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二十八 华德菩萨因缘品---妙庄严王本事品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来源:   作者:冯达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二十八 华德菩萨因缘品---妙庄严王本事品

 

   来往品妙音菩萨功德,由华德启问释尊而后详;华德从而得法华三昧。释尊方欲说其因缘,中间忽被无尽意一问;遂先插普门一品。今乃遥承来往品而续说之。

  尔时佛告大众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国名光明庄严;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劫名喜见。其国有王,名妙庄严,夫人名净德,生二子:长名净藏,次名净眼。二子夙根甚深,具大神力,广植菩萨福慧;七种波罗蜜,四种无量心,三十七助道法,皆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

  此品乃由释尊直说,非因当机请问而然;藉此广明药王菩萨等之行愿也。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即宿王华菩萨之本尊果德,入“万德庄严”三摩地,现应化身于世间者;故其国土直名光明庄严。世间人主从而名妙庄严王,夫人二子皆不离净字,隐示大士化迹也。檀,戒,忍,进,禅,慧,方便,七种波罗蜜,为大士入俗应化之基本依。四种无量心,即慈,悲,喜,舍,乃一乘之门户。三十七助道法,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之总名;详小乘教典;此在小乘为正道,在大乘为助道也。菩萨净三昧,表菩萨通德。日星宿,指三光而言;以月亦入星宿之列,名星宿王故。是与净光,净色,照明,庄严四种,皆宝部三昧之一;同属文殊本德,为应世所必需。大威德乃文殊忿怒相之特称;入此三昧,即现明王身以除宝部一切障碍;即藉此断除修行门诸障也。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净藏、净眼二子即告母言:我等愿随母往诣佛所,礼觐供养。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事甚稀有;宜应听受。母言:汝父信受外道,深着婆罗门法,应劝彼俱去。二子言:我等是法王子,而生于邪见家!母令为现神变,以净彼心。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观妙庄严王虽暂溺邪见,却可引入一乘;兼有一部分在迷众生,亦堪与闻《法华》;故特宣说此经。二子独请母者,知母亦垂迹菩萨也。母子三人本为化度妙庄严王而来;特由母发起,引父改邪归正;邪见之人多重神异,故复令二子先以神变服其心。法王子者,能运用一乘法流,堪为佛之子也。

  于是二子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或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或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父见二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合掌问言:谁是汝等之师?二子言: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坐七宝菩提树下,为一切世间天人广说法华经者,是我等师也。父言:我今欲见汝等之师,可共俱往。二子即从空下,往告母言:父王对我等所作佛事,已生信解,堪发无上道心;愿母听我等出家以为之倡。母许之。二子遂请父母同诣佛所,亲近供养。

  母令二子现神变,无非欲诱起妙庄严王发问耳。此中神变,乃漏尽通之表示。约小乘,必阿罗汉。约大乘,须登十地。二子自言是法王子,其位列十地可知。但以其父根机,非借径沙门不可;故向母请求出家以为之倡。得母同意,乃于父前请愿也。

  二子之中,净眼久已通达法华三昧;净藏则于无量百千万亿劫前得离诸恶趣三昧;转度一切众生。净德夫人更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而妙庄严王后宫眷属八万四千人,皆具善根,堪任受是《法华经》者。

  净眼固通达法华;净藏复得大用;欲令众生皆离诸恶趣,故化度不息。净德之诸佛集三昧,即与金刚波罗蜜相应之菩萨道。擅此道之菩萨,原握密宗枢纽;明此乃能洞知诸佛秘藏。三人皆垂迹大士,协力化度妙庄严王;机感所及,吸引善根深厚者八万四千人,参预后宫眷属之列。

  彼时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采女俱;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共诣佛所,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与夫人各解颈上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心念:佛身希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示者,示以法华真旨。教者,教以一乘正道。利者,利以顿修秘法。喜者,喜以所感瑞相(已见第八品)。王当时得大欢悦,即由示、教、利、喜而来。然不加以供养,此等功德虽已萌动于心,尚未开展。与夫人各解颈上璎珞者,或夫人先为示范也。璎珞以真珠串成;价值百千,即百千两金代价之略词。真诚供养故,遂感动本尊净华宿王智佛现身宝床之上;放大光明。然属外迹应身,与多宝如来同类。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告四众言:是妙庄严王合掌立我前者,能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后当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国平正,有无量菩萨声闻众以为眷属。王闻言,即以王位付弟,而与夫人二子,及诸眷属,出家修道。

  云雷音佛观妙庄严王根机,虽一时蒙加持力顿见本尊;然积习浓厚,非借径三乘助道法(即三十七助道品)未能成就。但欲兼习三乘,须作比丘;故对众宣说之。果能如是,当来必成娑罗树王佛云。娑罗具云娑连捺啰,义为坚固,此树冬夏不凋,故取以为喻。意谓坚守道法,将来法流大通,可于南方成佛,国名大光也。妙庄严王蒙佛教敕,遂出家以求悉地(义为成就)。妻子眷属欲坚其志愿,亦皆出家以鼓舞之。

  王出家已,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阅八万四千岁,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白云雷音宿王华智佛言:世尊,我因二子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我安住于佛法中;此二子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是我善知识。彼佛答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夙植善根者,世世得遇善知识,为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善知识,是大因缘,能导令见佛,发无上道心;汝之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如来,亲近恭敬;于诸如来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王之出家,非以三乘了事,借此为修法华之助行而已。经八万四千岁之精进力,先成就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升空白佛,而归功于善知识之引诱。善知识本依观音三十二应之志,随缘现身;有化生,有胎生。净藏、净眼皆示迹入胎为王之子,非如是不足以促王注意耳。然亦须夙具善根,乃能感格善知识之接引;无其根者,虽善知识现前,终不知亲近也。六十五者,约世间六十二见及三种权乘之数。一一由相会性,汇归一乘,便与法华相应。若依外迹修习此六十五对治法,须各供养那由他恒河沙如来,然后精熟;转而普度众生。度生宗旨,在愍念大众堕于六十二见,或滞于三乘教法;于大权方便中,隐以如来法流加持之,令住一乘正见也。

  妙庄严王从虚空下,复白彼佛言:世尊,如来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项上肉髻显耀光明,眉间白毫犹如珂月,绀目长广,皓齿齐密,朱唇灿美。继言: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念。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王之种种赞叹,表示极端欢喜;即此喜心,所获功德已不可思议矣。不复自随心行者,随圣智行,不随众生识心行也。如是乃免诸烦恼心念之扰乱。

  释尊说是事已,告大众言: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也。净德者,现在我前光照庄严相菩萨;为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示作王夫人。二子即会中药王、药上二菩萨。此二菩萨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识其名字者,一切世间天人应礼拜之。

  释尊广说妙庄严王故事已,乃指出今生华德菩萨即其后身。当时王之福德,相当深厚;为邪见所缚故,虽依正庄严,却不能清净;云雷音佛权实兼施,令出家长期修习;仗法华潜力,得成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而于法华性德,犹未成就;但已植此胜因,今生终藉妙音菩萨示现之缘,而证法华三昧;是为本品命名之由。光照庄严相菩萨尔日示作净德夫人者,悲愍心所行,藉“诸佛集三昧”之力,以法流熏习王身;俾渐冲破一切邪见也。药王之事,屡见上文诸品。药上者,超出凡药之上,能医众病,与药王堪称伯仲也。

  佛说是因缘品时,八万四千人远离尘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八万四千种尘劳皆足障道,然闻华德入佛因缘,兼蒙释尊亲自加持;任缠何种尘劳,皆可离垢得净。所谓八万四千人,乃约种类言之;非限于此数目也。法眼净者,明见诸法之真谛也。小乘法眼净,属浅义;见四谛真理,证须陀恒者,即得之。大乘法眼净,属深义;契真无生法,而登菩萨地者,始得之。若论一乘,须的见佛性,乃克称之;是为“见谛”最深之义。

  论曰:一乘教以顿修成就为上,龙女是其榜样。亦有须渐修如妙庄严王者,故三乘教未可偏废。今于法华将终,示此渐修之机;藉见一乘无所不摄耳。观音三十二应,有常义,有特义。现妇身以说妇道,现子身以说子道,其常义也。藉妇身以化其夫,藉子身以化其父,则特义也。前者利用同类之身,课以德行;后者利用相关之身,联以感情;要皆密运一乘法流,冀收潜移默化之效。然无加持神力,所课德行,不过小善;所联感情,反增溺爱。三净(净德、净藏、净眼)皆取特义以度妙庄严王,终于成功;正赖加持神力运用其间。是真善知识。是得观自在三昧者。

返回目录

------------------------------------------------------------------------------------------------------

更多冯达庵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