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达照法师: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30日
来源:   作者:达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照法师: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

 

   诸位同学: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禅修的外在条件,具备五种外缘。哪五种还能记得起来吗?第一个是持戒清净,大家观想自己是不是持戒清净?第二衣食具足,有没有?不冷也不热。第三闲居静处?在这样的修学环境里闲下了没有?第四息诸缘务,外面的事务放下了没有?没有放下的,观想自己今天不在地球上生活,外务与你全然无缘。第五近善知识。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是五缘。

   凡夫往往很容易走偏差,初步学习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环境就很难相应,所以第一个就是要具备好的环境。当然具备了这五个条件以后?我们又发现,有人就执著于这五个条件,认为外境不好就没办法修行,经常有这样的人,在家里没办法修行,一定要到庙里,到了庙里还有这个房间那个房间的执着。这样学习佛法的人,他的心停留在对外物的追求上,尽管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自己修行,但整个心用于对外在条件的追求,正好与禅修的宗旨相违背。所以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呵斥五种欲望》,就是禅修之前的准备工作。

   具五缘是外在的,呵五欲呢?就是要消除对外缘的追求。前面我们讲修学要具足闲居静处、持戒清净、衣食具足等外在的条件。现在又告诉大家,如果太执著外在条件,根本就上不了禅定这条道路。所以在物质条件基本能满足我们修学的前提下,接下来就要把这些外在条件从心态上呵斥掉。这样,我们的心才会更加的明朗、空灵。

   呵五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禅定,它是从世间的定力慢慢引发出出世间的定力,并使生命获得解脱不再受束缚。六根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前面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对外界的五尘叫色声香味触,互相勾结。凡夫的六根又叫六结,六种结使,结使是什么呢?就是根和尘相互缠绕,化解不开,然后让我们听从它的使唤。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的整个生命就是被这种烦恼所驱使。从小到大,眼睛要好看的,耳朵要好听的,鼻子要好闻的,舌头要好尝的,身体要好感触的,心情要舒服的,六根一直在追逐六尘。我们的心呢,随着六根被外界的六尘所牵制,就象大象的鼻子,被铁钩钩住,驯象的人拿两个铁钩,这边钩钩那边钩钩,它只能随着铁钩转。我们这颗心就是被六尘这个钩钩住,叫根尘勾结。就象汉奸与敌人勾结一样,把自己真实的生命跟外在的六尘六贼勾结起来,由此造下了无边的罪业。所以,呵五欲就是要认识到外界的六尘对我们身心造成的伤害,假如心不被它勾结,放下它,即消灭了内在的汉奸。一颗自然的、无所求的清净心就可以变六尘——天地万物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有。

   我们对外在物质条件的追逐:希望拥有这个、拥有那个,事实上,我们拥有了财富、名声、地位的同时,恰好被它们所牵制。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极为自由、幸福的生命状态,但被自己剥削了,因为对外界的贪求,生命自由的力量受到限制、甚至消失。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比喻:如果我们对外界的要求是百分之百,自身的力量就会削弱到百分之零。要求降低到百分之五十,生命自由的力量就增加百分之五十,降低到百分之零,生命将会呈现绝对的自由。在座的多数人已成家,如果丈夫对妻子要求是百分之百,恐怕天下没有一个好妻子,人无完人嘛,妻子做到百分之九十九他还不满意,这妻子还能做好?再比如,丈夫对妻子的要求:做的及格就好了,可她连及格都不够,五十八分,丈夫就会不高兴,六十二分呢,丈夫就会感恩,要求不一样啊。我们对外界的要求与心的满足是成反比的:丈夫出门只要求妻子看好家门,结果她不但看好家门还帮丈夫煮好饭了,没让煮饭居然煮了饭,丈夫很高兴。大家现在可以观想,我对外界——我的同事、同学、朋友、亲属没有任何要求,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态?宁静、满足,它不可能有别的状态,因为你对外界的要求已降低到零。这并不消极,而是客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外界能给予多少,我们就接受多少,世界的一切无非如此。包括我们这个学习班,如果你对它的要求降低到零,那么你来到这里,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是生命最完美的感受。如果你要求偏高,希望能在这里开悟,结果将会使你很失望。

   所以呵斥五欲就是告诉我们,生命想获得自由,必需要放弃对外界一切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要求,放下一切的状态,就是生命最稳定、最真实的状态。所谓真实,就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攀缘、不随流。佛法是积极的、真实的、没有副作用的,世俗的东西都会有副作用的。

   从十二因缘来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六入,六入缘触。六根对外界生感触之后,我们的心就被外境抓跑了,没有一刻安宁。修学禅定,如果心随着外境转,是不可能有受用的。上一讲的内容我们讲述了修学禅定对外境的要求,这是对初步学习的人而言。第二讲,我们要在心中调节出一个不被外境牵着鼻子跑、相对独立自主的心态, 这就是呵五欲的真正目的。

   五欲是哪五欲?有两种,一种是严重的错误: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佛经里有一句话: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睡表面上看还是人,但是根已经扎到地狱里了。另外,六根中的前五根,与所对之境的外界五尘:色声香味触,也是地狱五条根。十法界的一切众生,都具备六根对六尘的客观条件,只是凡夫把六根与六尘运用得不恰当,本来不用去追求就可以好好利用它,可是一追求,每天都在痛苦中。比如美容,好端端的长的很自然,却把鼻子加高一点,结果烂掉了“高鼻子,”要求一高成了反比,反而不自在。很多时候,我们六根对着六尘,是生命应当正常拥有的,调节的好,一切外在之物都是宝,不恰当的运用就会被它所牵制,所以对外在的六尘应该有一种呵斥的态度,不为其束缚,生命才会自由。

   六尘就是六贼,它跟六根勾结在一起,这六贼就偷盗我们的功德宝藏。当我们没有贪嗔痴烦恼痛苦的时候,感觉是非常清净的,以这种清净心去生活和工作,一切都会很清净。如果我们的心为外界所诱惑而有所求,就会感觉不到这种宁静。因为我们的功德宝藏被六根与六尘勾结起来的六贼偷走了,所以必需把这个六贼呵斥掉,内在的功德才会显现出来。呵五欲到底怎么呵法呢?教材大家都有,可以自己看!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

   知道五欲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太多,然后开始呵责它,不受它的影响,在这个呵责过程中,显现自心功德,这就是呵责五欲。

  一诃色欲者,所谓男女形貌端严,修目长眉朱唇素齿,及世间宝物青黄赤白红紫缥绿,种种妙色能令愚人见则生爱作诸恶业。如频婆娑罗王,以色欲故身入敌国,在淫女阿梵波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等种种过罪。

   这是佛经里面讲的几个故事,告诉我们贪色之过。外界的男女之色,包括她的长相、气质,只要是你生命以外的东西,产生了贪着,就是一种色欲。同时也包括世间好看的东西,这个色是针对眼根,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哪怕产生一个好的感觉,你去追求它,心就会被它所困。

   频婆娑罗王在没有当国王之前,认识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后来这个女孩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当了妓女,他成了国王后,非常怀念她,微服私访跑到敌人的国家去找这个女孩,差点送命。

   金刚经提到过一个故事:释迦佛过去在歌利王时期是个忍辱仙人,坐在深山里修忍辱。这天歌利王带了一班宫娥彩女到深山去游玩,玩累了睡着了,这班宫女一下子回到大自然很开心,到处采花看风景,结果看见了坐在山洞里的苦行者。皇宫里没有修苦行的,怎么回事?释迦佛便为围在身旁的宫女们讲述为什么修苦行。歌利王醒过来,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他气恼得找到这班宫女,看见她们围住一个修苦行的人,一国之主嫉妒心、贪欲心都很重,生气了。他问苦行者修什么?回答说修忍辱。那好,把你的左手砍下来,你在修什么?回答说我在修忍辱。国王一生气把苦行者的右手也砍下,回答还是修忍辱。最后砍掉了苦行者的两个腿,还是修忍辱。国王就是不相信:把手脚都砍下了,能不生气、不嗔恨吗?苦行者对国王发了誓:如果我真的没生气,天人会感动,我的手脚会重新长出来。结果,长出的手脚和原来一样。这个故事是说释迦佛修忍辱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出歌利王因为贪色而砍掉了修行人的手足,这是何等可怕的业习!

   另外一个故事,优填王有一班宫女在那里跳舞,服装打扮非常妖艳美丽,有五百仙人从虚空飞过,看见下面这么多漂亮女孩在跳舞,反正有神通下去看看吧,结果五百个人都下去。这么漂亮的女孩让他们起心动念了,贪念一生,就放不下了。国王是不允许这么多人来看宫女跳舞的,结果一个个被抓起来,问是干什么的,回答是五通仙人。本来是可以飞的,一动贪念失去了神通,想飞也飞不起来,结果手足都被优填王砍掉,惨遭祸报。这是佛经里面的故事,现实生活中贪图女色造作的罪业就更不用说了。有一个偈颂: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魂骨髓枯。这所谓漂亮的女人或男人,销人魂魄,让人的生命处于极不自由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失恋的人,对外境执著有多深,痛苦就有多深。历史上有很多英雄难过美人关,这都是在色法上的贪着。

   从禅定的角度来说,贪不止于美色,包括金银珠宝等等,一切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只要产生贪心,就进不了禅定。实际上眼根对色尘,是呵三个方面的欲:第一,贪心产生的时候,心已随其所转,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心生喜欢,就要一刀两断,不要牵挂。尤其是坐禅时,要做到确确实实放下外缘,不管有多好看,不要随其所转。第二,讨厌的东西也要呵斥,看到一个讨厌的人,心生厌烦,说他真讨厌,你在造口业,入不了禅定。所以对厌烦的心理也要呵斥,心里不要被难看的东西所欺骗,因为难看的色相也会欺骗人。比如走路坑坑洼洼的,干净的地方吐一口痰,都会让我们心生恶心。真禅定的人,明白事相的是非好坏,在呵欲的同时,心不随它转,是好是坏,随它转了都是错。看到一个人修行很好,就批评他的长相和行为,都是心随境转,当然菩萨的妙用自在另当别论。第三,面对不好不坏的色相,也不随它转,比如坐在这里看周围,没有特别喜欢特别讨厌的,然后就糊里糊涂感觉自己的真实存在,这也是一种错误。以上三种就是眼根对色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界限。如果眼睛不随俗物转,一切好看不好看的,或者好与不好之间的,都要一刀两断。这才是真正的呵色欲。现在大家试一下,观想自己的心、自己的眼根,眼睛不要闭起来,象在大街上走路一样,然后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却不再执着,这时候心的状态是什么,不受干扰啊,这就是呵色欲。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声欲是对声音的一种执著,在禅定中,对声音产生执著,如果不呵斥以后肯定会有大问题。修禅定的人,有一定的色法,证到永嘉禅中最精髓的实相,必须要透过光影门头,但是见到光,见到影子,哪怕见到佛菩萨,都要呵斥,眼睛看见的都要呵斥。那么声音也一样,音乐,箜篌筝笛等等乐器,对一切音声的喜好,在正修止观的时候,必需一切都放弃,所有的声音都要隔绝,包括喜欢的声音,讨厌的声音,一般的声音,在心中完全把它们消除。我们对于声音的执著太厉害了,最明显的一个就是赞叹和诽谤你的声音。生活中有多少时候,都是为了一句赞叹而拼命努力,为一句诽谤而痛苦不堪?实际上我们对声音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们对声音没有要求,那完全是一个清静耳根。观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就是入流忘所。入流忘所是什么?就是声音进入耳朵叫入流,耳朵是能听,声音是所听,把这个“所”给忘记掉,只保持你能听的这个,这个时候叫入流忘所,于此咬定即是做反闻闻自性的修行功夫。这时候能体会一下,一切声音都不要了,所听的都拒绝、都放下、都不理它了,这个时候耳根是最清静的。不用怕耳朵什么都不听会傻掉,不会的,我讲话你听得很清楚,任何声音都会恰到好处的听得很清楚,假如对声音不执著,外面再吵闹,也不会觉得它吵闹你,因为你对它没要求。有要求就不一样了,一只蚊子叫了,晚上就睡不着。过去有五百个仙人在雪山里住,听到紧那罗女在那里唱歌,八部护法神里的紧那罗女翻译成汉字叫音乐神,音乐之神的歌声谁不动心?不要说凡夫,住在雪山里的五百个神仙全部动心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动,是心醉狂乱的动,整个禅定被震动了。为什么?因为对声音有执著,不懂得根和尘相脱离的感觉。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修过程中,有了一些受用,会听到一些怪异或美妙的声音,千万不要执著,哪怕听到佛菩萨唱歌的声音,都不要执著。前几年流行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那个叫青海无上师的人就以声音做标准,什么声音是第一层境界,什么声音是第二层、第三层,用声音衡量修行境界,完全违背了佛法精神,当然她是个外道所以搞得很邪很邪的。因为声音不是你生命内在的东西,执著它,正好说明耳根被它所转,十足一个大凡夫。

   音乐历史上有聋子音乐家,聋子指挥家,他们的耳根与外界完全隔绝,却会成为优秀音乐家。如果我们的耳根是清静的,对大自然的声音就会恰到好处而准确的体会它们的实相。体会了却不受其影响,前提就是断绝贪嗔痴。对外界的执著,是一种欲望,这个执著如果放下了,就是我们现在的呵斥声欲。除了喜欢听的话,还有不喜欢听的话,诽谤的话,难听的话也一起要呵斥。

   凡是能够听到的声音都呵斥了,声欲就不再干扰我们。关键是放弃色欲、声欲以后的那种心态,这个心态会使我们恰到好处的看,恰到好处的听。放弃了声欲,坐禅中有大雨声都不会干扰我们,只清楚它的存在,然后就会感受到耳根的清静。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华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着香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

   第三,呵香欲。我们鼻子所闻的香,男女身香,就是异性相吸。道教就非常讲究阴阳互补。男女的身香可以让世间很多人着迷,乾隆时代的香妃就让国王如此痴迷。世间很多人对异性的执著也同样,包括饮食、各种花香等等,现在的化妆品,寺庙里供佛的香,都是花露水做的香气四溢,实在有违佛法精神。用檀香可以清洁空气,用花露水只能干扰心性。闻到很香的味,就觉得它好,事实上你知道吗?最好的香是什么?极臭之香,没听说吧?这个臭呀,臭到极处,发出的香是闻所未闻,就象有人吃臭豆腐,吃过一两次就放不下了。很多化学药品、香水,都是用很臭的东西做的,那不是真正的香,那是臭到极处才反而让你感觉到的香。

   除了外在之香,包括不香的、臭气的也一样要呵斥。对臭气产生讨厌,也同样是鼻根被外界所转,凡夫闻到好香就打开结使之门。鼻根与香尘勾结以后,就被他使唤,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女同学每天都要被它所使唤,早上起来都要化妆。现代人还讲究香水,男士、女士各有专门香水。当然,这里不是叫你不用香水,就象刚才说眼根对色尘一样,不是叫你不要看,只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心不被它们所纠缠,不要与它们打成结,否则就麻烦了。如果没有纠缠的话,物为我用,不用白不用。

   以前有个比丘在莲花池边打坐,莲花太香了,他抵挡不住诱惑,把鼻子嗅到花上面闻一下,那个池神就骂他了。花是有花神的,掰这个花香是要遭神谴责的,她说你怎么偷盗我的香?有情众生里面有专门贪这个香的叫寻香有情。寻香有情是一种鬼,寺庙里放焰口做佛事,有香水海,师父念咒一加持,这个水就非常香,然后鬼神就跑过来闻香接受食品,所以真正寻香的叫寻香有情鬼。如果我们的心被香味所转,也就跟鬼差不多,所以我们要呵斥。怎么呵斥呢?再强调一次,不是把香扔掉或者弄成臭的,对臭产生讨厌也不行,这里呵斥的是自己的贪嗔痴。不能对外在之香生贪心,外在之臭生嗔心,一般的就糊里糊涂愚痴心。在香气面前,要闻出香的感觉,但心不随它转,用好香水就闻出好香水的感觉,知道它的香气,心不随它转。戒律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譬如蜂采花,但取其味去,不坏色与香。蜂蜜采花时,把花香的味道取走,但不破坏花的颜色和香气。修禅定的人,对生活,也要象蜂蜜采花一样,只摄取世间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东西,而不要让我们生起贪嗔痴的感觉,也不要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

   所以呵香欲是指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都不要贪着,都应该呵斥。这里说的“不要”是指一种心态,包括我们平时闻到的河沟里的臭水,垃圾场的臭味,在心态上都不要了,然后再来看看,鼻根是怎么保持清静的?一切好的香味、不好的嗅味,都不再与它们相勾结,也不再受它们干扰,这个感觉生起来,就是第三种:呵香欲。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着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着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第四诃味欲。味是味道,是针对我们的舌根而言。温州人是很讲究食品的,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的什么都来,但如果在吃的过程中,这个舌根为外界的味觉所限制、所束缚,那就麻烦了。对于味觉的贪图,中国人可能比西方人更严重,中国人的饮食说的好听是丰富,说不好听是残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口腹之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问题都出在自己的舌头上。所以这个舌欲,实际上就是舌根对饮食所产生的味欲。凡夫往往对味欲有很大的贪着。我们坐禅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口齿清凉、甜润。没吃糖,就是吃米饭,喝清水,坐禅下来口水特别多,而且还会是甜的,觉得很奇怪,就希望下次坐再甜一点,一贪着就错了。我们舌根所对的一切味:咸酸苦辣甜,人生百味,都必须把它放下。

   还有就是讲话,凡夫的舌头很容易讲是非,讲无意义的话。我们修三皈依,发誓要讲能够激发人的自信,使别人都快乐的语言。然后我们看,在你的心中,对于舌头舌根就产生了执著,一定要讲好话,或者讲坏话,包括讲法也是如此,如果执着我的舌头存在这里必需讲法,这个就是贪法,贪受法爱,天台宗告诉我们,讲法也要离法爱,离开对法的执著。包括讲话,让舌根变的柔软自由,佛经里面说,凡夫的舌头都是短舌,佛的舌头才算是正常的,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盖起来。说明什么问题?佛的舌头很柔软细薄,舌头细长的人,讲话的声音肯定很美妙。如果讲话声音不清楚,舌头一定会比常人短一些的。古人说:三辈子不打妄语,舌头就能舔到鼻尖。我们舔不到鼻尖,就是打过妄语,骗过人。佛经讲的广长舌,就是一个表法。如果我们不打妄语,不讲恶语,舌头就会慢慢变薄、变细、变长,道理很简单,因为美好的语言总是很柔软的。气急败坏的骂人都是直冲对方的,所以出柔软音是很重要的。这是以后的果,那么现在的因呢?从我们修禅定的角度来说,对外界的味觉,在心中也要进行呵斥,凡是舌根所对的一切味觉和语言,修禅定时都要把它放下。

  五诃触欲者,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颈。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第五诃触欲。这个触总的来说,是身体对外界的感触。我们到市场去买布,抓一抓,这个手感还不错,手感就是你的触。包括对异性身体的互相接触,凡夫无始劫以来就是贪着这种身体的感触。在与外界的感触中,除了男女的感触之外,还有寒冷需要衣服、炎热需要空调等等,身体所感触的一切,只要对它产生一种执著,一种追求,一种欲望,痛苦就会无尽。所以我们需要呵斥触欲。

   在这里,已经把五欲讲得很清楚,色声香味触。每个欲讲下来,一个一个都舍弃了。这个时候,你的六根与六尘的感觉象脱离了一样,能不能生起这种感觉?眼根与色尘脱离,耳根与声尘脱离,鼻根与香尘脱离,舌根与味尘脱离,身根与触尘脱离,所有的一切欲望,对生命以外的要求都停下来了。

   在这种感觉中需要注意的是:佛法没有说把六根六尘都毁灭,我们从来不需要毁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舍弃的心态。把这种心态带回家,你就会发现:丈夫或妻子会因此显得特别可爱,因为你不受他们影响了。有两分就享受2%,九十八分就享受98%,完全清静,这是一种智慧的、积极的、没有副作用的心态。这是呵斥了五欲以后所感受到的内心世界的宁静。

   第一讲是对外境的要求,要清净、要怎么样,其实这一切真的需要吗?你如果学会了不受外界的干扰,这就是呵斥五欲的要点和作用。修学禅定不舍弃五欲的干扰,是不会有受用的。另外,在理性认识上没有彻底把五欲放下,想解脱也是永远不可能的。所谓的“解”,就是把根尘的结打开,让根尘脱落,不再牵挂。解脱不在别处,佛性就在你的六根门头放光。为什么会放光?色声香味触法都不要了,这个时候看自己,眼耳鼻舌身都是很清楚的。你还会因此感受到生命呵斥了五欲之后的清净和觉照!这就是生命最完美的体现。

   好!我们就学到这里。阿弥陀佛!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