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思想研究:对玄奘热的几点思考(刘培育)
玄奘思想研究:对玄奘热的几点思考(刘培育)
对玄奘热的几点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培育
一 玄奘热之种种表现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股玄奘热。其主要表现:
1.1991年9月,石峻、刘培育、孙宝钢、巫白慧、李荣熙、罗竹风、季羡林、黄心川、段文杰、葛黔君、楼宇烈等11位学者在媒体上公开发出“开展玄奘研究和修复玄奘故里”的倡议。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长春同志批示: “请重视他们的建议,认真修复玄奘故里,并使洛阳(偃师)成.为玄奘国际研究中心。,’1992年7月,玄奘研究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宣告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主任,著名学者黄心川先生任主任,张岱年、任继愈、周一良等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玄奘研究中心的顾问和高级研究员。在此后的10多年里,玄奘研究中心和地方政府及有关方面合作,成功地召开了三次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多次国内有关玄奘的专题研讨会,出版了《玄奘研究》专刊和多种关于玄奘的学术著作。
2.佛教界和地方政府先后修复或新建了玄奘故里(河南偃师)、玄奘三藏院(陕西西安)、’玄奘纪念馆(陕西铜川)等一批纪念玄奘的工程,还有一批纪念工程正在建设或设计之中。
3.一些文化宣传机构和企业合作,先后拍摄,了多部关于玄奘的影视作品,有的已经播出,有的还在制作当中。
4.多家电视台开办玄奘栏目,·互联网上开设玄奘网站,讨论玄奘精神,及时而持续报道玄奘事迹、思想和各种纪念活动。
5.一些有识之士策划、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起“重走玄奘西行路”大型历史文化实践活动正在当年唐僧取经的路上进行着,还有众多的僧侣和文化人专程到印度去拜谒玄奘的圣迹……
6.据悉,台湾成立了玄奘大学,陕西、河南、江苏等地也在酝酿成立玄奘书院或玄奘大学。
上述关于玄奘的活动,其主体包括学术界、佛教界、地方政府、企业、媒体等,并且呈现出各界互动的态势;其活动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和深入,大多数中国人只知唐僧、不知玄奘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二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玄奘
在当今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玄奘热?
从根本上讲,在玄奘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玄奘。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结束了灾难深重的“文化大革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中国人民要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有虚心向学、求真务实、勇往直前的精神。生活在1300多年前的玄奘,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 “杖策孤征,乘危远迈”,历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虚心向外国人学习,求取真经;他达到了目的之后,又毅然决定返回祖国,不为名,不为利,专心译经传经,做出了让世人感佩、千年传颂的伟大功绩。玄奘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
民族复兴的具体目标是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谐相处。这一方面需要在人民群众中塑造美好的心灵,每个人都怀着一颗友善、助人的心,“让神州大地充满爱”;另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铸造健康的理性,提升人们的科学思维水平,理性地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用制度和法律来保证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三藏法师玄奘作为佛教的最高修行者,他一生以慈悲为怀,忠诚地践行着普度众生的最高理念。在教派和学术上,玄奘也表现出高度的宽容和融合精神。令人称颂的是,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他将印度的新因明系统地传人中国,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是佛家逻辑,但不为佛家所独有。它早已走向民间。因明作为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它是人们思维认识、推理论证的一般方法。它的基本理论和规则中有许多活的东西,至今仍是我们认识事物和推理论证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提升全民族的思维素质和社会理性发挥作用。今天在中国出现玄奘热不是偶然的,玄奘的精神与我们的时代是合拍的。
玄奘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玄奘的精神也是多方面的。研究玄奘的思想,继承与弘扬玄奘的精神有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人民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从玄奘热中可以看出,玄奘已经赢得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敬佩,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继承和弘扬玄奘精神的巨大力量。
,
三 玄奘纪念场所的定位问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玄奘的认识不断地加深,一些地方政府和佛教界陆续兴建了一批纪念玄奘的场所,这是一件好事。这些场所的建设对于弘扬玄奘精神、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都十分有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旅游事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此,人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向建设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从已建和正建的几处玄奘纪念场所来看,有些问题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比如,玄奘纪念场所的定位问题。玄奘是三藏高僧,是10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世界文化名人,修复或新建玄奘的纪念场所,要注意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佛教与世俗、文化与经济、眼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
修复玄奘纪念场所,一定要尊重历史。在建筑造型上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再现历史的原貌;对历史事件的说明,要符合历史事实,一时搞不清楚的可以存疑,实话实说,不可为了某种需要而歪曲历史,编造历史。
玄奘的纪念场所要突出玄奘作为高僧佛祖和世界文化名人的气质,使之成为僧人居士朝圣拜谒之地,或成为学者研究玄奘思想的场所,或成为百姓参观学习、享受文化的地方。玄奘纪念场所应该是庄重的,高品位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而不要把它搞成吆喝声四起的集贸市场,或者烟雾腾腾阴森恐怖的地下阎罗殿,或者只是摆在那里的一个庄严的空壳。
修复或新建大型的玄奘纪念场所,一定要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有准确的定位,然后精心施工,并展示相关的翔实的资料,使之成为一处文化精品。否则将会劳民伤财,或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或是热闹一阵子,冷清一辈子。
四 重视对现有玄奘圣迹地的保护和开发
我们在有重点地建设玄奘纪念场所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我国现有的玄奘圣迹地的保护和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地有玄奘圣迹地数十处,包括玄奘出生地、出家地、受戒地、圆寂地、玄奘遗骨供奉处以及玄奘游学和工作的地方等等。这些地方或保存着玄奘的圣物,或有关玄奘的历史资料、美丽传说,这些对于我们研究玄奘思想、弘扬玄奘精神都是十分宝贵的。建议要有一个机构出面,会商玄奘圣迹地各有关部门,在适当时候举办“玄奘圣迹与玄奘精神”论坛(或研讨会),制定一个整体方案,保护玄奘圣迹地的圣物,整理和研究有关玄奘的历史资料,并向全社会推介玄奘圣迹地,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 再议创办玄奘书院
2000年11月,借在西安召开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之机,我提出了创办玄奘书院的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教授首先表示热诚地支持;惟贤法师在研讨会总结讲话中特别指出,’创办玄奘书院的建议“非常重要”,希望有关地方党政领导和佛协“予以采纳”。
据悉,这几年一些地方在酝酿创办玄奘书院时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玄奘书院是一所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是专门培养佛教人才的,还是培养社会人才的?
我以为两种性质、两种培养目标的玄奘书院都可以办。但我更倾向于办一所非宗教的民间的教育机构。
我国历史上有名人办书院(或办名人书院)的传统,当今这个传统正在接续。据教育部披露,截止到今年7月,我国在世界各地已建立了80所孔子学院或中心,2006年9月底国内民间创办的孔子书院也将在曲阜挂牌,他们的任务都是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又是世界文化名人,创办玄奘书院既是对玄奘的纪念,又是传播玄奘精神、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极好平台。台湾已经建立了玄奘大学。现在国家支持民办教育,我希望内地也能尽快地建立起玄奘书院。黄心川教授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创办玄奘书院(或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议方面,玄奘研究中心愿意提供帮助。当然,创办玄奘书院要进行充分的论证,要做认真的筹备,先专心办好一所,办出成效,取得经验再予以推广。
六 加强同国外有关玄奘机构的联系
玄奘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他用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赢得了许多国家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年,我们先后召开三次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受到了许多国家学者和政府的关注。外国学者千里迢迢来中国参加会议,带来他们研究玄奘思想的重要成果和对玄奘的高度评价,充分表达了各国人民对玄奘的热爱。比如,一位印度学者称,玄奘是“印度史上的一位圣人,他活在每一个印度人的心灵深处。印度人都愿意在言论上和精神上成为玄奘的名副其实的弟子”。一位尼泊尔学者称,“玄奘是千古一人的伟人,跟我们的佛祖一样伟大”。一位日本学者说, “玄奘是日本佛教的护法善神”。一位韩国学者说,“玄奘的思想为东北亚开拓灿烂的文化和社会点亮了明灯。这盏明灯超越时空,永不熄灭”。……我们感谢各国人民对玄奘的高度评价,以及通过玄奘对中国人民所表达的美好情谊。同时,这更激发我们弘扬玄奘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精神品格。
我们国家正在集中精力搞建设,我们在国内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我们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有着热爱和平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上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我们要加强同各国学者的联系,特别是同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有关玄奘的机构和人士的联系,共同推动玄奘研究,弘扬玄奘精神,不断增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