为有暇)。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于所余存(余存:剩下的),亦由睡眠分半度迁(睡眠占去了一半),又因散乱徒销非一,少壮迁谢至衰耄时,身心力退,虽欲行法(想修行),然亦无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时实为少许(能修行的时间非常少,想一想我们这一生吃饭睡觉占多少时间?这些就占去了一大半。我们要了解有生之年很快就会死,没有太多的时间修行,就算你活到一百岁,有一半的时间都是睡觉,另外从出生到十五、二十岁,又因为年轻心智没有成熟,没有办法修行,老的时候,因为心力衰退,没办法修行,又执着于子孙儿女,又造一些恶业,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象这样的头尾中间有多少时间修行?你一天到晚,吃喝拉撒睡去掉多少?去掉以后你还有多少时间修行?就算修行,真的是在修吗?仔细一想,能修的时间实在是没有多少,有的人修还修偏了,好不容易摸一个道还摸错了,这多可怕呀,我们必须要把握住现在的分分秒秒,深切的思维、警惕,要不然这一生就算有一百年、一千年有什么用?依然解脱不了,想想看能修法的时间实为稍许呀),《入胎经》云:“此中半数为睡覆盖,十年顽稚(顽稚:幼稚不懂事),念年衰老(念:二十年,一到衰老就没有能力修行了),愁叹苦忧及诸恚恼亦能断灭,从身所生多百疾病,其类非一亦能断灭。”《破四倒论》亦云:“此诸人寿极久仅百岁,此复初顽后老徒消耗,睡病等摧令无可修时(我们想想这一生就是你能活一百岁,不懂事占去了多少?吃喝拉撒睡占去了多少?到衰老了都徒消耗了,没能力去修了,睡眠,生病等使我们没有修行的时间了),住乐人中众生寿余几。”(能够真正安住在快乐的人生当中的众生寿命能有多少呢?住乐人中:就是身心安乐能够堪修佛法的时间能有多少呢?既便是有还常常打妄想、造业),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身腹睡眠疾病就是指身体的饮食、睡眠、疾病等等这些事情所花费的时间),余能修法,尚无五载。”(连五年都没有呀,这还是按百岁来说,如果你活不到百岁,人活七十古来稀,那也就只有几千天,这几千天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呀,想从这几千天中解脱生死轮回谈何容易呀)。

  如是现法一切圆满,于临死时惟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若死怨敌定当到来,无能遮止,何故爱著现法欺诳。如是思已,多起誓愿,(这时候,就要思维,世间这一生中就象做梦一样,就算我们一生样样都能圆满、如意,又能怎样呢?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死,临死时的一切惟成念境呀,念境就是象梦境一样,梦中好像得到了安乐,醒来以后一无所有。而我们却为这个一无所有的东西奔波、空忙,苦不堪言,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到三恶道中受无边大苦,值得吗?既然没有任何方法能防止死的到来,那么现在所忙的一切都像做梦时的梦境一样,还爱著它被它欺诳干什么呢? 了知这个道理,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就要下定决心,立即用功好好修行 ),决断必须修行正法(这是第一个要决断的:必须要修行正法,没有时间了 )如《本生论》所说而思(这是过去佛为国王时,国人迎接国王一同观赏花会,乃向臣民说了这个偈子 ):“嗟呼世间惑,(叹息世间的人迷惑、颠倒),匪坚不可喜(匪坚:非坚实的,不是坚固永久不坏的),此姑姆达会(盛大的庆祝宴会,一年一度的花会),亦当成念境(像做梦一样)。众生住于如是性,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自断一切道(自断一切道:死无可逃脱,断:堵的意思),全无怖惧欢乐行。(怖惧:恐怖、畏惧。欢乐行:(全无怖畏)、恐惧,我们还在这迷惑颠倒做欢喜乐行),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苦恼处:恶趣), 谁有心知思爱此。”(谁还有心思观赏它呢)《迦尼迦书》中亦云:“无悲愍死主,无义杀士夫,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有智者想到无常,谁能放逸啊?),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我们不可懈怠呀,想想你一懈怠下去,恐怕就永远没有出离、解脱的一天,所以死之前只有精勤的修学,要用功发心修学佛法,如果你懒惰放逸,就像有一个强有力的准确的箭一样,每个人最后都会被它摧毁,就是这么残酷,我们为什么不趁这玩完的猛箭还没有射到之前,就赶快努力修习正法呢?不要有一点放逸懈怠的心,千万不要以为没有死之前,可以慢慢地修行,认真的思维观察中间真正修行的时间非常少,对这个概念有了正确的了解就不敢放逸了,谁敢懈怠啊? 这样就会生成强有利的誓愿:我一定要这样修。但是不要以为自己发誓要修行就可以证佛果,种下种子去了,还要用全部的精神拼命去修,才能生长发芽。光发愿修这个修那个,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高兴了修一会,明天不高兴不修了,或者光说却不施肥,也不浇水,种子能生长吗?慢慢就枯死了。我们应该发今日一定死的心,绝对勤修精进,切勿放逸懒惰懈怠)。

  以上是三根本的第一个根本的三种因相,下面我们看第二个根本:

  二、思惟死无定期

  原文讲解: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间,何日而来,(但是这中间死亡哪一天到来 ),亦无定期,即如今日,谓死不死,俱不决定。然心应执死亡方面,须发今日定死之心。(今天死不了,也不要执着想着我不会死,必须发今天定死的心 ),以念今日决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其心则执不死方面,便专筹备久住现法,(你念今天决定不死,那么你的心就执着不死的方面,就会贪著现世、造业,不能筹备后世的事情,贪著现世就不能修行用功,你执着现世,怎么能出离生死轮回? ),不能筹备后世之事,于此中间为死所执,须带忧悔而没亡故。若日日中筹备死事,(如果天天准备死亡的事情),则多成办他世义利,(就会用功修道成办他世的义利), 纵不即死,(即使你天天准备死,但是不死),造作此事亦为善哉。若即死者,则此尤其是所必须,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损害大敌,从此时期至彼时期,知其必至,然未了知何日到来,(为什么必须念死?比如自己有能力作猛力的损害大敌,从这个时期到那个时期,知道它早晚会来,但不知道何日到来),须日日中作其防慎。

  若日日中,能起是念,今日必死,下至能念多分是死,则能修作,所当趣赴后世义利,不更筹备住现世间。若未生起如此意乐,于现世间见能久住,便筹备此,而不修作后世义利。(如果对世间不知道它是无常的,认为它会是永久的,就会执着,便就筹备现世的贪著,而不修作后世的义利),譬如若念久住一处,则计设备住彼所须,若念不住当他往者,则当备作所趣之事,故日日中,定须发起必死之心。(我们应该发今天一定死的心,死亡一定会到来,什么时候死是不确定的,比如大地震、飞机失事、生病、生活当中一个小刺扎住了都有可能要你的命,生命是脆弱的,佛为什么要我们在尸陀林里修行呢?因为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那里埋葬着有几个月、十几岁、二十几岁就死的人,怎么能保证你今天不死呢?眼前要如理思维,正确了解,去掉不要谈死、不要念死的邪妄知见,并且发起今天必死的心,才能一步一步走上去,假使你执着,今天一定不会死,或者多半不会死,就会专门忙于眼前的事情,而不会忙于后世的利义,等到两脚一伸你所忙的事业就把你送到三恶道去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苦不堪言。所以要精进修行成办后世的安乐)。

  要思维一下它的三个因相:1、南瞻部洲的人寿命无定

  此中分三,思赡部洲寿无定者,总之俱卢寿量决定,(《俱舍论颂书》卷十一说: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岁。西牛货洲人。寿五百岁。东胜身洲人。寿二百五十岁。南赡部洲人。寿无定限),诸余处者各各于自,能住寿量,虽无决定,然亦多数能得定限。赡部洲寿极无定准(其他的洲都有定准,但只有我们娑婆世界的寿命没有定准,什么时候死不知道),劫初寿数(劫初就是住劫,刚开始有世界有人的时候,那时的人能活无量年),经无量年,今后须以满十岁为寿长际(今后你寿命能活到10岁就是最长的寿命了),即于现在老幼中年,于何时死,皆无定故。如是亦如《俱舍论》云:(《俱舍论》卷十一)“此中寿无定,末十初无量。”(刚开始的人寿命是无量的,末能活十岁就不错了)《集法句》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又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再身强力壮的都会有死亡的),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有的没有生出来就死了),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什么样死亡的都有,多大岁数死亡的都有 ),犹如堕熟果。”(佛偕比丘入林,见到树堕果说:“人寿不坚,如堕熟果” ),应当作意所见所闻,若诸尊重,或友伴等,寿未究竟,忽由内外死缘,未满心愿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应数思惟应令发生必死之心。

  这段文讲的就是只有精进修行,才能成办后世的安乐 ,如果能日日筹备死亡的事情,一直想着死,怕死,这样就会拼命修行,纵使没有死,也因为天天积聚善法,精进用功,为将来修时做了最好的准备。就像我们有一个大的敌人一样,一定会来杀害我们,但是我们做好了准备。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一般人忌讳说死,但并不是因为你忌讳就不会死,身体就象旅馆一样,不要想长期定居下来 ,不会长久安住,不论何时何地,都会因为身体本身衰老、生病的内缘、或者意外事故的外缘而死,所以我们必须有今日必死的心,为了准备后世,随时随地用足精神用功修行。

  生命中有种种损害,第一个南瞻部洲死期不定;第二个我们要想到死缘极多,活缘极少。那么现在进入第二个:2、思惟死缘极多,活缘少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少者,谓于此命有多违害,谓诸有心及诸无心,若诸魔属,人非人等,众多违害及旁生类,损此身命,亦有多种。彼等如何违害之理,如是内中所有诸病及外大种违损之理,皆应详思。复次自身由四大种成,彼等亦复互相违害,诸大种界若不平等,有所增减能发诸病,而夺命根,此诸违害,是与自体,俱生而有,故于身命无可安保(我们这个人,生命有种种的损害,外在如人、毒蛇猛兽、魔、木石等等,内部如四大不调,所引起的种种病痛等等,随时随地可能减少我们的寿命,我们想想,生命就如同风中的灯,水中的泡,一口气吸进去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呼出来,我们现在正处在五浊恶世,真正能修善法而感得长寿的业非常少,饮食医药的效果也在减少,病的发效率很高,得的病也很奇怪,根本没有药可医治,刚出来一个病,还没研究出对策又出来一个别的病,防不胜防呀,而我们念诵经文的心力微弱,能积聚的资粮有限,所造的恶业恶行深重,想要延寿是很困难的,吃住等等的享受这些看起来好像是活缘,却都可能变成死缘,吃多了得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四大不调就要得病,以车代步,坐车又容易发生车祸,住的房子容易倒塌,亲友翻脸成仇,这些都是活缘变成死缘之处,你不观察还不觉得,一观察就会发现眼前的东西没有一项不是死缘 ,我们认识了这个道理就要赶快努力修行,世间的安乐不可以相信呀 ),如是亦如《大涅槃经》云:“言死想者,谓此命根,恒有众多怨敌围绕,刹那刹那渐令衰退(衰退就是指住有心及住无心,《略论》做为:“有情无情”“若住魔属”,以至“违害之理”,属有情的危害。《略论释》293页,又有无情之属于外缘者,如水火风灾,崖崩石坠之害。属于内缘者,如大种失调,(生诸疾病)。衰退就是命根衰退,一天不如一天。),全无一事能使增长。”(没有一个事情能使命根增长)《宝鬘论》亦云:“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内。”《亲友书》亦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希奇。”(《亲友书略释·别说慧学·生起出离心》,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马上就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当中没有死,清晨仍能起床,这可以说称为稀有难得之事呀,已经了知死无定的道理,应当注意精勤修习,这是最为重要的)《四百论》亦云:“无能诸大种,生起说名身,于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四百论·破执品第二》:“《四百论释》四大种随一大种皆无能力成为自己的身,要诸大种和合乃可说名为身的生起”。四大种彼此互相损恼,互不相顺,而又能相违地和合在一起,对这和合身聚说名为乐,毕竟不应道理。四大本如冤敌,互相斗争很难调伏,斗至没有能力的时候,暂时平稳,以次亦云乐,认为身体不发生毛病就是快乐的事情,然不可靠,一旦四大不调了就百病缠身,上火了、嘴烂了,毛病全出来了),现是五浊极浓厚时,修集能感长寿久住大势妙业,极其稀寡,饮食等药,势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诸所受用,安然消后,能长身中诸大种分,势用亏减,故难消化,纵能消已亦无大益,资粮寡集,恶行尤重,念诵等事,势力微劣,故延寿等,极属难事(我们仔细想想,我们修行的资粮很少,念诵等等的事情势力微弱,贪嗔痴慢疑等等恶业的事情造的多,故延寿命极属难事)。又诸活缘,亦无不能为死缘者,为不死故,求诸饮食房舍伴等(求吃的穿的包括伴侣等等),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世间没有一个因缘不能构成死缘,所以生缘少死缘多,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道理认识清楚,然后发起猛力的意乐心,对治习气毛病烦恼,这才是根本)。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讲到这里。

  回向......

  寒冬、界恒恭敬整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