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仁焕法师:报恩、消灾与功德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6日
来源:   作者:仁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仁焕法师:报恩、消灾与功德

 

  2008年元月1日-7日于灵阳寺佛七

  报恩、消灾与功德

  我们念佛报恩,首先大家要理解到报哪方面的恩?因为我们在表面上可能都懂得知恩,但是事实上没有做得到。

  大家首先要有一个定位,这次来这里,是来改良生命。改良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都有烦恼,要改良成快乐的人。大家都知道快乐好,但是偏偏没有做得到,所以我们就来接受阿弥陀佛的慈悲,做快乐的人。

  大部分来的都是病人,有病就是来自命不好。如果单方面的病在医院用药很快就好了,用药不起作用就表示命不好了。命不好,你动手术好了不久又复发了。命不好,我们用什么药始终也治不好。

  这次来这里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天有定时,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命有定数。如果我们违反定时、定理、定量、定数的话,就会加快生命的报废。所以这次跟大家重点讲佛法与人生、佛法与生命、佛法与家庭、佛法与事业、佛法与生活。

  释迦牟尼佛所有的经典重点就是讲改良生命的道理。《金刚经》讲空也是生命的改良,《妙法莲华经》也是讲生命的改良,每一部经的中心点都是生命的改良,也是围绕解脱来讲,我们这一次就直接明了地把各方面的问题和大家讲讲。

  我们愿望凡是有缘来念佛的每一位同修,个个成为快乐的人,家家成为安祥的家庭。愿望每一个居士,第一个任务就是要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写往生牌位。我们人一般只认可看得到的东西,看不到的东西都不认可,但是没有想到同样存在看不见的东西。一切物质、一切生命,不管是什么都有唯心和唯物同时存在。

  我们的生命是连锁的。我们的家庭就像一棵树,老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子女是树果。如果我们忘恩了,就是不要树根了,生命就脱离关系了。

  人有病医不好一般有两个原因,一种是生理,二种是心理。心理才是真正的生命,生理是心理的架子。我们凡夫只重视心理的外架,不重视内在心理的障碍。人如果想不通就有病了,想不通就痛了。想问大家,有什么药医得你们想不通的病吗?(众答:没有。)既然想不通的病用药医不好,那么我们来这里就尽量做一个想通的人,人想通了命就好了。明白了吗?

  要做一个想通的人,佛教说:第一要有智慧,第二做一个觉悟的人。智慧是明白把握自己的生命,觉悟就是理解周围的因缘。自己不明白,就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有把握了,所以我们这几天就来接受阿弥陀佛的智慧。(鼓掌)

  光懂得自己把握生命做明白人还不行,还需要理解周围,这样做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自己过得自在,也使周围过得自在。所以这几天我们又来这里接受阿弥陀佛的觉悟,做一个觉悟人!(鼓掌)

  我们一些老菩萨念佛十年二十年,为什么痛苦不能解决呢?正因为越念佛越想不通,越念越烦恼,所以越念越变成痛苦连连了。所以这不是在念佛,是在念烦恼念痛苦。所以希望大家,第一就是念快乐!(鼓掌)第二就是念做自在人!(鼓掌)

  因为我们做报恩工作了以后,生命才有了良好的依靠!(鼓掌)如果我们把老祖宗忘记了,把父母忘记了,等于我们生命就没有依靠了,等于树干、树果离开树根了。树干、树果离开了树根能生长吗?(答:不能。)既然不能长,我们共同来报恩。报恩就等于我们来关心树根,树根好了,树干、树果就更加旺盛!(鼓掌)

  曾经有人问:我们来这里超度以后,将来需不需要供老祖宗呢? 如果超度了,我们就可以忘恩了吗?你忘恩了生命就脱离了,生命就没有依靠了。生命只有知恩、感恩、报恩才能永远相连。(鼓掌)

  我们要做报恩的大意就是这样了。

  另外,我们为什么没有规定做多少功德呢?当然说的好听就叫功德,真正说得标准叫做消灾免难。我们一家人都没有一点烦恼和灾难,个个安祥又富裕,没有要求、不讨回报所做的付出就叫做功德。我们讨回报有要求这就叫消灾免难。有人问我:“师父,我要做多少才好呢?”“你做到全家人都安康就好了。如果做了以后全家还没有安康,表示你做还不到位,”大家听明白了吗?(答:明白了)

  所以我们不能为你们定数,因为不知道你们要消多少灾、多少难,所以由你们自己定位。做消灾免难等于买车票,司机没有条件叫你买多少票,你要到哪里买多少票由你自己来定。大家明白了吗?(鼓掌)

  所以现在很多寺院做法事都有定价,做了以后灾难不消,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没做到位。但是真正做到位,不是单用金钱来讲,金钱仅仅是一种代表。消灾免难的路子很多,自己念经报恩也是消灾免难,你去做义工也是消灾免难,并不是单单用钱来做功德。前提是自愿,如果你用钱来做消灾免难比较容易;你没有钱,去做义工也一样。大家明白了吗?(答:明白。)(鼓掌)

  我们寺庙是为十方积福,如果寺庙采取一种经营的手段,那这种寺庙就很难渡得众生。我们要渡众生不是用其他什么方法,是用慈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绝对渡不了众生的。既然佛教的教义是教育十方众生戒掉贪嗔痴,寺庙为什么要往贪嗔痴方向走呢?这样不是同佛教相违背吗?所以我创办道场以来,从来没有给大家定价,你愿意做多少就尽力去做多少,能力有多大就做多大。大家明白了吗?(众答:明白。)(鼓掌)

  我们这样做,凡是每一天来的老祖宗,每天来多少往生多少!(鼓掌)每天我们两次回向,先到先往生,后到后往生!(鼓掌)愿望同修们每一天在念佛回向的时候,都意念自己老祖宗要互相转告,全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不好啊?(众答:好。)(鼓掌)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