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百年人生 名利幻影──西方寺八关斋戒开示
宽运法师:百年人生 名利幻影──西方寺八关斋戒开示
百年人生.名利幻影(一)
--西方寺八关斋戒上午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我们经过昨天一整天的念佛,加上今天早上的念佛,还有拜佛、绕佛、静坐、乃至种种的开示,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增加大家的信心;如果大家有了信心,那自然就会有愿心,而且会努力地去修行實踐啊!因为净土法门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须信、愿、行三者具足。本来念佛就已经非常的殊胜了,而且大家还受了八关斋戒。
昨天已经跟大家简单介绍过八关斋戒的功德和意义,大家受了八关斋戒,再加上念佛的功德,道力自然就会增加了,就好像如虎添翼一样,这样道业就会更容易成就;所以希望大家受戒以后,都能够法喜充满,身心自在。
说到念佛修行,令我想起彻悟禅师的「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百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坠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诚言无有异也。)
六 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 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 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这十种信心,可以说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根本要素,如果具备了这十种信心,那么我们的方向就绝对正确而且更不会退转。
首先是相信「有生必有死」,因为普天下的人从古到今,没有一人能不死,这是谁也逃不了的事实。可是一般人都无法了解生命的真谛,一生都形形役地在名利之中苦苦追逐。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以下这个故事:
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出巡至金山寺;因为金山寺的前面就是长江,乾隆看见江中来往的船只很多,于是就好奇地问旁边的法磬禅师:「长江一天有多少艘船经过?」禅师说:「只有两艘船!」乾隆皇帝接着问:「怎么会只有两艘船?」禅师回答说:「一艘为名,一艘为利,所以只有两艘船。」。所谓「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很多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名利」二字,就像长江里的船只,每天不断的往来穿梭,到底为了什么而忙呢?有时候我们自己呀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在这短暂的人生里面,每天为世情所累,天天追名、逐利,有没有静下来沉思的机会呢?古人说:「想到百年,今人都是古人;睡到三更,一切名利都成幻影。」其实宇宙人生都是假相,我们为何会被骗呢?
就是因为我们时常被欲念所牵引,所以无法正确认识人生、了解人生,以致对名利盲目的追逐;其实在世间的财富,乃属五家所有,即官府所有、盗贼所有、不孝子孙所有、水灾、火灾所有;而这个名也只不过是虚名,不过是过眼云烟,所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年呼风唤雨的一代霸主,现在又在何处呢?可是我们一般人就是愿意,以幻化的东西来蒙蔽自己,我们一生苦苦的追求,穷一生的心思、精力,从年轻,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力争上游,一路奋斗到差不多五十岁、六十岁,那怕是七十岁,等到声名显赫的时候,就好像燃点蜡烛一或烧香一样,当我们人生成就到了最高峰的时候,这个香或蜡烛也燃得差不多了,很快就会成了灰烬了。
百年人生.名利幻影(二)
所以我们要认识我们自己,我们消耗生命、燃烧生命,其实就好像燃烧香或蜡烛一样,当香气及光和热都差不多全部发出去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亦差不多走到尽头了。我们一生形形役役、劳劳碌碌,到底为了什么?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为自己考虑,这样的人生是否值得呢?所以佛教教我们要认清楚外在事物的本质、要认清楚生命的本质,不要被这些爱欲牵缠,也不要贪恋爱欲;佛经上说到,如果你贪爱这些名利、爱欲的话,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拿着一个火炬往前走,当风迎面吹来的时候,这个火就会烧到我们的手;这就比喻我们很多人为了争名、为了夺利,最后弄到身败名裂,结果什么也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怜与可惜啊!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由于菩萨不种因,将来就没有果,而众生不识因果,不断地在种恶因,直到果报现前的时候,才知道害怕,但已无法补救,悔之已晚了。
我相信大家学佛以后,都懂得这个因果道理,但是在面对外境的种种诱惑,我们总是放不下,我们要放不下很多很多的东西,而且贪爱、占有的欲望又很强,总希望能获得更多,於是需要和想要永远拿不到平衡。
可是一般人往往又都是好逸恶劳的。这令我想起在喜马拉雅山上,有一种鸟叫「寒苦鸟」又叫「喊苦鸟」。寒苦鸟因为不筑巢,所以夜间备受寒冷之苦,雌鸟整夜啭鸣道:「真的把我冷死了!」雄鸟便安慰道:「我们明天起来造巢吧!」可是等到白昼天气暖和了,又忘了夜间的寒冻,雄鸟始终未曾造巢,寒苦依旧是寒苦。
饥寒交迫是很切身的苦,可是由于寒苦鸟懒惰的习性,每一天都如是地重复着寒苦的故事,到了临死的时候,这个巢也没有筑起来,于是永远改不了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痛苦过后,又忘记了曾经受伤的伤口,依然对虚幻的名利、权势苦苦追逐,将宝贵的生命白白浪费了。所以佛教这样多的义理,无非为了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可是我们众生的心念总是反复无常,性识不定,前一念和后一念都不一样。这个反复的念头,却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很多年前,我写了一本叫《何去何从》的书,其中一篇讲到了在「九一一」事件中的一個故事。
我们都知道,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机,他们故意令其中两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的大部份人死亡。两座建筑物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它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三架飞机撞向位于维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的五角大厦,这个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四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份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四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桑莫塞郡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四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事件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中死亡。对于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傷痛回忆。
可是在这个事件当中,就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被恐怖份子用飞机击中的一刻,当地有一个西婦,也就是美國人的太太,他的先生就在这个大楼里工作;这位先生由于有了外遇,原本太太一直想要跟她离婚;可是当太太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大楼将要倒塌的时候,她突然感到很担心,心想只要先生不死,无论他以前做过什么错事,都可以原谅他、理解他,于是她就不停的打电话到先生的办公室去,无法打通,继续打他的手提电话,打啊、打啊、打啊,结果给她打通了,可是谁接的电话呢?是女秘书接的电话;秘书传话说了:「你太太有事找你!」这个先生很不耐烦地说:「我正在开会办公,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再说吧!」
这个太太当下就明白了,办公大楼都已经倒了,他在那里办公呢?分明就是在外面鬼混!于是非常的妒恨、气愤地说:「我马上要跟你离婚!」试想,这太太前一念想到先生可能会死的时候,起了不忍之心,打算原谅他,可是,后一念知道他没有死竟然还在鬼混的时候,就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他了。这前后一念的差别,实在是天壤之别!
百年人生.名利幻影(三)
我们一般人很多时候亦是如此,我们前一念和后一念都不一样,都有很大的矛盾;所以佛怎么说呢?他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心同样是不可得啊!所以说,我们众生都是性识不定,我们前一念和后一念,就有这么大的反差,唯有当我们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那里头才没有反差,那时候我们都具备六种的神通,我们都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有了这些神通以后,我们就能以天眼所见、天耳所闻,把宿世的因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么我们就不会再被这些世情、名利所累、所束缚。
所以,如果我们欲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必须要有信心;彻悟禅师提出的「十种信心」之中,首先就是要我们相信「有生就必有死」,而我们学佛所追求的就是要了生脱死,不再被生死所束缚,不再在六道中轮回。因为众生都是被无明、业力所牵引,所以无法出离,都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正如《楞严经》所说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就在三界六道里头,轮回不休。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三界都是火宅,要我们赶快离开,若不远离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被火烧伤,甚至被烧死。所以我们要看清楚三界的本质,不要被虚幻的名利所累,也不要被世俗的业缘所牵引,我们应该把握生命,好好地修行。
因此,我常常跟大家说,我们现在是怎么样啊?年青的时候用青春去换金钱,到老了、年纪大了的时候,就拿金钱来买健康;而当他拥有的时候,总是感到不滿足;当挣到一点小名、小利,就更加的舍不得、放不下,一生人就是在患得患失之中渡过。这样的话,整个人生就会怎么样了?就会迷茫了、迷失了,就会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所以,今天大家既然学佛了,就一定要认清生命的每一个当下,认清生死的无常,认清四大都是缘聚缘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质。我们这个臭皮囊的身体,都是因缘的假合,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就会四大分散,那你说什么是你呢?什么也不是你啊!
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讲,我们要拥有,不要占有;比如说,我们可以拥有一片天空,拥有一片绿地,拥有一种好的心境或心情;但是不要占有,因為一旦占有,我们就会有所负担,就会感到累了;一般人很想占有土地、楼房,其实也不是长久的,比如現時香港,这个楼房的使用权只有五十年;而它的寿命也最多只有八十年;所以,无论你占有得再多,也只不过是个过客;只不过是在这人世间里头寄居、暂住,不能永久的占有。
可是,我们很多人就是想占有;一旦占有了,又担心它会失去,而且想尽办法去攫取,这样的话,你说累不累呀?其实无论你占有再多,那都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就以汽车、楼房为例,汽车只是一个代步的工具,而楼房亦只是藏身之所,让我们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住的舒服自在就好了,不需要过度的豪华。可是很多的人呀,就是喜欢占有,占有一个还不够,而且是愈多愈好;但是我们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其实都不是我们所能享用的,所谓「大厦千栋,夜眠三尺;山珍海味,日食三餐」,即使你拥有一千栋的楼房,你晚上睡觉所眠的亦不过是三尺的地方;而山珍海味再多的摆在你面前,你亦只能吃三餐而已;吃多了会怎么样啊?糖尿病、心藏病、高血压,种种身体的毛病都出来了,所以我们要令需要、想要达到平衡。现在大家来到寺庙里头受戒,每天只吃早、晚两餐饭,而且都是罗汉斋,而睡觉就是一张普通的床,可是大家念佛、静坐、听法师开示,内心高兴不高兴啊?虽然吃得简简单单,心中欢不欢喜啊?当然是高兴、欢喜了,因为可以有机会静下心来验寺庙的生活;所以,其实开心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啊,就是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就是因为有太多的比较。
百年人生.名利幻影(四)
前几年,我们看到缅甸也好,泰国也好,不丹也好,或者尼泊尔、印度等这些国家,它们的幸福指数都非常的高,而且不丹更曾经是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
我带着小和尚及十多位居士,几个月前也去了不丹一次;这个地方非常的朴素,因为它保持了原始的风貌,而且那里的人民大部份都信奉密宗;全国人口只有七十万,土地却有百分之七十的森林覆盖率,人民都在一片大自然中生活,所以感到非常的幸福,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觉得不太幸福了,为什么?因为以前没有汽车,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现在慢慢都有了;而且国家的旅游事业逐步开放,现时每天有二十五位旅客可以入境;游客多了,自然就把西方的文明带到了不丹,所以现在的不丹啊,幸福指数正在下降,为什么?因为人们的生活有了比较;有了比较,就有种种的计度:你多我少,你有我无,你长我短,你美我丑,种种的烦恼,由此而生。
就好像香港一样,香港的财富在全世界排到十一位,但幸福指数却排到七十多位,由此可见,有钱并不等于幸福。可是很多人却以为钱是万能的,以为有了钱就能令人生幸福快乐,殊不知财富往往是烦恼、痛苦的根源;我们可以看到富贵家庭争产案的例子,实在是非常非常之多;为了钱可以令到夫妇反目,父子成仇,人伦的关系愈来愈冷漠。前面我已经说了,本来我们需要的很少,但是想要的却很多、很多,为了增加个人的权势、名望、利益等等,日日夜夜在这里头苦苦的追逐,而且怎么样啊?贪得无厌,愈多愈好,这都是我们苦恼的根源。因此,佛陀早就告诉我们,人生有生老病死、有求不得、有爱别离、有怨憎会、有五阴炽盛等种的苦,乃至是无量诸苦;如此的一个堪忍的世界,又怎可以长久居住呢?
所以,我们必须发起真正的出离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里就没有这种种的烦恼与痛苦了;因此,我们学佛就要学佛菩萨的甚深智慧,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不要被外在的「色」迷惑,因为这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没有实在的本性,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我们众生由于无明的障蔽,才会被色所迷:我们眼观妙色,眼睛喜欢看好看的东西;我们鼻嗅好香,鼻子喜欢嗅好的香味;我们耳慕好音,耳朵喜欢听好听的声音;我们舌贪嗜味,舌头贪爱好吃的食物;我们身贪细滑,身体喜欢细滑的触觉;我们的六根总是向外边追逐。
所以佛教就是教我们要往内观,所谓「内观观自在,外观观世音」,只要我们内观自在了,才能观见世间一切的音声;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观世音呢?我们都没有内观,都是向外观,我们天天在计度、比较:啊。这个寺庙的法师领导唱念很好,可是那个寺庙住得比较舒适,如果要参加法会的话,到底去哪一间好呢?这样比较、分别的话,如何能够专心念佛修行呢?作为佛弟子,其实我们都不应该有比较的心,但是如果真的要比较,那就應該比较谁发心多,谁奉献多,谁看破的多,谁放下的多,这才正确的态度。因为我们要知道一切的诸法实相,其实都是缘起性空的、没有自性的,正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过,可能很多人会误解,那不生不灭是不是就死灭了呢?断灭了呢?绝对不是的。那是什么呢?这个「不生不灭」,其实就是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生生无尽的超越生灭的一种境界。
百年人生.名利幻影(五)
我们国内的人都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思想实在是太好了;就好像佛菩萨一样,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想到如何去利益他人,那就是菩萨道精神啊!所谓上求下化,利己利人、利人利己;我们发心要帮助别人,其实帮助别人就等于是帮自己,我前面已经说了,布施就是帮助别人,布施就是结缘啊!这个缘结多了,那会怎么样啊?自然就会很多人来帮你。
以前有一位法师,他讲经讲得非常的好,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总是没有人来听,原来他只求修慧,没有修福,不肯布施,不肯跟人家结缘,所以没有信众缘,没有人来听他讲法;当时他的一位同修看见这个情形,就跟他说了:「你身上还有什么东西啊?」他说:「我身上还有点布。」就是人家供养他的衣料。同修说:「好吧。我帮你去做一件事。」于是便把衣料拿去了,换成很多小鸟的食粮,然后把它洒到树林里去;结果很多鸟都吃了他布施的食粮,因而结下了很好的善缘。这件事做完以后,就跟他说:「现在好啦,你该走就走吧!」过了没多久,这位法师就真的往生了。他来世再生的时候,也是一位法师,可是他讲经说法的时候,法筵大开啊!每次讲经说法,信众纷沓而至,络绎不绝,很多、很多人来听他开示啊!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前生曾把自己仅有的东西布施出去,跟很多雀鸟结了缘,所以今生就有回报。由此可以这个布施结缘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所以如果我们的人生想要获得成功,无论出家、在家,就是要结缘,就是要利他,这是菩萨道的一个基本的条件。许多时候今生的成功,不是靠现世的缘,而是靠过去世、多生多世的缘,缘多了自然就会才有成就,缘少了往往就难以成功。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广结善缘;好像水陆法会就是结什么缘啊?十法界的缘。我们「上供四圣,下施六凡」;上供四圣,也就是结佛缘、结菩萨缘,结声闻缘、结缘觉缘;而下施六凡,就是跟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结缘。当然了,之所以有十法界的区别,是因为众生境界的不同,若到了佛境界的时候,以佛眼来看,一法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以法眼来看、以天眼来看、以慧眼看、以人眼看,境界都不一样。唯有到了成佛我们才能看到一切诸法的无分别性,也就是缘起的本质。
因此,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就曾经慨叹地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妄想执着就是我们众生的通病啊!我们有太多的贪、瞋、痴、慢、疑,又太多的无明及我见、我执,我们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分别计较;我们心里头就是有太多的罣碍、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求不得。其实这些都是颠倒梦想。所以《心经》教我们要求自在、要观自在、要远离颠倒梦想,不要以假为真,以幻为有;能够这样的话,就能无有罣碍;从而达至「无罣碍故,无有恐怖」的境地。那么,如果我们真能做到不妄想、不颠倒,再进一步就是破迷开悟,就是了生脱死了。
可是我们很多人信佛、学佛,往往都是信心不足,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进一步、退两步,都是反反复覆的;所以若欲成佛,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祇;这么漫长的时间,这样遥远的路途,怎能保证这个初心不失,怎能避免不再堕落三涂继续在六道里头轮回?如果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那应该怎么办?
记得以前有一位莹珂法师,他原本修得很好,但是不小心犯了戒,这个罪业原要堕落到三涂去的;有一天,他偶然间看到了一些净土的经典,他突然觉得净土法门实在非常的殊胜,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顿全收,而且可以带业往生;其中有自力亦有他力,自力就是自己发心修行的信愿力,而他力就是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众生的大誓愿力。他看了之后,觉得实在是太好、太好了。所以他就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专心一意努力念佛修行;由于他的至诚恳切,结果真的感动了阿弥陀佛到来迎接;可是阿弥陀佛见到他后,却跟他说:「你还有阳寿十年,不应该这么快走。」他回答阿弥陀佛说:「这十年阳寿我不要了。」为什么不要了?他说:「我不知道在这十年里头啊,自己会不会把持不定,会不会再做错事,所以我现在就跟你走。」由于他的尘缘还没有了,所以阿弥陀佛还是没有当下把他接走。于是他又再发心、发愿,日以继夜的精进念佛,果然也再次感动了阿弥陀佛;过了七天以后,就把他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今天大家发心、发愿来到寺院,受持八关斋戒并精进念佛,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果今天阿弥陀佛来到你面前跟你说:「我明天就把你带走好不好呢?」你可能会说:「我还没准备好啊!」今天晚上回家还要跟家人道别,还要安排、安排,还要立遗嘱,还要交代种种事情。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
今天早斋过堂的时候,我跟大家不是说了吗?阎王爷给我们的「五封信」,本来早就收到了,我们却不知不觉,因而视而不见,聪而不闻。当有一天真的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就有万般的不舍得,我们无法放下,这样的话,如何能够去得到西方?我们很多人学佛学了很多年,但是怎么样啊?反而烦恼比以前多了,执着比以前还多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未学佛之前不了解佛法,不会去分别、不会自以为是、不会因所知障而起骄慢心,觉得自己修得好,用自己的见解往别人身上套。记得以前弘一律师说过,你受戒啊,这个戒不是戒别人,而是戒自己。因为觉得自己精进,老是看人家不精进,这就是修行的执着与障碍。因此,我们之所以无明,就是因为我们有我执、有法执,有空执。这些都是修行的障碍。
所以整部的《心经》,其实就是破我们的我执、法执的与空执,就是让你不要执着;不执着于自、不执着于别人,这样我们的大悲心才会发起来,我们才会精进啊!只要大悲心一发,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利利他,利己利人。如果不发大悲,我们的心量就会很小,非但不能利益自己,更加不能利益别人。所以我们要学菩萨、要学佛,就是要发心、发愿,我们发心愈大,成就会愈大,将来就必定能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面欢喜无量、光明无量,而且寿命无量;那里面正报庄严,依报也庄严,所以只要我们能去到,寿命就会和阿弥陀佛一样,这是多么的殊胜啊!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地努力学习,用功修行;我们将来也可以再创造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比极乐世界更好的地方,这才是我们今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发心、发愿的最高理想。所以希望今天大家来到西方寺,不单是受戒念佛,而且还要发心、发愿,广结善缘。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啊?准备好了吧!准备好了,就要好念好地用功,精进念佛;我们不单是尽形寿地一生一世的学习,而是要多生、多世的学习,直到成佛。时间够了,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全文完)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