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日(一) 第一受用者如何作为?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日(一) 第一受用者如何作为?

   净土教法,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缘起,乃至闻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功德名号,实际都是我们无始以来善根的支持,也是诸佛如来的愿力威神加被所成熟,此非小事。

  我们对自己作为或者他人作为的现缘,往往有一种自轻的过失。这个自轻的过失会造成我们对殊胜因缘的现前的错过。为什么要提及这个地方呢?——唯恐大家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在自身的现前因缘中会有自轻的这种过患。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法,或者遇到这样一个因缘,应该生起无始以来的善根已成熟的一个状态,这样我们就会把无始以来的善根作为现缘。

  这个现缘十分重要。无始以来一切众生的业,过现未来是交织的,我们在不了解无碍的意识法界的情况下,往往会择取自轻或者自贱的这样一个作为,即我们不知道这个交织的实际情况,就会轻易择取自己现前的业习。自轻多是习气使然,习气可能是这一生的蒙蔽,也可能是过去业的推动的蒙蔽,但对于把未来的善缘的认知用于当下,我们往往是不知的,这是十分可惜的一个资源,一个作为的支持力,即所谓现缘。

  我们的现缘实际就是我们每个有情的过现未来的所有善根与恶业、所有的无记、所有的作为,实际是没有隔离的。我们的意识法界空净无碍的,所作自在如意,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意识的自在力,那就会在自己现前的习惯中,妄自菲薄自己的作为、心理,乃至果报,就会自我侵害,实际对别人还真是没太大的影响。

  我们这个所谓的现缘,是与过现未来交织在一起的。许多人听了就会这样讲——我们明明在娑婆浊恶世界中,我们念佛也好忆佛也好,总是那么遥远,那么虚无缥缈的。岂不知这个缘——作意所缘很重要,当然事实业缘也很重要,即现前外境,都在起着作用,一般我们现在所谓的修持,最主要是把无始以来的善根支持运用得出来,实际就是祈祷无始以来已经成就的佛菩萨们,他们都是我们无始以来的或者父或者母或者亲友或者子女等等。

  你说这也太奇特了,那为什么他们不现前呢?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世界堕落、沉沦呢?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这个业习的独立性。每个众生的习惯的独立性是不可思议的,就象我们在这个房间,假设把它密封起来,一丝光明也没有,大家都不可能去交流,眼神、感知、语言等等都不能交流,这时让大家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感知,那每个人表达的东西会完全不一样的,要有一样的是十分稀少的。就在同一空间,但意识思维感知所相续的东西不会一样,为什么?实际就是他的独立性。有时间我们大家可以做个实验。

  这个独立性背后的支持是无始以来的善业与恶业。你说我们为什么择取自轻或者说自我不尊重的东西多呢?是因为减劫中的大环境造成的一个总趋势,容易引发我们无始以来恶性的习惯、不良的习惯,不光是这一生的习惯,是无始以来我们所有记忆的、没有记忆的都会支持我们现在的作为。

  同样,我们无始以来的善缘的支持,在作意下、祈祷下会起作用。很多人对祈祷的概念不太理解,认为信宗教的人在一个地方祈祷,很迷信啊。不是,他们想打开自己过去善缘的记忆,想让自己善缘习惯的支持得到成熟。不相信我们还可以做实验——你在一个事情未决定之前,你给自己做两个抉择,一个祈祷自己的恶习恶业,即过去现在未来恶的作业的支持,再一个祈祷善缘的支持。你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体会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虽然是一个事情,是你同一个人去面对,因为你所缘的现缘的支持不一样,其结果就会有异常的背离。

  我们自己对此不善观察,所以很多人受苦了就会责怪别人,自己迷失了就会责怪教法、周边的因缘。有的人过得不好了,或者身体有问题了,就会责怪自己的父母,责怪师长等等。为什么呢?因为他寻找的支持,他所依止的独立性中不良的东西就会侵害他。有的人在难缘、恶缘中,就会反省自己把无始以来过现未来的恶业的支持提纯的太多了,就会对父母师长善知识及周边人生起忏悔心、感激心,那么这个现缘马上就会调整过来,迷失的心就会得到安慰,有的人会为这个事情痛哭流涕的,忏悔自己自轻的这个恶业的聚集,那就会唤醒自己的善缘在现下的成熟。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最主要是希望大家不要自轻。在这个减劫的外缘中,我们这个独立的意识作为,假设不去祈祷佛菩萨,不去启发我们过现未来的善业的支持,那我们必然堕入种种恶缘交织的一个现缘果报中。许多人生烦恼的时候,他把所有的人都牵扯进来,责怪所有的人,责怪的越久,心里纠结的越厉害,就堕落的越厉害,下面的伤害也就越重。有的人就会反省自己,遇到恶缘难缘疾病了,他会反省自己的作为,感激周边人的教诲,看到自己的误导,说善知识或亲人等等做过种种提示但自己没有依教而行,堕入自己的现缘恶业的纠缠而受种种苦报。这样的人是真忏悔者,这样的人真会反省自己,那他的善缘就会聚集成熟,其人格、作为很快就会因为明了现缘这个作用力,而很快发生变化,心理作为会产生变化,因为他知道三世无始以来的善恶业的交织是在我们生命的现缘中表现的,没有其他的,就是现缘表现,你现前的作为就是一个你现缘的取用。

  所以佛教特别重视当下起修的问题。实际有些善知识不太轻易去说当下,说现下、现缘的比较多。为什么呢?真如现前称为当下之妙用,与真如契合之心称当下。那么你起用哪一个法则,是现下。有的人取用于嗔恨,有的人取用于无知,有的人起用智慧,有的人起用平淡,有的人就排斥,什么样的人都会有的,这是十分正常的,因为他的独立性。但是这各个独立体,其自受用是第一个现前,例如一个人在骂人的时候,第一个受到污染的是自己,其意识、口业第一个受到污染,然后才是传到他人身边、他人耳闻,他人接受的这个过程。

  所以我们的一切作为,每一个独立体就是第一受用者。我们要明了这个第一受用者了,那我们一定会知道我们应该择取无始以来的善缘还是恶缘?成佛缘还是轮回缘?是三恶道缘还是三圣道缘,或者究竟一乘?我们自己一定会择取。

  我们自身的心念、作意一定是第一受用者,这一点希望菩萨们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知、明了的认知。任何一个三业的作为,谁来作为谁就是第一受用者。我们这样来看,那对自己的作为,对自己身口意三业,我们就会负责任地去选择了,必然我们自己第一个受用者。

  很多人会认为让别人来先感受,自己感受不到,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赞美、歌颂、礼赞、喜悦、助人、随喜别人的时候,比如十大愿王,那都是最好的一个善缘的择取。为什么称愿王呢?象普贤菩萨这类大菩萨早已成佛了,他们为了末世有情,或者不知法之有情、不善择取有情,而立了十大愿王,依众生的修行各有随顺方便,即究竟随顺方便。把十大愿王跟五念门一对比,你就知道,五念门的择取不过是让我们择取无始以来的最胜善缘罢了。

  我们要知道一切三业的作为者,不管是谁,都是其作为的当体,那么负责任的心意心念就会在我们这个独立的当体成熟,称为当事人,我们就不会再熟视无睹地去做一些恶缘,想一些恶念,认为自己的恶念、恶语、恶的所行没有问题,其实你第一个已经受下了习惯的熏习,你自己在体验第一个作用力。这样我们心意的责任、独立的当体的责任感就会生起来,或者说我们就会成熟这种责任感。

  在困难、苦难,或者在违缘、不称我们的心的情况下,有些人就会容易去承担这个东西,去乐观地面对,有的人就责怪烦恼,就怨恨,很突出表现着这种习惯。那怨恨的人,还是那个空间,还是那个事相,但他很痛苦,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跟喜欢怨恨别人的人来往。有的人就很乐观,积极地帮助别人,自己那个样子了还在帮着别人,还是这个空间,他很乐观,我想一个遇到困难很乐观、很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的人,任何人也愿意去面对他的。

  念佛法门,讲这些干什么呢?——要是我们不了解这个,不了解我们对自己身口意三业的择取,那么说“唯佛是念”的择取大家会不以为然!因为那是最上乘的择取,那是最智慧者的择取,也是最有慈悲心的择取。我们每天都会念到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个祈祷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人做功课根本不了解,这个第一受用者他不了解。“自皈依僧,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你看这是个什么力量呢?是极大的一个过现未来善力的感召!宝华山的那个皈依仪轨中说“从今以往自皈依佛,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尊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愍故。”以前我说这个“慈愍”是一种佛菩萨传承的教诲的慈泯,实际这里面也是自我独立体意识责任的一种自我慈愍,也是对有情慈愍。“大慈愍故”,我们对自己真正的慈悲吗?我们对自己真正的运用智慧吗?用我们心地的方便吗?你可以观察自己的作为,你可以观察,可以去审思,你自己是不是对你真正地生起过悲悯的心?有个大悲悯的心?真正的对你这个生命的独立体真正的负起了责任?

  因为我们这个生命每天都在相续着,我们怎么把它用得最恰当呢?用的我们永远无怨无悔呢?用的我们无始以来再回顾它也是生起那种值得自己回顾的价值呢?所以我们对三世,对过现未来的这个业力的交织认识一定要清晰!这样在我们生命的作为中、举心动念中就会有一个认真的责任。

  那你说有时候我可以不可以放逸放逸呢?可以的。例如迦叶尊者出家的整个生活是头陀行,头陀行有十二个法则,一个都不能破的,称为十二支,它整个行为就是抖擞行,就是要抖擞掉我们的习惯与疲惫,所以过去头陀又翻译为抖擞,世尊有几次就劝迦叶尊者勿太辛苦,稍行放逸,就是说你可以放放松。但迦叶尊者依旧那样去作为,一直到世尊取灭,一直到五百结集结束,一直到去守衣入定,他始终一如地守护着这样一个法则,所以说当时唯有迦叶尊者,世尊分与他半座,其他任何一个弟子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就是他始终一如的这种尊重,这种自我价值的严格的守护,他把过现未来的业成熟于当下,就是说过也好,现也好,未来也好,他就这样一个概念在持续着、成熟着,使周边有情得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感知。所以为什么世尊把他的十三条金襕袈裟和四天王所供的钵器,交与迦叶而不给其他人呢?就是他的稳定性,他的成熟,他的透达,他把过现未来三世一切作业看得很清晰,现前的作为可以延续到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圆满三世为一念,一念入三世,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智者所能观察的到的。

  所以说我们在念佛的这个当口,要把这一点认识清晰,后面我们自己再选择,大家就会不负于自心,不负于这个独立,这个独立我们是没办法破坏的。这个地方的自尊、自重、自用十分重要。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变缘的牵制的时代,许多人对自己不负责,对自己不负责任会对其他人负责任吗?会对社会负责任吗?他会对什么都不会负责任,什么责任都没有。为什么呢?他不了解第一个受用者是谁,所以生命就生活在一个不负责任的相续中。现在人的生命多灾多难,多诸恶缘,短寿、伤害炽盛,就因为自身的不负责任,相互的不负责任。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也会尊重他人的,起码在心灵深处你知道尊重他的作用力,伤害他的作用力,轻视他的作用力,我们对这个地方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六 2011年7月26日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