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一、净土随闻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慧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一、净土随闻记

  问答篇

  净土随闻记(原文)                          (《大正藏》八三、二三九)

  势观上人  记

  1一时师语余曰:吾年十五登天台山,至十七阅六十卷。十八辞山隐居黑谷,此为偏弃名利专学佛法也。尔来四十余年,习学天台宗,粗得其大意。凡我为性也,虽数卷书,读之至三,则明通文义。然宗义深邃,难容易得之,是以学久,知其纲领而已。又傍遍窥诸宗教相,显密诸典,及佛心宗,无不涉猎。欲求证明,咨叩各宗贤哲,皆得许可。当初醍醐有三论先达,往述自解;彼师默然,乃起入室,出文柜十余合而言曰:「于我法门,付嘱无人,久来忧之;公已达之,由悉与焉。」进士入道阿性,共行在座云。

  2师又曰:予曾往谒藏俊僧都,谈法相宗法门。俊叹曰:「公也非直也人,虽值西天论主,亦不可过焉,智慧深远非吾辈所及也;自今而后,永献供物。」自其每岁,厚赠惠赐。凡遇诸宗高德,皆所称叹。

  又本朝渡到圣教,及俗间史传等,无不历眼。然思出离道,身心不安。因阅慧心(源信大师)《往生要集》,彼序云:「往生极乐之教行,浊世末代之目足;道俗贵贱,谁不归者。但显密教法,其文非一;事理业因,其行惟多。利智精进之人未为难,如予顽鲁之者岂敢矣!是故依念佛一门,聊集经论要文,披之修之,易觉易行。」凡序者略述一部大旨,今就序文料之,此集专依念佛,其事显然。

  已而入文寻义,建立十门。于中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极乐证据三门,非是念佛行体,故暂措之。其余五门,正就念佛立之。第九诸行往生,从行者乐欲,而且明之,是以更无殷懃劝进。其第十门助道人法,亦非行体,因今就念佛五门,料简其义。第四正修念佛此为念佛行体,即是所助;第五是助念佛方法,即是能助。故知慧心之意,念佛为本也。其第六门别时念佛,此为于长时勤行不能勇进者劝之,与上念佛全非别体也。其第七门念佛利益,此为于上所明念佛,令生信乐,考利益文备之。其第八门念佛证据,此为于上念佛,令断疑念,引诸经论证之。然则此集本意,唯在念佛,亦显然也。

  但就正修念佛,又有种种念佛,为初心观行不堪深奥者,教色想观。于中又有别相、总相、杂略、极略观;又有称名观,然殷懃劝进,唯在称名也。又虽以五念门名正修念佛,作愿、回向,非是行体;礼拜、赞叹,不如观察;于观察中,独于称名丁宁劝之,其为本意,亦显然也。但于百即百生义趣,让道绰、善导释不委述之。《要集》之旨,盖如此也。予故《往生要集》以为先导入净土门,而窥此宗奥旨。

  取善导和尚释,再读以为往生不容易矣,三读乃知:「乱想凡夫,依称名行,决定可得往生也。」但于自身出离,已得决定;又欲普为众生,弘通斯道;然时机难计,心怀犹豫。

  一夜梦紫云大起,遍覆四海。云中出无量光,光中百宝众鸟,翩翻飞散。时予陟高山,忽值一高僧,腰下金色宛如佛身,腰上缁衣如寻常僧。高僧云:「吾是唐善导,汝能弘通专修念佛,故来为证之,尔来弘法无塞,遍至四远。」

  3又一时师语曰:我立净土宗之元意,为显示凡夫往生报土也。且如天台宗虽许凡夫往生,其判净土卑浅;如法相宗,其判净土虽亦高深,不许凡夫往生。凡诸宗所谈,其趣虽异,总而论之,不许凡夫往生报土。是故我依善导释义,建立宗门,以明凡夫生报土之义也。

  然人多诽谤云:「劝进念佛往生,何必别开宗门!岂非为胜他耶!」如此之人,未知旨也。若不别开宗门,何显凡夫生报土之义乎!

  且,人问所言念佛往生,是依何教何师者,既非天台、法相,又非三论、华严,不知以何答之;是故依道绰、善导意,立净土宗,全非为胜他也。

  4又一时师语曰:我立「一向专念」之义,人多难之曰:「诸行往生,俱是佛说,亦可劝进,何为扬一抑余!且设劝余行,亦何妨碍念佛往生;然而强立一向专念之义,此有偏执失矣。」

  如此难者,不知宗之元意故也。

  经(大经)言:「一向专念无量寿佛」。释(善导.《观经疏》)云:「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若离经释而立私义,则实可责也;经释已有「一向」之言,而强致难破,是谤佛祖,非关吾也。

  师曾连坐弟子安乐、住莲事,窥于赞州,严谴之日,尚对弟子演「一向专念」义。

  有西阿弥陀佛(人名)者,作色言曰:「师勿复言此事,诸弟子亦莫问此事,远境艰厄,本由此事之兴起也。」

  师曰:「汝不见经释之文乎?」

  西阿曰:「经释之文虽是着明,如世之讥嫌何!」

  师曰:「为法轻命,吾死不悔!不可不敢言也。」

  至诚之色,发于辞气,见人涕泣感伏。

  5又一时师语曰:一日予游月轮禅阁之馆,适山僧某来会。

  僧问予曰:「闻公立净土宗,尔乎?」

  予答曰:「然也。」

  又问:「依何经论立之耶?」

  答曰:「依善导《观经疏》中付嘱文立之。」

  僧曰:「其立宗义,何唯依一文耶?」

  予微笑不答。

  彼僧还山语宝地真公曰:「空公得吾问,不能答。」真公曰:「空公不答者,非不能矣!以不足答故也。空公于我台宗,已为达人;且广涉亘诸宗,神智高迈,子也自料所问浅薄,勿敢经蔑空公矣!」

  真公能知予者,圆戒法门乃予之弟子也。私云:以此乃知,依付囑文而立宗義也。

  6又,师在世时,三井僧正公胤,作《净土决疑钞》三卷破《选择集》,其书云:「《法华》有﹃即往安养﹄之文,《观经》有﹃读诵大乘﹄之句;读诵法华,往生净土,是有何妨!然废读诵大乘,唯立念佛一行,此大错也。」

  胤公使弟子学佛,赍之往而示于师,师披之未终卷,而言曰:此书不足遍览,曾闻胤公有优才也,不意出于如此浅语。胤公闻吾立净土宗,必知判教权实;已知判教权实,复必知存「废权立实」之义。然今何为难我废立之义!又以圆顿一实法华,反摄尔前《观经》「读诵大乘」句中,以为所难准的,此亦似忘自宗废立之旨。胤公若有深智,乃责吾言;《观经》尔前之教,何以圆极法华,摄在尔前《观经》「读诵大乘」句中而废之乎!然吾立净土宗,通以《观经》前后诸大乘经,悉摄往生行中,而对念佛废之,何独遗法华乎!

  学佛还报,胤公无语,即烧其书。

  师之灭后七七日间,门人聚会为修追福。胤公自请一日勤其导师,说法之因,语听徒曰:「吾今来临上人追修之席者,偏为忏悔前非。」具述上事,四座感其悃笃。

  胤公自其而后,深归净土,终焉吉祥,数有佳瑞云。

  7又一时师语曰:弘通净土之师,世世多之,皆劝菩提心,且以观察为正。唯善导一师,许不发菩提心亦得往生;又判观察以为称名助业。当世之人若不依善导意,则恐难得往生也。

  8又一时师语曰:圣道门者,喻之如祖父履,祖父大足,儿孙小足,其履不可用也。今人欲追昔贤之迹,修圣道门,亦复如是;此道绰禅师之意也。或文如祖父弓

  9又一时师语曰:昔时天台座主显真以使告曰:「久隔面晤,愿得相见,以尽道情;他日登山,必过我居。」后一日过坂本,因告彼禅房,座主下山来访。

  乃问曰:「方以何法,今生解脱生死?」

  予答曰:「不如贤虑思择。」

  座主复曰:「公是法门达人,必有所决,愿为开示。」

  予曰:「于为自身,不无所择,唯欲疾得往生极乐耳。」

  座主曰:「顺次往生,未见其理,故致此问。乱想凡夫,如何可得往生耶?」

  予曰:「成佛难,求往生易得。窃依道绰、善导等意,佛本愿力以为强缘,故虽凡夫亦得往生报土也。」

  座主默去。其后座主语人曰:「然公虽智慧深远,聊有偏执失。」彼人来语。

  予曰:「凡人自不知事,必起疑念,世间皆尔,何止真公乎。」

  座主闻之言曰:「实然。我虽于显密教,钻仰累年,尚为名利,志不在于净土,未窥道绰、善导释义。自非然师,谁能出此言也。」

  深怀惭愧,因遂蛰居大原,百日闭户,博阅净土章疏。而后致书曰:「我已粗窥净土法门,伏乞劳屈芳驾,相与咨决。」予许诺焉。

  东大寺上人俊乘亦未思决出离道,闻事大喜,乃将弟子三十余辈而来大原。其外诸宗硕学,云集星列。

  时予广述净土法门,问难蜂起,奇辩争驰。予随所问难,一一破立;众皆感叹,伏于予义。

  于是座主发一大愿曰:「彼地建立五个别院,令众永常修一向专念行,称名之外,更不杂余行也。」其行至今,无有退转。后劝妹尼公,制念佛劝进书一卷,世称《显真消息》者是也。

  大佛上人亦发一愿曰:「我国道俗,诣阎王宫,见问名字之时,即称佛号,我先自字曰南无阿弥陀佛。」是乃吾朝以阿弥陀佛为字之权舆也。

  10又一时师语曰:当世之人不知法门分际,泛尔以谓今时解脱生死甚难矣。我师肥后阇梨光圆,才智过人,道意幽深;自顾自身分际,以为今生不能解脱生死;若历多生,恐隔生即忘,永废佛法矣;不如受长命报,待慈尊出世也。凡报命长者无过龙身,宁我求彼畜报;但海底有金翅鸟之难,远州笠原樱池,深渊清洁,幽林缘隈,此处甚好,可以寓躬焉;便请领家,得其许疏。终焉之时,乞水入掌,结印而死。一日池无风,波澜忽起,涾涾鼓击,水面无一点尘。乡里怪异,考其时日,乃阇梨逝去之时也。阇梨有智慧故,知出离难;有道心故,愿值佛世。惜哉!不知净土法门,徒入异趣;当时我若早得此法门,不论信不信,为指授之;实堪遗憾也。呜呼!当世之人,有道心者,徒期远生之缘;无道心者,虚堕名利之坑,岂不哀乎!凡谓以自力出生死者,不知时机分际故也。

  11或人问曰:「善导和尚意,以圣道教为方便教,出在何文?」

  师答曰:「《法事赞》云:

  如来出现于五浊 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 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 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 无过念佛往西方

  是也」。

  难曰:「已言﹃种种法门皆解脱﹄,何以此文为方便证据乎?」

  答曰:「上云﹃随宜方便化群萌﹄,次云﹃种种法门皆解脱﹄,至下云﹃无过念佛往西方﹄。明知念佛往生之外,皆为方便说也。」

  12或人问曰:「善导大师释本愿文,略安心者,有何意乎?」

  师答曰:「唯知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则自然具足三心。为显此理,略而不释也。」

  13或时有镇西僧,行脚之次访吉水庐(法然上人住处),师适念佛在道场,侍者迎而相对。

  行者问曰:「称名之时,系心于佛相好,可乎?」

  侍者答曰:「此实可也。」

  师排道场户,言曰:「源空(法然上人)不然。唯思: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之文而已。顾以我分际,纵观佛相好,实非是如说观。不如深凭本愿,口称名号之为胜也,是则真实之行。」

  14一时予问曰:「若以智慧为往生要,吾随师励学业;若但称名,其事为足,更无他求。乞师示之,吾守之如金口说矣。」

  师答曰:「往生正业,称名为要,释文分明。不简有智无智,亦复显然,何必用学业为!不如一向念佛,疾得往生净土,值遇圣众,听受法门也。又彼国庄严,昼夜说甚深法,自然开发胜解,证无生忍。但若未知念佛往生之义,学而知之,粗知则足矣;设得广学,凡智无几。莫徒好智解,废称名之光阴也。」

  15或人问曰:「上人之念佛,念念皆与佛心相应;因智者既深知本愿内容,亦详明名号功德故也。」

  师答曰:「汝所信本愿亦然。

  阿弥陀佛之本愿名号者,即使樵夫猎户之愚痴卑贱、一文不识之类,信称念必生,而真实欣乐常念佛者,以此为最上根。

  若以智慧离生死者,法然何必舍圣道门入净土门乎?

  圣道门之修行者,极智慧离生死;

  净土门之修行者,还愚痴生极乐。」

  16或人问曰:「日课称名六万十万而不如法,与二万三万而如法,孰为善耶?」

  师答曰:「乱想凡夫,设是少数如法勤修,事实难矣。不如课数之多也,科数之要,毕竟在令心相续耳。只使念佛口头不绝则足矣,何必择如法不如法乎。」

  17或人问曰:「真言所修阿弥陀供养法,此亦可为往生正行耶?」

  师答曰:「不然,佛体虽一,随教其意不同。

  真言教阿弥陀,是己心如来,不可外觅者。

  净教所谓阿弥陀佛,乃是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佛体在西方者。

  其意大异,不可以一混焉。况彼成佛之法,此往生之教,不可一同也。」

  18又一时予问曰:「人多劝持斋(过午不食)此义如何?」

  师答曰:「凡出家人作法,皆当如是。然至末代,色力已衰,餐食亦减,以此弱报,一食长斋,恐心驰食境,念佛不精矣。菩提心经云:﹃食不妨菩提,心能妨菩提。﹄各忖己分行之可也。」

  19又一时予问曰:「于往生行业,已得决定焉。但一期行履,云何当保护耶?」

  师答曰:「凡僧尼之法,有大小戒律;然末法人根,实难堪矣。源空禁之,谁人随之?只须要念佛相续,往生行业,念佛为正,应守此旨而已。」

  20或人问曰:「常住废恶修善之念念佛,与常思本愿之旨念佛,孰为胜耶?」

  师答曰:「废恶修善,虽是诸佛通诫,末世我等,常多违背;若自不乘别意弘愿,恐难出生死者欤!」

  21又一时师语曰:「受教与发心,此不必同时,以发心有触缘而发起也。往岁有一住山僧,逢予问曰:﹃我已久学净土法门,粗得大旨,而未得发信心,以何方便,成立信心?﹄予谕曰:﹃宜乞冥助于三宝焉。﹄彼僧自其殷懃祈请久之。一日诣东大寺,会遇大殿上栋之日,见之须臾,信心忽发,以谓﹃自非良工嘉谋,巨材由何飞腾梁上;凡工尚尔,矧又如来善巧不思议力。我有愿生志,佛有引接誓,往生净土,决定不违矣。﹄一得此理,无复疑念。彼僧复来语余其事,后经三年,遂得往生,灵瑞尤多云。触缘起信如此。须常系念,乞冥助于三宝耳。」

  22又一时师召予言曰:「汝见《选择集》否?」予对曰:「未见。」师曰:「此我所述,汝当见之。我生存间,不欲流布,故未许他焉。」师曾罹于微恙,方其复时,月轮禅合请曰:「愿师撰集净土要义,为吾垂训,拳拳服膺,以备明鉴焉。」于是师乃着《选择集》赠之。然此集中,乃约净土门中诸行,而念佛与诸行所比论也,是即净土宗《观无量寿经》之意而已。是故师述其意曰:「此《观无量寿经》若依天台宗意,则尔前教也,故成法华之方便。若依法相宗意,则为别时意。然依净土宗意,则一切教行,悉为念佛之方便,故言净土宗《观无量寿经》也。」

  23 师又曰:凡于圣道门,皆修三乘四乘因,而得三乘四乘果,故诸行与念佛不比较也。于净土门,诸行、念佛俱是往生之因,故诸行与念佛所比较也。然而诸行则非弥陀本愿,是故弥陀光明不摄取之,释尊亦不付嘱。故导师曰:「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又道绰、善导,宗义不异,当辨知之。又圣道净土二门虽异,行体是一,义意可知。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