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
五眼
一九六九年佛诞日以英文讲于纽约大觉寺
讲稿由舒吉夫人、唐龙居士译成中文
诸位朋友:
什么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 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这里所称的「眼」,并不是单指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种。事实上,人眼并不十分优越。 鹰的眼睛比人眼看得远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于光,远比我们的眼睛敏感,所以 猫头鹰能在黑暗里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肉眼
为了说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绍这张由现代科学家所绘制叫做电磁光谱的图 表(见彩图一)。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 的一段,我们称它为「可见光带」(指图中的彩色部分)。人眼看不到红内线波 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
彩图一
那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别的工具来帮助他的肉眼探测「可见光带」以 外的宇宙前,人类所看到的,并认为是完全的、真的、确实的世界,实际上是极 不完全的,它只是整个宇宙的极小一部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已经比几百 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还只是整个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这个极重要的事 实真理,一向是被人类所忽略的。想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们今日所拥 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样的结论。那确实是令人惊服的。
这里有个比喻,也许可以帮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如何拙劣, 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较是怎样的。
试想像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关闭的屋子,只开了一个很小 的窗子,从这个窗口,一个人只能看到层叠的高楼和上面一小块蓝色天空,以及 有限的人们活动。假设有一个小孩,在这屋子里出生长大,那么他对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么样儿呢?无疑地,他对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据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所 看到的一切。你如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丽和日出日落的奇观,无论说得怎样天 花乱坠,他都很难了解,很难欣赏。我们人类的肉眼所能给我们的便只有这些。 事实上我们是住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透过一个很小的「窗口」——我们的眼 睛——去看世界,然而我们却坚持地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整体、确切而 又真实的世界!
现在假设另有一所完全封闭的房子建在山顶上,并且开有一个很大的风景 窗,从这儿可以看见无际的天空和无限的旷野。或许,为了让它更显得美妙些, 我们不妨说,到处都是鲜花园地,还有少女们在园中曼舞婆娑。在这个屋里也有 一个小孩出生成长。
那第二个孩子所看见的世界,无疑地要远比那个从小窗口看出去的拥挤都市要来得伟大与美丽。如果说第一个孩子只有肉眼,那么我们可以譬喻地说,第二 个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天眼
通常我们都说只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的义理,这种说 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人类也能得到天眼,有两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做到:一 是透过「禅那」(Dhyana),这是一个梵文字,通常译为「冥想」(Me ditation)。另一个方法是在肉眼上加仪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种 仪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虽然第一个方法比第二个高明得多,第二个方 法却可能易于为现代人所接受。现代人依靠高度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很远。用显 微镜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见的微生物的活动。今天,一个人可以借着人造卫星及电 视看到万千里以外发生的事。有许多奇景在佛陀的时代是天眼所独享的,现代人 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时代,禅那可能是使人类超越肉眼限制的唯一方法。其实, 人的看的能力原是无限的,我们之所以不能发挥这整个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们 这对肉眼的限制。很明显的,佛陀深知这一真理。经过多年的禅那,佛陀发现肉 眼的障碍可以打破,人原来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当一个人发挥了他原来的 视力时,他将毫无困难地把视界扩展到天眼所能达到的范围。
说到这儿,我相信诸位不难了解肉眼是什么,天眼是什么了。在佛陀的时代, 使人类了解天眼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现代,实际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某种程 度的天眼,因此,我们也就比较容易领会得到。
慧眼
现在让我们来谈慧眼。
为了描述慧眼,我必须介绍一个很重要的佛法基本概念,这个概念在梵文里 叫做 Sunyata,通常把它译为「空」,更正确些,是译成「第一义空」。 这个教义是很独特的,在别的宗教教义里可不容易找到。佛教浩瀚的经典有极大 部分致力于研究「空」。我今天所能贡献给各位的,实在只是从汪洋大海中掬出 来的一滴水,但我愿意尽我所能。以下是介绍佛陀常常使用的三种分析方法。而 每一个方法都归结到宇宙万物万象的本体原皆是「空」。
第一种方法,我叫它分解分析法。
我这里有一架收音机,让我用它来做例子。这是一架我们叫做收音机的东 西,现在我把它的扩声器拿了出来,诸位是否把这一个扩声器叫做收音机呢?答 案是否定的。诸位将称它为扩声器。现在我又拿出电晶体,诸位把电晶体叫做收 音机吗?又不是的,那是电晶体。电容器、电阻器、塑胶套子、电线等等,又怎 样呢?这些部分无一可以称为收音机。现在请大家注意,当各个部分都拆散移开 了后,诸位能告诉我收音机在那里吗?收音机没有了。因此,「收音机」只是我 们为暂时合在一起的许多零件的集合体所取的一个假名称。当一个人在心中把它 分解时,它就失去了存在。因此,收音机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实体,收音机即是 「空」。(请注意这个「空」不是「实」和「空」相对的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的空。因此,佛法中更精密地称之为「第一义空」。)
不仅收音机是「空」,扩声器也是「空」。假如我拿出扩声器中的磁铁,诸 位称它为扩声器吗?不会的,诸位一定称它为磁铁。假如我移掉架子,诸位称它 为扩声器吗?也不会的,诸位将称它为架子。当所有的零件都拆开移去时,你还 到那里去找扩声器呢?所以,我们分解了扩声器,它就失去它的存在。扩声器不 是一个永久性的实体,扩声器是「空」。
分解的分析法非常重要。因为诸位可以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世上的每一样东西 上而引出相同的结论:每一样东西都能分解,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性的实体。所 以,不管我们称呼它为什么,它总是「空」。佛陀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他自己身体 上。他幻想从他身体上去掉他的头,而后问道:这头是否还能称为人身或「自我」? 答案是:否,它是一个头。他从身上取去手臂,这可以叫做人身或「自我」吗? 答案又是:否,它是一只手臂。他取出他的心,问道:这是否人身或「自我」? 也不是的。现在我们甚至于更精确地了解到一个人的心可以移植给另一个人,而 不把另一个人改变成这个人。他取去身上的每一部分,发现这些部分没有一个可 以称为人身或「自我」。最后,在每一部分都移去之后,「自我」在那里呢?因 此,他下结论说:不仅肉体是「空」的,就连「自我」的观念也是「空」。
第二个方法,我叫它归纳分析法。
虽然我们在世界上看到成千成万不同的东西,人却能将它们归纳为少数基本 原素。比如说,基于化学的特性,人类把黄金列为基本原素之一。虽然成千的金 制物品,从复杂的黄金铸像到简单的金条,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每种金制物品 都可以熔解并再铸成另一形状,它们都是可变的、不恒久的。能保持不变的是共 同的化学特性。因为有这共同的特性,所以我们就把所有的这些物品叫做金子。 换句话说,它们都可以归纳成一个称为金子的单一元素。
在佛陀的时代,印度哲学家将宇宙间的森罗万象归纳为四种基本元素,就 是:地、水、火、风。佛陀则宣称这四种元素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空」。并用 金子做例子,佛陀的意思是:虽然我们已经抽出这一切金制物品的共同特性,称 它为金子,可是我们能指出金子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吗?能指出金子究竟在那里 吗?凡是我们所能够指出的,都祇是金子的某一种特殊形状,例如金条,可是金 条不能代表金子,因为金条是可以变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因此,「金子」这 二个字只是我们给某些特性的一个名称,是没法拿出来给你看的。所以,佛说金 子是「空」。基于同样的推论,一切固体都即是「空」。
不仅固体是空,液体又何尝不是空?液体的特性,也是没有永久性,没有固 定的形状,是可变的,是无从捉摸的,是空。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说,宇宙每 一样东西都能归纳为「空」。(这即是「色即是空」的注释。不但色法是空,心 法也是空,因为欧美人着重物质,所以这篇讲词偏重色法,请读者注意。)
西方科学家也获得一个与此类同的结论,那确是很有趣的事。在爱因斯坦发 现相对论之前,西方科学家把宇宙万物归纳为两个基本元素,说这两个元素是恒 久常存的;一个叫做物质,另一个叫做能。爱因斯坦用数学方法证明,将这两个 元素统一了起来。他说:物质也是能的一种形态、正和电是能的一种形态,光是 能的一种形态等一样。他由此下结论说,宇宙万物万象都只是能的各种不同的形 态。可是我们如进一步问,什么是能的原来性质呢?你能拿出能的本体来给我们 看看吗?虽然我不敢武断地说西洋科学家的所谓能,同于佛法的所谓「空」,至 少我说能的本体也是没有固定形状,无法捉摸,类似于「空」。
第三个方法,我叫它透视分析法。
佛陀用禅那来实施这种方法,我们没有这样的功夫,不容易照办,幸好现代 的科学成就提供了许多工具仪器,可以大大地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透视分析法。
让我们再来谈谈这张电磁光谱(见彩图一)。我们知道,人类的肉眼只 能看到宇宙中这个在谱上叫做「可见光带」的很小的范围。但是靠某种仪器的帮 助,例如红内线仪、X光、显微镜等,现代人已能够看到「可见光带」以外的若 干宇宙领域。为了更容易帮助诸位透彻了解起见,请诸位再看这张图表(见彩图 二)。这张图表所显示的是,藉不同的仪器、在不同的电磁波长下所看 到的一个通常我们所谓的人。我在这张图表上标明了一到五。在「一」底下,诸 位看到一个主要由红、黄及绿三种颜色所构成的形象,那是藉红内线仪所看到的 人的样子。在「二」底下是肉眼不用其他仪器所看到的人。在「三」底下是透过 X光所看到的人,皮和肉都不见了,然而骨架仍在。接着一个标明「四」的,是 用显微镜所看到的人身各部分的分子构造图。最右边标明「五」的是一片空白。
彩图二
诸位看了这个图,请不要误会,说这四个图和那一片空白是代表不同的实 体,它们是同一个人。也不要误会,认为从左到右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空间。实际 上,它们是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为了再说得清楚一点,请诸位把我当作我所谈的 那个人。请试想像,如果诸位的眼睛能看到红内线,那么诸位所看到站在这里的 我便是红、黄、绿三色组成的形象。现在,再改用诸位日常使用的「仪器」来看, 在诸位的肉眼里,我的身体显现出来了。再想象诸位的眼睛能看到X光,那么皮 肉及血液都消失了,诸位现在看见的,便只是我的骨胳。再换另一种仪器——显 微镜的眼睛——来看,现在站在这里的则是一个复杂的分子结合了。我们更进一 步深入探讨,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质点组成,最 后一切质量都可以转变成能。能的原本性质是我们看不见,也抓不到,无形无色, 无从捉摸的。让我们称它为「无形之形」,这个就是「五」底下的空白处。
请诸位注意这一事实:我仍是同一个通常所谓的人,但现在却以不同的形象 在诸位的面前呈现——一个彩色的影像,一个肉体,一架骨胳,一个分子微体的 结合,以及诸位从各种不同的境界看成的其他许多形态。最后则是无形之形。
这第三个方法——透视分析法,也引到同样的结论:宇宙间的万物万象都可 以深究到它的根源,科学家称它为能,而佛陀称它为「空」。
有一点极其重要,要请诸位注意,前面我所说的都是意识理解,而「空」却 是直接的经验境界。容我重复地说一遍:「空」是直接的经验境界。据说当一个 人达到那境界时,他便会经验到一种极大的快乐感,比一般人所经验到的任何快 乐感都要强几百倍。不仅这样,「空」是一种没有变动与无常之感的境界。
现在让我再推进一步。诸位都知道,认识了人的痛苦是导致悉达多太子放弃 宫廷生活,做一个苦行僧,去寻求人类解脱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类的 八苦——苦在梵文里是duhkha。这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 会、求不得和无常(也即是五蕴炽盛)。我没有时间为诸位更详细地解绎八苦, 但是,如果诸位细心地将它们分析一下,就可以断定,这八苦统统都跟我们所具 有的肉体,以及我们称为「自我」的意识有关,或者也可以说,肉体和「自我」 意识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显而易见,在「空」的境界中,肉体与「自我」意识已不再存在,苦又 怎么还能存在呢?当一个人达到那种境界时,宇宙万物,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成 「空」观。所有人类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执着,这种人我们说他拥 有了慧眼。
这就像忽然从一个极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 爱子不期而遇的心境;这就像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大海中绝望地航行时,忽然发现 一条地平线时的狂欢。这些是佛经上对一个人得到慧眼时,所经历的大喜悦的一 点描写。
很多佛陀的弟子都达到了这种境界。在佛教里他们被称为阿罗汉,他们已是 圣人。然而佛陀却向他们发出严厉的警告:「不要停顿在慧眼上!」佛陀指出, 人的最大的病是执着;当人只有肉眼或天眼的时候,他把不完整、易变的,因而 也是虚妄不真实的世界看成完全的、恒久的、真实的。他就执着于他所看到的世 界,一切痛苦由此而生,这是一个极端。可是当一个人用慧眼看见了宇宙万物是 无常的、不真的、「空」的时候,他喜乐留恋于这个「空」的境界,这就成了对 「空」的执着,是另一个极端。无论是对「有」或对「空」,一旦有了执着,那 个构成一切无明和痛苦之根的「自我」意识便不能完全绝灭,人也就不能澈底解 脱。因此,法眼的获得乃是佛法中再进一步的教旨。
法眼
什么是法眼呢?一个人得到了慧眼之后,能不停滞留恋在「空」的境界里, 却体认到:虽然他在不同的境界里所看到的都是虚妄不实的幻相,然而对那一个 境界而言,这些幻相即是真的,这个人得到了法眼。
现在让我们再参考第二个图表。一个只有肉眼的人会坚持只有肉眼所看见的 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对其他境界的知识。一个拥有天眼的人会说红内线的形象、 肉体、骨架、分子的复合体等等都是真的,并执着于这一切。一个拥有慧眼的人 看出这个图上的一切形象全是无常、无实体和虚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 真实恒久的状态,因此便执着于「空」。
现在一个拥有法眼的人会说,虽然这一切形象确实是无常、虚妄的假相,它 们却不是与「空」分得开的另一实体,它们都是同体,然而就它们所在的境界领 域而言,它们全都是真的、实有的。
「空」的直接体验给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虽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 自己的境界领域里却是真的这一点认识了,那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无条件的、无差 别的、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我们认为这种人拥有法眼,在佛教里则称他为菩提 萨埵,简称菩萨。
一旦一个人达到了「空」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对「空」的执着,无条件、无 差别、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便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空」的直接经验里产生出来, 那真是人类的奇迹,也因此使得佛法成为最独特、最精深的实践教义。
让我告诉诸位一个故事,用它来说明得到慧眼的阿罗汉与拥有法眼的菩萨间 不同之处。
一座大厦失火了,只有一个导向安全的门。许多人——男人、女人、小孩—— 在这大厦里玩,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知道火灾的危险。这少数知道危险的人,努 力寻求一条出路。路是又长又难走的。最后他们冲出浓烟,出了大厦,当他们再 度在户外新鲜的空气里呼吸时,他们是如此地高兴,以致他们就只是躺在地上, 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们之中却有一个人,不这样想。他记得许多人 仍在这大厦里,而不明白火的危险;而且即使他们明白了,他们也不知道通到门 口的路。所以,他便不顾自己的疲倦和危险,一再跑进大厦,去引导别人走出这 危险的地方。
这个人就是菩萨。
另一个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援(Prof. Houston S mith,他的中文名字是施锡恩)在他的杰作《人类的宗教》里介绍给西方的 读者。故事是这样的:三个人为了到远地寻宝而旅行横贯沙漠。他们在烈日下走 了一段很长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个荫凉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来 解他们的焦渴。忽然,他们来到一个有围墙的庄院。他们之中一个人爬上墙头, 高兴地喊起来,就跳进了那庄院,第二个旅行者跟着也跳进了庄院。接着第三个 旅行者也爬上了墙,他从那里看到一所美丽的花园,在棕榈树的荫蔽下,还有一 个有喷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黄沙的景况下,这是何等的诱惑!正当他 要跳进庄院去的时候,他想起还有许多许多的旅行者仍旧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里 拖着沉重的脚步仿徨,不知道有这个绿洲。他终于拒绝了跳进庄院的诱惑,忍耐 着一切的苦,再爬下墙来,回到那漫无边际、炽热的沙漠里,去接引别的旅行者 到这个荫凉休息的地方来。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不难了解,这第三个人是菩萨。
这里必须指出:这样的慈悲并不是表面的,而是发自内心,深不可测的。它 没有诸如「因为我喜欢你」或「因为你服从我」一类的先决条件。它是无差别的、 无条件的。这种慈悲和爱是从「空」的直接体验而生,是从完全调和、完全平等、 没有任何执着的境界而生。
为了帮助各位更正确地了解法眼,我必须提出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法眼 能观照真理的无限方面。正如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天文学家指出许多银河、恒 星、行星等等一样,在「空」的体验中看出无穷无数的境界,无穷无数的天堂、 人间,无穷无数的有情众生和不可计数的活动。第二,具有法眼的菩萨是没有执 着的。在《金刚经》里佛陀一再地说,当菩萨救度众生时,他对主体,例如「自 我」;对客体,例如「你」;对其余的事物,例如行为;或对时间的概念都没有 任何执着。因为如果菩萨对任何事物有丝毫执着,他便不能称为菩萨。
说到这里,我希望诸位对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这四种眼已经有了清楚的 观念。下面是禅宗里两首有名的偈及关于它们的故事。
中国唐朝时候,有一次禅宗的五祖要他的弟子们都写一首偈给他看,以显示 他们对佛法的了解。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评论说,神秀只到了门口,还没有登堂入室。
一个名叫惠能的俗人也在寺内。虽然他没有接受过五祖的教诲,却是一个有 大利根的人。当惠能听到这首偈时,他不以为然,便说:「我也有一首偈。」于 是就宣读他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来,惠能做了五祖的弟子并证到大觉大悟,成为禅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 他对不同根性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诲。虽然没有这样的记载,我敢说,六祖会毫不 犹疑地告诉一个来求教的初学者: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现在我想问:神秀是用了那种眼作他的偈?惠能又是用了那种眼不同意神秀 而念出他的偈?为什么在他成了六祖之后,他却可以用他先前所不同意的偈来教 人?现在六祖用的又是那一种眼呢?我不回答这些问题,愿意把它们留给诸位, 以便诸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佛眼
现在我们来谈谈佛眼。
到此为止,我算勉强说了一些关于前四种眼的解说。可是关于佛眼,我确实 无法说什么,因为无论我说什么,都是隔靴抓痒,不会中鹄的。
但我也很明白,我不能就此停止,站在这里,一声不响,像佛陀那样,就只 举起一朵金色莲花。不仅我没有像佛陀那种透过沈默能够传达了解的辐射力,而 且诸位也不会满意。那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不但我们的眼是肉眼、我们的耳朵和 意识也同样都是肉体的,所以我们必须使它们满足。因此,我总得说上一点儿:
一、诸位一定会注意到,当我谈到前面四种眼的时候,总有一个主体和一个 客体。譬如说,就肉眼而言,人是主体,世间现象是客体;就慧眼而言,阿罗汉 是主体,「空」是客体;当我说法眼时,菩萨是主体而宇宙间万千境界是客体。 然而,现在谈到佛眼时,倘若说佛是主体而宇宙是客体,那就绝对错了。因为佛 与宇宙之间区别已经不再存在;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倘若说佛拥有佛眼, 这话是同样的错误,因为佛与佛眼之间也没有差别;佛眼就是佛而佛就是佛眼。 简而言之,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对观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 不存在,因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
二、我对佛眼想说的第二点,是关于「无限的无限」概念。我说「无限的无 限」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说人类宇宙观的概念是无限的,那么拿它和佛陀宇 宙观的体验相比较,只就有如一个泡沫在大海之中。这是不可信的吗?是的,这 是难信的。但是让我们想想数学里说些什么。诸位知道一次乘方是一条直线;两 次乘方是一个平面或面积;三次乘方代表一体积或空间,其大小已经可能是无限 的了。现在四次乘方怎样呢?五次乘方以至若干次乘方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诸 位能向我解释若干次乘方代表的是什么,诸位对佛陀的宇宙观——无限的无 限——就已有点了解了。
三、我对佛眼想说的第三点是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这又是一个很难为 人们了解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时间的持续是一件确确实实的事。因为有这个时 间的因素,人从一个婴孩长大为青年、成人和老年等等。若说在佛眼之下时间是 不存在的,这是我们不能了解的。那就是佛眼之所以为佛眼。亿万年无异于一利 那。照我们的宇宙观看来,距离地球以亿万光年计的世界,佛可以在一瞬间到达, 这是如何的奇迹!
四、关于佛眼的第四点是互摄互入的总体性与无不涵摄性。诸位中可能看过 一部叫「黄色潜艇」的电影。在那电影里,有一个真空吸管的怪物,它能吸进任 何遇到的东西,在它吸完世界上一切东西以后,它开始吸它所站着的大地。真空 吸管是如此有力,以致它把整个地球吸到了自己身体里面,于是它也吸进了它自 己。这一个描写可以给诸位一些无不涵摄的概念。
综结而言,我对佛眼提到了下列四点:
一、无主体与客体,那是绝对待,没有相对概念;
二、无限的无限,那是绝空间,没有空间概念;
三、瞬息性和一发即到性,那是绝时间,没有时间概念;
四、总体性和无不涵摄性,那是无空无,没有空无所有的概念。
这是佛眼的四种概念。
在我结束今天的讲话前,我要给诸位再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对夫妇,常要争吵,后来他们听到了五眼的说法。有一天他们又开始吵 嘴了,看起来那又将是一次像往常一样的争吵,弄得夫妻两人都恼怒非常,气愤 颓丧,以致他们可以好几天见面不讲话。正在这当儿,忽然丈夫说:「现在我在 用我的天眼,呀!你只不过是一具骨架,我为什么要跟一具骨架争吵呢?」妻子 静默了一会儿,然后放声大笑。丈夫问她:「你现在干什么?」妻子说:「我正 在用我的慧眼,你已经消失了。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恼我了。我很快乐的在『空』 的境界里。」然后他们两个都大笑着说:「还是让我们都用我们的法眼吧。虽然 我们都是假相,但让我们在这个境界中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吧。」
今天我们庆祝这位伟人——释迦牟尼佛的生日,智海法师还要赠送诸位一个大生日蛋糕。我现在所赠送的只是一些生日糖果而已。我的生日糖果是这句忠 告:「不要总是用你的肉眼,要把视界扩大。」不要让你的心老是被这个细窄地段中所见到的事物弄得神魂颠倒。把窄带打破,把视界扩大,发展张开你的天眼。 渐渐地发展张开你的慧眼。到了这个境地后,请诸位想着在那广大炽热的生死大 漠中挣扎的许多同胞以及别的可怜众生;张开你的法眼。最后我希望诸位全都有佛眼,诸位都成佛。
谢谢诸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