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17亲近善友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17亲近善友

   亲近善友—一             海涛  辑

  1.交友之道乃:「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会友道。」

  2.人所以能存活于世间,乃是靠众多的因缘关系而来。朋友,就是重要的因缘之一。如《别译杂阿含经》上云:「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

  3.然而朋友有益友和损友,《长阿含经》载,益友有四可亲:

  一、止非:见人为恶,则能遮止;示人正直;慈心愍念;示人天路。

  二、慈愍:见利代喜;见恶代忧;称誉人德;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三、利人:护彼不令放逸;护彼放逸失财;护彼使不恐怖;屏相教诫。

  四、同事:为彼不惜身命;为彼不惜财宝;为彼济其恐怖;为彼屏相教诫。

  4.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佛说孛经抄》

  一、有友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损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

  二、有友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

  ◎这两种如花、如秤的朋友都是损友,我们应当远离,如经云:「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闇冥中。」《增壹阿含经》

  三、有友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

  四、有友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

  ◎这两种如山、如地的朋友都是益友,我们应当亲近承事。

  5.《四分律》谓亲友具有七法:

  一、难与能与;二、难作能作;三、难忍能忍;

  四、密事相语;五、不相发露;六、遭苦不舍;

  七、贫贱不轻。

  亲近善友—二             海涛  辑

  1.善友之利——犹如在茅草铺成的鱼铺下,以手执取一把茅,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佛本行集经》

  2.《善生子经》上云:有四种人是益友。

  一、见非即来劝止;二、有同情慈愍心;

  三、乐于帮助他人;四、苦乐皆不相弃。

  3.这四种益友有四事可贵:

  一、见非即来劝止的益友:第一见你为恶,则能遮止;第二为人正直,可作模范;第三慈心感念,常思助人;第四示人善路,指导迷津。

  二、有同情慈愍心的益友:第一见你获得利益,则代为欢喜;第二见你错犯恶行,则代为忧急,第三称人名誉道德,不言人非,第四见人说恶,便能制止。

  三、乐于帮助他人的益友:第一护你不令放逸;第二护你不令失财;第三护你不令恐怖;第四对谈常作忠言。

  四、苦乐皆不相弃的益友:第一永不揭发朋友秘密;第二灾危之时永不舍离;第三为朋友愿牺牲生命财宝;第四常相教诫,济其恐怖之事。

  4.上述这四种善友,与其相交人格自会提高。故而《佛本行集经》譬喻亲近善友为「若有手执沈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5.依止善知识的利益:菩萨若为善知识所摄,则不堕恶道,若为善知识所护,则不为恶友所诱。若为善知识所佑,则于大乘法得不退转,善知识善护念诸菩萨必能速疾超离异生位。《华严经.入法界品》

  6.《正法念处经.地狱品》上云:

  火刀怨毒等,虽害犹可忍,若自造恶业,后苦过于是。

  亲眷皆分离,唯业不相舍,善恶未来世,一切时随逐。

  随花何处去,其香亦随逐,若作善恶业,随逐亦如是。

  众鸟依树林,日去暮还集,众生亦如是,后时还合会。

  亲近善友—三             海涛  辑

  1.恶友之弊——有四种人是损友。

  一、有贪欲而假畏伏;二、有所求而说美言;

  三、有谄谀而来敬顺;四、有图乐而来交友。《善生经》

  2.这四种恶友也有四事可弃:

  一、有贪欲而假畏伏的人:第一你给他少了他望多的,第二他给你小利要你报酬大利;第三畏惧你而勉强来亲近;第四为求利益才和你相交。

  二、有所求而说美言的人:第一无论你的行为是善是恶,他都顺从;第二等你有难的时候他就离开;第三见人有善事而来求助,他便密为隐藏,不使你知;第四见有危险的事情发生,他便诽谤你而忘记恩惠。

  三、有谄谀而来敬顺的人:第一见你有不好的行为他不劝谏;第二见有善事可作他不协助;第三见到有利可得的事他便趋承逢迎;第四见到有义无利的事他便后退。

  四、有图乐而来交友的人:第一有喝有吃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二有赌博游戏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三有淫逸放荡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四有歌舞出游的时候才和你为友。

  3.上述这四种恶友要与其远离,因为亲近这些恶知识只会令自己堕落。

  4.若人亲近恶知识,现世不得好名闻,必以恶友相亲近,当来亦堕阿鼻狱;若人亲近善知识,随顺彼等所业行,虽不现证世间利,未来当得尽苦因。

  5.何谓业?业为众生依:是行为的意思,其定义有四:

  一、自力创造,不由神力;二、机会均等,绝无特殊;

  三、前途光明,希望无穷;四、善恶因果,必定有报。

  6.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地在六道里轮回不已。所以,在我们此生中所造的善恶业就是我们未来的依据。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