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根松仁波且:脉气明点的要义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6日
来源:   作者:根松仁波且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根松仁波且:脉气明点的要义

 

  脉气明点的修行属于密乘圆满次第的范畴,有些修行者对这种修身的方法不屑一顾,认为佛法的重点在于修心。其实,众生的身、心是密切相连,互相影响的。

  修止观首先要调整身体的坐姿,按七支坐的要求打坐,然后用止的方法,平息身口意粗分的业,这是初步的修行。粗分的业是由身体造作的,它源于自心的无明,对境相分别执着,在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取舍。因此在修行中培养自制力,克制身体的造作可以减少我们的业。譬如你一时嗔心很重,可以修相对的慈悲心把心转移,尽量避免身口粗分的业。对于细分的业,即我们的习气,深藏在阿赖耶识的种子田里,要用观的方法来对治。

  在欲望面前你要有足够的自制力。看历史上那些才智过人、能战胜千军万马的英雄,往往战胜不了色欲的诱惑。在大刀面前决不低头的好汉,却拜倒在女人脚下。

  我们修行人也有生理上的反应。密乘讲人体中有一种生命的再造体,源自父母的红、白菩提,它们会在体内周期性地活动,形成生理的反应。但由于众生的无明,不明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于是产生对性的需求。畜生道也一样,像爬虫类这么迟钝的众生,也能找到配偶,这不用教,它自然就会了。对此,小乘法怎样对治呢?当你觉得某个女人很好看,就把她观成骷髅或臭皮囊,这样就能打消你的贪心。有些人白天还可以转念,可是到了晚上一睡着,梦里就糊涂颠倒。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习性,有周期性,所以很难对付。如果修不净观也无法对治贪欲心,该怎么办?佛陀为此补充制订了很多戒律,如男女之间过午不能见面,双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话不能对着看,不能握着手,身体不能碰触等等。然而,对于贪欲习气特别重的人,身体再怎么相隔也隔不了他的心。

  在密乘中,身体上这些粗分的业是可以纠正的。由于是身体上的反应,要把身体调整好,但不能用捆绑等强制性的方法,不然对自身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密乘的见地与小乘是不一样的,不可以把色身以及生理的反应看成是不净的、邪恶的,所以在对治方法上,密乘与小乘有很大的差别。密乘各宗各派都特别注重调整身体,这是共同的要点,我们也再三强调金刚跏趺坐的必要性。学密法的人不会打坐,将难以成就!有人问:“上师啊,打坐腿痛怎么办?”我只能说:“你不坐就别想成佛了。”要知道,金刚跏趺坐不是靠一天两天的工夫就能坐好,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采用金刚跏趺坐调整身体的过程中,最初我们会有一股热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从密乐轮生起的。密乐轮位于肚脐下四指处,即男女精血活动的地方。我们说生命的再造体在活动的时候会有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不是欲念,而是人体生理的奥妙。生命体系有再造力,说明身体里的精华犹在,是一种好现象。一般年纪越大,生命的再造力就越弱,而经常打坐的人即便到了年老还有明显的再造力,这证明打坐可以增强身体的机能。大部分修行人都有一种错误的知见,认为生理上的反应是业障,自己修行了这么长时间还有这种反应,可能白修了。有的僧人对我说:“上师,我出家受戒那么多年,为什么还有生理的反应,是不是业障太重?”其实没有贪欲并不表示不能有生理的反应。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经历这种反应,而且都在错觉中,因这些反应而产生贪染的行为。事实上,生理的反应与贪执的习性本身是两回事。

  人体的五脉轮中,密乐轮是密乘修行的重点所在,但有些修法并不传授,惟恐一些行者对乐的觉受产生误解。我们说瑜伽生理的反应越强,乐的觉受就越大,好比火越烧越旺,不会烤火的人会被烧伤,会烤火的人则受益更大。一些年纪稍大的人在双盘坐时,下行气一定要往上提才能有热。当热气逐渐进入中脉,顶轮的菩提甘露自然滴降,越滴越热,就像火与油,油滴得越快越多,火越旺,这叫拙火,拙火就是热的意思。修止到这时候才能生定,俗称拙火定,但这种定只是相对的定,还不是正定。正定是不退失的定,又称三摩地。噶举派特别注重修拙火,每个人垫着很大的布垫就开始修学。有的练出来了,可能跳到房顶这么高;有的腾起来时还要求把双腿散开,降下时再盘起来,就这样反复地练。我们对这些都不要求,只要双盘坐就可以了。

  在盘坐时,经常把下行气往上提,融入中脉,这样能消除嫉妒心;双手结平等印于脐下四指处,气往上一提一压,这样能消除嗔恨心;把脊椎伸直能消除愚痴;把颈部调节好能消除贪欲;眼睛微闭看鼻梁处,能消除傲慢心。调节身体的坐姿和气脉就有这些殊胜的功德。

  玛尔巴上师概括了禅修中身体坐姿的五种要义:如箭直立、如铁锚之钩、如方格之交叉、如铁链之捆绑、如铜锣般居中。

  第一、如箭直立

  这里讲的是脊椎伸直,如箭一样没有歪曲。为什么要求这样?是为了让中脉保持垂直,气和明点可以通畅无碍。如果身体歪斜、钩着或仰着都不行。我们说直心是道场,道心不直,法就不可能通达。同样的道理,中脉不直,明点就无法通达。关于中脉的说法,有的说是外白内红,有的说是外蓝内红,这只是观修的方便,其实中脉是无相的,看不到的。在打坐时,很多人看到自身有光,在死的时候也有出光的反应,身体还会缩小,这些与脉气明点的调节有关。从内皈依讲,中脉是本尊,气是空行,明点是上师,这三者是修行成就的方便。

  密乘讲人体有三大脉,即中脉、左脉、右脉。左右两脉辅助着中脉,如同身体不可缺少的两只手。中脉在顶轮处有三十二个脉结,就像一把撑开立置的伞,脉口是圆的,朝下。在喉轮处有十六个脉结,就像倒置的伞一样,脉口朝上。心轮处有八个脉结,八幅*轮其实是描绘心轮,像伞一样脉口朝下。脐轮处有六十四个脉结,是脉结最多的地方,像倒置的伞一样脉口朝上。密乐轮处有三十二个脉结,与顶轮数相同,像伞一样脉口朝下。脉结不是网状的,中间是空的。我曾请教过一些上师对于中脉的体验,有的说像晃动的感觉,有的说像粘住了一样,在打通中脉的时候会听到声音,有通脉的感觉。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缘起的脉没有相,却会动,会发出声响?这种觉受是妙不可言的,大成就者在修行中肯定有所体悟,这表明自身的坛城奇妙无比!如果仅从理论上分析,你会想不通,就像禅宗“心动幡动”的公案里,究竟是心动还是幡动?从道理上讲一般人都会说是幡动,真正来说却是心动,因为你的心如果不起分别,怎么知道幡在动呢?所以这些觉受,还是要靠个人在实修中去体会。

  第二、如铁锚之钩

  中脉是直的,大小如中指一般粗,左右两脉如麦秆一般细,走向与中脉平行直上,但到了两鼻孔处,走向就像弯钩。这样能令粗的气息与意识得以平息,粗的杂念不会出来。很多人感觉在观修时杂念纷飞,可以用这种窍诀来对治。

  第三、如方格之交叉

  金刚跏趺坐双腿盘起来的样子,就像方格一样方方正正地交叉,令身体稳固不动,这样能清除修行中的很多障碍,尤其能防止明点的漏失。

  第四、如铁链般捆绑

  长时间打坐的修行人都配有一条红色的禅修绳,也叫禅带。如果你白天、晚上都是双盘坐着,这条禅带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可以辅助膝盖往上拉的力量,还有拉直身体的力量,从而使身体保持固定的姿式,不会散架。

  第五、如铜锣般居中

  打坐前要把坐垫铺好,坐在上面不能太凉,密乐轮要往上提,肛门像铜锣的中心,始终往上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能使气往中脉里走,不往外、往下漏失。就这样脉气在运转,明点往上提,身体会有热、乐、舒服的感觉。这种初乐的感觉,就是生命再造体的活动产生的,男女之间的欲乐也是生命再造体的作用,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后者会因贪执而漏失明点。修行中对初乐的觉受是肯定的,但这只是起点,四灌顶中还会渐次出现初喜、胜喜、极喜、俱生喜等妙乐,就这样逐步地提升,最终证得空乐双运的本体。

  玛尔巴上师赞叹说,以上五种调整身体的窍诀是一切窍诀中最殊胜的方便。你只要如实地修,妄念会自然减少,昏沉、掉举也会减少,心容易得定。这就是身体的缘起,是一种修行的捷径,令你迅速证悟的方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