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太虚法师: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4日
来源:   作者:太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虚法师: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莲社讲──

  一 证境与说法

  二 境法与行法

  三 法界缘起

  四 信行思修

  大林莲社今日开欢迎戴季陶先生演讲会,我本是来参加欢迎的;乃各位乘此时机,要我说法。在佛法上之所谓法,本是不用说,不可说的,因为宇宙万有以及众生本来面目现现成成的,都叫作法;就是各人的本身,也就是法。所以扬手舒目,法法现成,还有甚么可说的呢?

  一 证境与说法佛所证得的,也不过将自己的智慧,观察明了此宇宙万有本来面目的清净真相,原是如此如此,而于此宇宙万有的本来面目,毕竟不增一毫,不减一毫。但是此法界真相,非到佛之圣智境界,不能正遍觉知;所谓唯佛与佛,乃能尽知。众生为无明妄想烦恼覆蔽,不自证得;虽不证得,而法界本来面目,还是清净无所损减,故曰:‘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不过、未经佛证得开示之先,此法界真实性相,不能显其功德妙用。如科学家发明地心吸力,而此地心吸力,并不是发明家所创造、所增益,而是固有现成的理性;不过未经发明家之发明,就不能运用到科学上显其效用。佛之证得法界真实性相,亦复如是;必须仗佛证知,乃得其用。所以佛学,可以说是慧学,因为是要凭各个心中开发光明、智慧,以体验观察法界真实性相故。佛将自己所觉悟证到的,以自觉觉他,以先觉觉后觉,乃因之而有教法。但此教法,只是方便施设。如过渡者,虽藉舟航,既到彼岸,还应舍舟。故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此说来,说法亦如地心吸力者用语言文字示人以地心功用;又如舟航之渡人到达彼岸,对于未知未到者,仍为过程中必不可少者也。

  二 境法与行法佛所说的法,约分为二:一、是境法,二、是行法。

  所谓境:即佛智所证清净本然之圣境。凡夫为无明烦恼所蔽,不见宇宙万有真相,正如醉酒者、寐梦者,迷执昏乱。故佛宣说境法,使众生亦能依稀仿佛,知有佛境可证。譬如未到庐山者,示之以照相绘图,使未到者亦得知其大概。

  所谓行:即佛所说六度万行,戒、定、慧等修行方法,可为知有圣境之凡夫,作舟航之济度。谁是方便设施,亦系示人以必由之途径也。譬如示人以到庐山之途径,何处乘船,何处搭车,何处坐轿,令未来此者,亦可依之而行,以直达庐山。佛之教人,亦复如是;将自己亲证圣境之方法,广为详说,使闻者如法行持,得证圣境。佛以方便善巧,宣说境与行的真相和妙用,是谓教法──即三藏十二部经典是也。现在能说之法,即是依佛之教法而说之。若谈说法,刚才戴先生所说的已甚完美;如说:今日能在此清凉道场说一席话,都是受惠于诸佛、圣贤、父母、天地、国家、社会、乃至一切众生的种种因缘而来;这就是佛法中的一摄一切之意。又如说:我们要推此清凉,使人人均得享受;即是要人人起大悲心,发广大行愿,使未得安乐者同得安乐;以身心供养法界众生,普利一切,普度一切;这就是佛法中一入一切之意。这一摄一切、一入一切的意义,即华严法界缘起之理。

  三 法界缘起所谓缘:即众多关系互相融摄之谓。凡宇宙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小而至于一毛头许,大而至于地球、日轮,皆是由众多的缘凑成的;既成此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乃至一毛头许体相,他的效用,都是影响到全法界而能互摄互融的。知此、即可见到遍法界的一切事物,皆是诸缘所生而无自性,是即一摄一切、一入一切的法界缘起之真实义谛。

  人类在此法界缘起中,亦是依仗众多之缘而成,特身心较为完密而已。宣说佛法,就是要各人依此法界缘起之理,推而至于家庭建立,社会建立,国家建立,乃至日光所照,霜露所坠,空气所通,皆互有关系恩德。唯见其互有恩德关系,自能相生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岂有损人利己以逆其性的呢?如此合理生活,自然唯以公众利益为前提,这岂不是人人行菩萨行,个个具菩萨道吗?譬如以清净眼观晴明空,圆满大觉,显然吐露;此华严法界缘起之理,亦即为宇宙人生观之最完美者。由此可知佛法并没有神秘、奇怪,确是极为平实。

  四 信闻思修佛法大旨虽是如此,而实际行持,却甚困难。那末、最初实行的基础,就要在一个信字;如果信心充足,便得相应。若要坚固此信的功德,大约须经三种步骤:一、闻所成慧,慧、即是了解的意思。因闻经典及读诵研究,久之推究观察,通彻明了,使信心成为解信,则较为有力。

  二、思所成慧,此思字、非平常所说之思想,乃心之意志活动力,亦即一切行为之动机。因于闻法了解中,既得解信,从此可以实行。故此思慧,与王阳明所说知行合一之知字相同;乃是依佛制、戒律、心体力行。如儒家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及‘克己复礼’,乃至‘止恶修善’等说,皆与持戒之理吻合。由此发慧,亦名戒相应慧。

  三、修所成慧,修、即修改、修正、修炼之意,其重要在于修禅定──将心力集中统一。因思所成之慧,尚未将万善心力集中统一,不能发生广大功用。譬如一大国家,土地虽广,人民虽众,生产虽富,但因国力不能集中统一,反不敌一小国之集中统一者为强有力也。又如电力:必要有蓄电池、电线、电泡等,以集中其电力,乃能发光;否则、散漫无用。故今所说修所成慧,重在于定,亦即定相应慧。依此定慧均等,作普遍之观察,乃可引生如实普照之慧日,而成无上大觉。

  虽说三种步骤,其主要点皆一贯于慧,而又须定、戒、相资,乃得成就。因为无定之散慧力劣,而无戒亦不成正定;又无闻所成之信解,亦不能持戒及明其所以。故必从闻而思,从思而修,渐次而入,乃可成办。或有迳从修定以为得学佛之捷径者,往往入于魔邪!因为从无始以来一切妄想习气,尚未从闻思上,逐渐将它扫除修正,而骤修定以集中心力,强使止息,譬如一间屋中,内藏种种危险污秽之物,而不将它打扫干净,徒将门封闭以为得计,一旦内面的东西扰乱起来,那是可以将屋及人都被害的。故发心学佛,必先多从善知识闻法,读诵经典以为基础;然后信解持戒,将一切习气烦恼逐渐改善除脱,自能坦坦荡荡心地安宁。再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可任运流入萨婆若海。(源辉、黄暄初记)(见海刊十四卷九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