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7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来源: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7

 

  (10月8日  下)

  [课堂笔记之三十]

  一、大小乘的不同和共同之处

  1、佛法里有两条路可走,大乘和小乘,这是普遍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五乘佛法。

  2、大乘小乘目标宗旨不同,所以对身体的看法也不一样。以前讲过即身成佛,这个问题我们很早就抉择过了。

  上节课大家没有讨论出来,没有关系,这篇文章叫“深信业果,依法行持”,我们慢慢来学习。

  3、师父做了很长的铺垫才开始讲业果。世间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应该是善因感乐果、恶因感苦果,世间人对因果的概念是十分狭隘的,我们现在要讲的就是学佛修行的人对因果的看法。

  4、文章内容:“菩萨的长相都非常庄严,比如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都很庄严。佛就更不用说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罗汉的长相跟菩萨就不好比,更不能跟佛比了。……” “大小乘佛教对于色身的看法和认识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行持上都有共同的准则,就是深信业果、调伏烦恼、严持戒律。……”

  这两段内容是对上次所学内容的总结。大小乘对色身的认识和看法虽有差别,但共同的准则是深信业果、调伏烦恼、严持戒律。

  二、学佛就是要建立正确的思惟模式

  (一)从知见和行为两方面思考对人生的态度

  1、不管学佛或不学佛的人,大家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有没有思考过?

  有的人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等这些不同的人生态度,那我们学佛了我们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呢?

  2、问题研讨:我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为人处世的态度是什么?可从知见和行为两方面来谈。是与人为善还是处处提防等等,时间5—10分钟。

  (1)大家回答:以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现在是能忍就忍、不能忍的也得忍;真诚、与人结善缘;但求无愧于心;换位思考、平等心、缘光明面等等。

  (2)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跟上堂课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同一个性质。我们确定了要走大乘道,那么你的人生态度就应该随着宗旨目标及时调整。

  换位思考可能就是那么几次相应,偶尔才能做一次,还要在心情比较好的状态下才能做到。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态度是飘乎不定的,我们的理想跟我们的实际行为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理想还常常会改变,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深入思维,建立稳定长久的人生宗旨以及相应的人生态度。

  (3)要把一个理论变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谈何容易。每一位圣贤都是历经考验,不断深化认识,契而不舍最终见行统一,知行合一。比如孔子的一生就是如此,十五岁立志于学,他的行为就渐渐与他的志向相应。

  反观我们的实际行为,见行的差距是很大的,所以一般人很难改变命运的轨迹,虽然我们学佛了,嘴里许多的词语变成了佛法名词,表面行为上有了一点改变,但内心深处的原动力没有变,还是原来那套三毒烦恼相应的“程序”。见行不一,命运自然无法改变。

  (二)学佛人要有正知见、精进行

  1、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指导我们的行为,这就是知见。佛陀讲两种知见是不能要的,一是断见,二是常见。

  (1)断见就是认为没有前生后世、人死如灯灭,所以一般人都是及时享乐主义者。

  一个人若不信前生后世、因果报应会非常容易做坏事,现在社会上许多不好的现象是不是这样?道德沉沦,儒家的伦理都不存在,问题的根本就出在见解上。

  (2)现实中执持常见的人也有,相对断见较少。所谓常见就是执着有一个真常不变的我,有的外道有这样的见解。

  (3)我们学佛就是要建立正确的思惟模式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就是要有正知见和精进行,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努力的方向,人生的基本态度就是要用佛法的知见来定位。

  2、文章内容:“佛陀告诉我们:业果甚深,业力不可思议。真正讲起来,业是很复杂的,但总摄其主要部份,就是十善业和十恶业……”这段内容讲佛弟子的见解,业果正见。

  (1)一个人会追求生命的提升、事业的成功,我们办法会、出博客书、修水库、建设工程都希望顺利圆满,这是我们所求的。但我们不容易从另一个角度去思惟,就是圆满顺利的因在哪里?这就是业,万事万物潜在的运作规则。

  (2)一块木头大家都看得到,空气看不到,业力大家看得到吗?业果是极隐晦法。佛法有显现法、隐晦法和极隐晦法,像念死无常,就是显现法,一般人都可以认识到。但像业果这样的极隐晦法,一般人就看不到了,但佛能看到,因为佛有天眼通。佛观前因后果就像我们看玻璃球一样,透彻清晰。

  (3)比如如何证明天下乌鸦不都是黑的?只要找到一只不是黑色的乌鸦就可以了。同样,如何证明因果是存在的?只要有人能体验到就能证明。不只是佛看到了,很多祖师大德也都看到了,我们学得很浅也能看到一分,虽然业果极隐晦,通过努力也是可以看到的。

  三、什么是佛教的缘起见

  1、这种极隐晦的轨则正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业果生起定解是一切白法的根本。既然如此,大家一天之中有多少时间思惟我是在造善业还是恶业?我们编辑书、翻译佛经、建设寺院,有没有去想现在所种的因是否能够感得将来的成功?同样的道理,如何让我们生生世世成为同行善友,彼此间一直是善的缘份?也要从这种潜在的规则去用功。

  2、这就是佛教的缘起见,因果缘起、依缘而生起,作为佛教徒,对任何事物都应这样去认识,要让缘起见成为自己大脑里的运作程序。

  (1)学佛的人对事物应是很认真的,择善而固执之;但认真的同时又不执着,因为知道众缘和合的事物是不能强求的,有因还要有缘,所以不会因执着而痛苦。

  (2)例如我们现在上课就是因缘和合而成。大家来听、我来讲,还要有房子、风扇、电灯等。缺少任何一个缘,上课这件事情就不能成办。

  我来讲课并不期许一定要讲多好,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以无论好坏都不会痛苦。如果我今天讲课效果不好,不去观待各种因缘,就会懊丧痛苦。如果能看到大家今天工作很疲累、或者看到大家的根器就是这样子,也就不觉得痛苦。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很认真地备课讲课。

  所以懂得了缘起内心会很豁达、灵活,就知道痛苦是我们的习气习惯。

  (3)虽然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但却转不过来。有了这样的见解,习气还要去对治。理可顿悟,习气渐除。

  四、总摄和提领

  1、尽管我们已经学佛了,也知道自己应该树立成佛的宗旨,但实际上我们的人生态度还是飘乎不定的,这就是内在无明和习气的影响。认识到缘起,还要对治习气,深信业果,去如法行持。

返回目录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