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24修行三胜妙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24修行三胜妙
修行三胜妙—一 海涛 辑
1.三胜妙——不忘胜妙前行菩提心,解脱分别观念之正行,以及最终功德的回向。
2.修行要把握此三胜妙——不论行事大小、钜细靡遗。即使供养一朵花、一柱香、或绕行圣物时,初发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如此观想:「我愿行此善以清净罪障,并为众生的利益而积聚功德。」末了,将功德回向众生。
3.前行指正确的初发心,由大乘广大的心量,和金刚乘甚深的心意中所发出。菩萨的广大心量,或大乘法教即是慈悲心。
4.我们应思维一切如父母众生,正陷于轮回苦海中,我们要发愿:「愿我一人能救度一切众生,使其达到完全觉悟境界。」
5.菩萨发广大慈悲心的原因,乃是大乘法教以利益无边虚空的众生为主旨。
6.利他的想法根植于慈悲,而慈悲则由感激和爱悯一切苦难生命的情怀而来。
7.菩萨的广大心量不只是慈悲心,还有愿心——热烈期望能利益众生,使其达到最高觉悟的心。
8.一颗善心是一切幸福喜乐之泉源。假如一个人稍做努力,便都能具有这样的心,但最好还是要有菩提心。它是带着智慧的善心,也是强烈希求开悟,以引领众生出离痛苦至佛境界的心。
9.佛的法教包括经教和密续。经教是一般性的开示,如戒律、慈悲等渐进法门;密续则直接在果上修持,也就是金刚乘的法门。
10.当我们修习前行的菩提心时,包含了世俗(相对)菩提心和胜义(究竟)菩提心两种。当我们修习生起、圆满二次第的正行时,便能自观念的束缚中解脱。终了时,我们将功德回向,愿众生得诸喜乐。如此的修行,即融合了经教和密续。
11.生起次第是修方便,圆满次第则修智慧。为了成佛,我们必须合并修此二次第,以了解相对真理(世俗谛)和绝对真理(胜义谛),达到究竟开悟。
修行三胜妙—二 海涛 辑
1.在六道中的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但他们不但不知如何能得到快乐,反而不停地种下轮回苦因。一旦我们诚心思维此事,怜悯和慈悲就会油然升起。
2.人身来自我们的父母,这是一个浩大的慈恩。因为活着,我们才能修习佛法。
3.事实上,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唯一的不同,只是时间先后而已。如果我们能如此观之,则对一切众生怎能不生起慈悲心呢?
4.所有众生无一例外,都曾在某世中是自己的父母。我们必须想到如何利益他们,如何回报他们的慈恩。不只是对今生的父母,也对所有的众生。这种无偏袒的心态,对众生不起分别的心,就是无量的平等心,是四无量心之一。
5.修行就是——仁慈、平等、不害一切生命,以利益众生为己任。
6.善业有两种:有条件和无条件的。
一、有条件的善业是指我们心有所想,或心存善念而去做。瞋恨也是有条件的,即是视情况而发生。有条件的瞋怒会摧毁有条件的善业。
二、无条件的善业是法的修持,如清朗虚空,不易不坏。有条件善行如云,会被风吹散,而无条件的善行则如天空本身,不受风的影响。一旦我们回向并发愿,善业便不会被摧毁,一切就能圆满。
7.有条件的善业做了之后,如果我们忘了回向和发愿,一旦发怒就会摧毁这些善业。
8.如果我们将有条件善业转为无条件的,即「三轮体空」——无所行之人,所行之事,和所行对象等之念头——则此「三轮体空」即可确保有条件的善业永不被摧毁。
9.三轮体空即不对做回向的人,回向的对象和回向的善行起任何念头,自然达到纯净的状态,此即永不枯竭如海的善业,在经典上称为「住空而行善」。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