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76转逆缘为道用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76转逆缘为道用

   转逆缘为道用—一          海涛  辑

  1.有人爱你是重要的,但是有人恨你更重要。每个人都爱我们的时候,就无从生起忍辱这个珍贵的功德。所以我们生活上太需要有人对我们发脾气。

  2.DL喇嘛尊者教我们思惟这个人的恩惠多大。他像佛、法、上师那样珍贵;他的恩惠如同佛陀、上师,因为没有人生我们的气,就永远不会修忍辱。

  3.在我的生命中,这个对我不好的人实在非常珍贵,因为佛陀不会对我发脾气;朋友还当朋友时,不会讨厌我;中庸的人不会对我不好,所以都没有机会因他们而修持忍辱。

  4.所有生命体中,包括佛陀,只有这个人给我修忍辱的机会,而忍辱是那么重要、珍贵的德行,是安乐的来源。因此,恨我们的怨家就变得那么珍贵。

  5.别人拿棍子来打我们,我们不会对那根棍子生气。它本身柀那个人使用,所以对它发脾气,没有道理。同样地,那个人的身、语跟意,都被他的瞋恨心、烦恼所控制,他的身、语、意像奴才,完全是瞋心的工具,而那个人一点都不自在。他既然完全被控制,就应该成为我们悲悯的对象。

  6.当生活上遇到麻烦时,我们相信问题是他人制造的!但是只要思惟业,看清没有创造者,瞋恨心就没有依托。生活上所遇到的一切都来自自己的心,来自业,一旦思惟业,心里就容不下瞋恨,因为没有对象可以责怪。

  7.另一个方法是利用这个因缘来长养悲心:我是因为造业,才受到伤害。是从谁开始?不是由他,而是由自己的业。过去自己如此对待众生,所以现在才有这些遭遇,是自己的业促使了对方这样作。由于这种伤害,他造恶业,将来会失去人身,堕落恶趣。难道不是我害了他迷失在三恶道?

  8.生气把你的功德毁灭,把你日常生活乃至长远的安乐销毁。一剎那的瞋心多劫耽误你成就。瞋恨是个大障碍,特别是对菩提心的生起。

  转逆缘为道用—二          海涛  辑

  1.空性能对治一切烦恼的根本——无明,使得其它所有烦恼,例如瞋恨,也跟着消失。在思惟空性的那一剎那,烦恼就会停止。

  2.烦恼往往是在相信虚幻的我等等那些不存在的对境是实有的情况下才生起,因此,在思惟「我」、「诸法」皆空时,就没有根据。这是最有力的对治法。

  3.现在,你拥有这个人身,而且就在此世,你能到佛陀的净土去,或者获得更高的转趣。如果你生气或心怀怨恨,是一件非常傻的事,而且会造下投生恶趣的因。仔细思惟这些,放下,原谅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

  4.忍辱和悲心是对自己及一切众生最大的保护。心中无瞋心,就没有敌人;心中有佛法,就不会受伤害。

  5.持戒的人不可能受到他人的伤害。这一点很重要。被他人伤害者,必先造其因,也就是说,自己先去伤害他人。

  6.别人的行为为什么让你受伤?是因为你的贪着、我执。当然,贪着的根本在于痴,在于不明了诸法自性空、不知「我」的真相、不懂「我」仅仅是假立名言、本身空性存在的心。

  7.先是有贪着,贪着个人这辈子的安乐(别人的赞叹、好名声、物质的利益),不希望生活上遇到跟它相反的,更有只追求自己安乐、被赞叹等等的我执。所以当你为别人做一点事情或者给了他一个东西,对方却不表欣赏、谢意时,你就感觉受到伤害。这是渊源于贪着。

  8.别人不欣赏、不说谢谢的行为让「你」受伤,但是它不会伤害到你的慈心、悲心、忍辱,不会伤害到你看清主体、客体、行为实相的智慧,不会伤害到你现观空性的智慧。所以那个人的不喜欢、不顾恩,所伤害到的是我们的贪着,是冀望回报的「我」。

  9.满足来自与佛法相应的心。如果你依随此心、这自由的心,别人的批评也不会打扰到你,这伤害不到你的慈悲。

  10.不为痛苦而烦恼,亦不执着快乐的人,能无碍地修持佛法,解脱苦乐,抵达无忧之城(和平的喜乐境界)。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