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20佛经佛语选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20佛经佛语选辑

   佛经佛语选辑—三          海涛  辑

  1.恭敬不生喜,轻慢无瞋恚,智慧如大海,是名真智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2.种种恶毁佛,佛亦无恶想;种种称誉佛,佛亦无喜想。大慈视一切,怨亲等无异。《大智度论》

  3.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恶不恚不放恣,以法自御为常富。《佛说须赖经》

  4.法王为第一,众尊无过佛,愍彼众生类,三界佛覆护,可事可恭敬,欲度不度者,如是功德着,佛觉不觉者。《僧伽罗剎所集经》

  5.恭敬通于身口意三业。《十住毗婆沙论》云:「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此就意业而言;「恭敬,称名尊重礼拜,迎来送去,合掌亲侍。」乃指身业而言;「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名为恭敬。」此以口业之说法教化而名恭敬。

  6.《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主张净土之行人须修五种恭敬:

  一、恭敬有缘之圣人;二、恭敬有缘之像教;

  三、恭敬有缘之善知识;四、恭敬同缘之伴;五、恭敬三宝。

  7.修行佛道有四种方法,即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长时修。此中恭敬修,谓恭敬所学,无所顾惜,亦不憍慢。

  8.《八十华严.贤首品》上云:「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

  9.《大方便佛报恩经》说,能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名知恩,亦名报恩。即:

  一、见恶众生,心生怜愍,以修慈因缘故。

  二、见苦众生,目不暂舍,起悲因缘故。

  三、见师长父母有德之人,心情欢悦,起喜因缘故。

  四、见怨家众生,心不瞋恚,修舍因缘故。

  10.《增壹阿含经.等见品》说:「当知反复,识其恩养,小恩常不忘,何况大者?」

  11.《优婆塞戒经》则云:「少恩加已,思欲大报;于已怨者,恒生善心。」

  佛经佛语选辑—四          海涛  辑

  1.日夜所造行,欲使众生安,究竟怀欢喜,无有若干苦,况当长在世,众患常逼己,不以苦尽智,离俗至彼道。《僧伽罗剎所集经》

  2.生老死大海,智慧为轻舟,无明大暗冥,智慧为明灯。《佛所行赞》

  3.以欲网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恣缚于狱,如鱼入于狱。《出曜经》

  4.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能救护众生。《大集会正法经》

  5.人当瞻疾病,问讯诸危厄,善恶有报应,如种果获实。《佛说生经》

  6.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法句经》

  7.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佛遗教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又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8.世倘有人,能知惭愧,是易诱进,如策良马。《佛说孛经》

  9.《大般涅槃经.梵行品》上云:「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

  10.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佛遗教经》

  11.惭愧,是能拥护世间的二种善法,如《本事经》上云:「二白净善法,能护诸世间,令不失人天,谓惭及与愧。若无此二法,都不识尊卑,秽杂似牛羊,鸡猪狗等类。由有此二法,能了别尊卑,非如牛羊等,行诸杂秽事。诸有智慧人,成就二白法,常守人天趣,终不堕三涂。」

  12.在《佛说孛经》里,提出人有十事可愧,即:

  一、君不晓政;二、臣子无礼;三、受恩不报;

  四、过不能改;五、两夫一妻;六、未嫁怀妊;

  七、习不成就;八、人有兵不能战斗;九、悭人观布施;

  十、奴婢不能使。

  13.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云:「若作恶时,不羞天者是无惭;若作恶时,不耻人者是无愧。」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