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5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5
(9月8日 下)
[080629课堂笔记之十五]
一、课前引导
1、上次课启发大家在生活中观察法相,逐渐培养这种观察的能力,大家有没有去实践?
三到五个人举手。说明大家已经习惯了上课,大家不要把理念课上成仅仅上课、下课了,上成和世间一样打铃上课、下课回去,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这种样子,进入一种“过日子”的状态。
2、现在对大家去实践理念课内容并做得很好不抱太大希望,实际上大家能一直坚持上课、考勤都不用查了,而且欢喜承担就是很大的进步。刚开始往往刚强难调,三、五年后才会有些变化,以后各位要去带动其他人就会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
3、我们大家在一起师友缘是不是越来越深?个人要造与大众融合的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有人擅长写作、有人擅长管理,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到团体共修当中,这也是我们积资粮的地方。
二、文章内容:“因为我们不了解心性的本质是空的,就以为有一个实在的‘我’存在,因为觉得有实在的‘我’存在,就会把一切外在所体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假相当真,……”
“……很容易在心外的种种事物上面作分别,就由无明进入到第二个状态----行的状态,就是去造业。……” 这一整段内容。
1、十二缘起讲无明缘行,广论p181页:“十二缘起支中初无明者……行即是业……”。
无明就是对业果蒙昧、对真实义蒙昧,为什么无明后就是行呢?行就是业,非福业引到恶趣,福业引到善趣。
2、六根对六境,根境尘相合就成触,用二人实验来引导大家对心念造业的感知。
(1)第一次:两人为伴,乙不动,甲用手去碰乙的手,甲不作意去感受乙手的冷热。
(2)第二次:放音乐,两人手碰在一起,但精神集中在音乐上,跟着音乐转。
----这种状态下,大家是一边感受到手的冷热,一边还听到音乐,这就是心念的交替,在音乐和手接触的感受间跑来跑去。
----所以根境尘相合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心,一触就立刻作意,放音乐是让大家作意到音乐上,却根本控制不了。
(3)第三次:两人手相碰互相感觉一下,捏一下。
----有作意就开始了别,了别手的冷热、大小、胖瘦等等。
----有了种种的了别,但还没有想说他的手怎么这么瘦啊?为什么这么滑啊?还没有到思,分析胖瘦细滑的原因就是思,思就是行,行就是造业。
----实际上任何一件事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心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们却一直认识不到自心。
(4)第四次:大家互相捏对方的手互相感觉,互相询问对方感觉到对方手胖瘦细滑的原因。然后你对自己的手满意还是不满意?
----同学回答了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满意的人觉得自己的手灵巧、修长,不满意的觉得自己的手太胖、太黑。这就是审虑思。满意的你就会去保持,不满意的你就会去改变。
----不满意的会问别人原因,你是怎么保养的、用的什么护肤品?我也要去买这种护肤品来保养,然后你决定要下山去买,想让自己的手也那么细滑。这就是由思而决定,最后动发于身口。
(5)我们什么时候能控制心不造业?
手一碰就有感觉,然后马上了别,根本不由你、停不下来,然后就有了思,可能在审虑思的时候你能觉察到这样不对而截断它,你会想都学佛了,还在意这些干什么?这样这个业就停止了。
3、引导大家观想,明白所缘境的重要。
(1)大家现在观想一个最讨厌的人,在心里观想一个场景,走在路上碰到他一副得意的样子,在心里根境识和合,开始作意,他就是这个讨厌的样子、对他观过。
----请同学分享观想的体会。
----大家不容易进入状态,就是境界不起的时候不容易观过,即当我们所缘境很强的时候,现在的所缘境是上课,面对法师和同学,耳根一直攀附在法师讲课上,烦恼的境很难调起来。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所缘境是什么?
(2)举例和结论:
----比如以前写博客的时候,师父说你最强的所缘境就是写博客,然后自己一天都在正念中,观察哪个可以写、哪个不适合写,虽然活动的场面很纷乱、宴会吃的东西很好,自己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比如你一天要念几千声的佛号,早晨一起来你就想到要开始做功课,今天一定要完成,你就会发现你不会那么浪费时间了。当我们对所缘境抓得不牢的时候,烦恼就乘虚而入了。
----又如今天要给大家上课,从早到晚就一直在想晚上要上课了,所缘境就非常强。
----同样,打坐参禅用功很专注时,其他的东西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一个用功的决窍就是我们要怎样来明确我们的所缘境。
(3)明确了所缘境,修行就很容易了。
①工作可以是我们的所缘境,一心想怎样把工作做好,象建筑法师每天的所缘境非常清楚,常常在观想画图、盖房子,原来他身体不太好的现在也好了。
②三宝、师父也是我们的所缘境,要去培养这种所缘境,烦恼来的时候一想到师长三宝,就不会那么容易随烦恼转了。
③理念课、广论课也是我们的所缘境,一想到就能心生欢喜。
4、总结。
碰手的实验是让大家知道心念的变化是如此之快,心念是如此无常,手一碰就有触、分别了知、审虑、决定、动发,就造业了,从中可以体会无明缘行的道理。体会到造业的过程,也就比较容易体会所缘境的重要性,我们的根一旦对到所缘境,后面一系列的过程就很自然地会发生。所以时时安立明确的所缘境,对修行用功非常重要。
课堂笔记之十六
三、再次总结上堂课的主旨
从实验让大家知道心念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平常的心都是很粗的,所以要有明确的所缘境,有了明确的所缘境后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四、来果禅师的传记故事
1、内容从略。
出生时即有瑞相,小时候即呈现菩提心的习气,从小到大都有很强皈依三宝的等流习气,开悟前寻求寺庙收留、参访、行脚等历经磨难,几次险些丧命,开悟后领众修行、制定规约。
2、启示:从来果禅师开悟前的悲苦磨难经历中可以看到:修行的基础非常重要,修行要有一颗至诚之心,修行应以次第而行,禅师开悟前所受的苦难折磨都是历练心性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在于禅定的功夫有多高,而是宿世修行那颗真诚至诚的心,真诚的利人之心。
五、课后思考的问题
1、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可分学佛前、后及今后三阶段。
2、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偏向于追求物欲,而对心灵的追求容易忽略?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