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太虚法师:觉社意趣之概要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8日
来源:   作者:太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虚法师:觉社意趣之概要

 

  ──民国七年秋作──

  人者生于盲动,先昧其圆常成就真实之觉性,迷惑驰逐于诸境界,故其心不能安宁满足,而恒有种种希求,试条举之:

  一、于个人之希求──饮食、男女、富贵、寿考、威权、名闻、安闲、逸乐及死后之存在与安乐等。

  二、于家族之希求──富贵大而久,子孙多且贤。

  三、于国家之希求──富庶强盛、安固整齐、善良尊荣、及博大悠久等。

  四、于世界之希求──大一统、永和平。

  会归此种种希求而成一大公例,则人生共同唯一之目的,要不外求幸福而已矣。然非大自由、真平等,则幸福之目的不得达到。为达到此共同唯一之目的,故随其性习之不同,成各种之主张,如下:

  一、宗教家之主张──儒、道、耶、回、梵,及其余邪教。

  二、哲学家之主张──西洋、印度、及中国之诸子。

  三、科学家之主张┐

  四、伦理家之主张│

  五、教育家之主张├大概均限于物质范围

  六、法律家之主张│

  七、政治家之主张┘

  因人心自然之要求,依上各家之主张者实行之,未尝不能得效果于一时一处。且通而计之,其增进乎人群之幸福者,亦非浅鲜。然皆未能究本穷源也!是以一治一乱,愈演愈烈,循是纠缠之迹,终无解决之期。以佛理衡之,长此以往,人类惨祸,将有百倍于今日者。揆厥由来,全属吾人迷于妄情,不悟真理之所致。真理维何?觉性而已。求证觉性之道,舍佛谁归?

  梵语佛陀,华言觉者。何名觉者,谓有全德全能之大智,圆通圆明之大慧,安人利物之大慈,救世度生之大悲也。本此四大,乃流为世间出世间之五乘佛法:最近者曰世间乘,世间乘者,人乘、天乘也。发明由一切众生之自业力、共业力,相牵相缠,遂成万有生灭之流转,与六趣升沉之轮回,天、人、鬼、畜,皆不能不听命于因果之支配。夫流转轮回之理,古今东西圣哲所公认,中外古书所载因果报应之事,累累不绝,今以西洋之心灵学派、灵魂学派,及今中国之圆光、扶乩等得其证明者,益成坚确。故欲求人类之幸福,非依佛法真正之因果律,力行止恶修善之道不为功。而于个人、家族、国家、世界诸问题,亦非明佛法自业与共业所成之因果,必无究竟解决之道。然世间乘乃佛法权宜之教,未罄悲救众生之本怀也。盖众生流浪于人天界内,一旦因迷入迷,又将堕入陷阱而不可拔,故进之以出世乘。

  出世乘者,声闻乘、独觉乘也。其义别详。然以世间乘对治完全不知自觉之众生,令知业果相续,获人天果而免三途之苦。又以出世乘对治世间,使超凡入圣而获涅槃之果,皆未臻其究竟,乃进之以圆满乘。

  圆满乘者,菩萨乘、如来乘也。菩萨乃如来之因,如来是菩萨之果,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谓之一乘常住因果,即佛之大智、大慧、大慈、大悲也,亦即吾人圆常成就真实之觉性也。

  故佛学为向上之学,为积极之学,为救世之学,为进化之学。学佛者,即学佛之大智、大慧、大慈、大悲也;即令人心得实遂其种种希求而各臻乎究竟圆满之域者也。故学佛可以安身,可以立命,可以修己,可以利人,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可以救众生,可以超生死,可以出轮回,可以成贤,可以成圣,可以成仙,可以成佛;吾无以名之,名之曰法界如意宝藏。大求大获,小求小获,不求不失,求必得之。茫茫大地,芸芸众生,其心不能一日无求,而终古无所归宿,苟一旦悟至高、至美、至精、至深、至广、至大、至博、至厚之道莫如佛,则知真归依处端在乎佛,学佛之心必沛然莫能御耳。

  夫学佛者,学佛之自觉,学佛之觉他,学佛之觉行圆满。然方便门多,学者可随自机宜而择其一,即得以之自修亦以之度人焉。约中华所传承者言之:

  一、南山宗之法门──律宗──────────────基

  二、少林宗之法门──禅宗────────────证┐

  三、开元宗之法门──密宗──────────密┐ ├道

  四、庐山宗之法门──净土────────信┐ ├教┘

  五、慈恩宗之法门──唯识──────相┐ ├显┘

  六、嘉祥宗之法门──三论────慧┐ ├法┘

  七、清凉宗之法门──华严──始┐ ├性┘

  ├智┘

  八、天台宗之法门──法华──终┘

  修学八宗,深入其一,皆可会归玄极,返本还源,而成就不可思议之神功妙用,遂人心种种之所求,使得安宁满足,从有求以入无求,得大自由,获真平等。佛法有如此种种功德,种种能力,种种方便,种种利益,故无论何人皆应学佛。而吾人既知学佛之利益,尤不得不推所知以及未知,使皆知学佛之利益而学佛,此觉社之所由缘起也。敢持斯义,告之天下之人,不我遐弃,盍兴乎来!(见觉社丛书第一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