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20如何面对生命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120如何面对生命
如何面对生命—一 海涛 辑
1.对一切众生来说,死亡通常是一种极为强烈的痛苦,而此种痛苦的感受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与金刚乘的教义里,基本上只是一种观念而已。
2.死亡,或者死亡这个字所代表的概念,与出生的涵意是相同的。
3.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死亡是另一剎那的再生,另一个存在,另一种对新环境的全然体验。
4.出生意味着死亡,是前一剎那的消逝,前一生所有生活体验的完结,前一个时空的全然转移。
5.假如能如实地去透视死亡的实相,它其实就是另一个重生。
6.瑜伽修行者密勒日巴,曾在他的十万歌集里说,对于一个瑜伽行者,所谓的死亡并不是死亡。事实上,死亡是瞬间闪过的开悟经验。死亡是当下剎那的了悟。
7.在金刚乘,死亡的经验,事实上是对我们根本的佛心、根本的佛性的一种体验;它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轮回尘嚣中很难体认到的自性本心。
8.在死亡的当下,我们有一个最佳的机会从尘嚣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纷扰中解脱出来,所有这些纷扰此刻都停止了。
9.在死亡的时刻,在死亡的当下,我们会进入一个关键的时刻,一个珍贵的时刻——一个可以体验到我们自心本然无念境界的宝贵机会。
10.密勒日巴说,对金刚乘的行者而言,死亡是决定何处、何时我们可以了悟自性的时机。
11.在显教来说,就是可以了悟自心的本性,也就是在心经,以及其它很多般若智慧经典里所阐释的毕竟空性。在小乘及声闻乘里,死亡是我们能完全体验无常以及剎那生灭的一个机缘。
12.做为一位佛教徒,一位不论是金刚乘、大乘、小乘的佛教徒,我们都应期待去体验它,这是一个我们应该盼望的大好机缘。
如何面对生命—二 海涛 辑
1.死亡本身并非一种好或坏、快乐或痛苦的体验。如果我们能以其本来面目去经历它,则此体验将转化为一个更深的悟境——自心本性的当下深悟。
2.把心安住于死亡的实相,并体验它。这就是金刚乘与死亡打交道的方法,也是对死亡最真实的体验与了解。
3.轮回中的一切经验,都带着恐惧的本质。
4.变坏之苦其实就是无常之苦。如果我们不了解无常的本质,无常便会造成我们的痛苦。
5.死亡时的恐惧,是因为害怕失去「我」;害怕伤害这个我们极为执着,称之为「我」的生命肉身。
6.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所谓的「我」基本上只是一种组合,一个肉体生命和心灵神识的组成。因此,我们真正的「我」,「我」的实际存在只是我们心识作用的延续而已——每一分每一秒,前世到今生,此生到来世。
7.心识剎那作用的连续,心识剎那存在的连续,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才是真实的自我。
8.死亡并不是什么值得恐惧痛苦的事,因为它只是像搬换了一间公寓一样——我们这个色身就像一间公寓,是一间租给我们心识住的房子。
9.肉体就像一间我们租来的房子,而我们的心识则像搬入新房子或搬出旧房子的主人,此生全看我们如何来使用这间租来的房子。我们可以期望搬进好一点的地方,或者坏一点的地方,因此,搬家不一定就是坏事,死亡也不见得就要恐惧。
10.对于一位佛教行者而言,死亡是可以让我们体悟自心真性、体悟我们心识真实本质的大好机缘。
11.心识的负面有恐惧、痛苦等情绪,例如,愤怒、憎恨、嫉妒、贪爱等,这些是属于我们心识的负面;另外,心识有它的正面,正面的本质我们称之为根本的清净,或心的根本真善,它也是我们心的真实本性。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