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全: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光大师殊胜开示句解之四
张秉全: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光大师殊胜开示句解之四
印光大师是近代佛界之大善知识,一生梵行精进,深入经藏。一部《文钞》,教眼圆明说理透彻,脍炙人口。读其书而归向佛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者,不计其数。师之《文钞》,文虽平实,语极恳挚,有极强感染力。读之令人生起一种谛信不疑,法喜充满之意境。某之学佛,实从读大师《文钞》开始。兹敬就大师一则修持方法殊胜开示,予以诠释,用报法乳之恩。初。先列正文,二逐句诠释。今初。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设教。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文钞卷二第29页与吴璧华居士书)
二,逐句诠释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
此二句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夫佛心,众生心,一如无二如。如者,不变也,无二也。不变之体,生佛同禀,何谓不变之体?即生佛同具,寂照常恒,无能无所之离念真知也。此从不变释心性之义。然心,性二字。亦有所不同。心有随缘之用。性唯不变之体。以随缘之用,生佛等有,但佛唯随净缘,三界(谓菩萨缘觉声闻也)与六界染有等差而已。故云: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俦即伴侣同辈之义。
“只因迷背,轮回不休”
迷即迷彼生佛同禀之理体,背即背觉性合尘劳也。以佛性之体固同。随缘之用天渊。六道众生,当初由于一念妄动,转本有之智光,成无明之业识,转生转识现识。(即见相两分)由三细至六粗,起惑造业,由业感报。复从粗劣五蕴果报色身上,由宿惑种子,遇境引发现行,复造新业,往复循环,如汲井轮,上下轮转不停。故云: “只因迷背,轮回不休”也。
“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
此四句明如来应世,说种种法,令众生背尘还觉也。
我释迦世尊于成道日,夜睹明星,朗然大觉,叹曰: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慈悯众生,背觉合尘,枉受诸苦。四十九年,应机说法,首说《华严》唯度大机,次说《阿含》,专被小机,令入化城。三说《方等》四教并谈,三根普被。四说《般若》,以般若妙智,荡除圣凡情见。五说《法华》,《涅槃》。法华开权显实,开迹显本,普授三根之记。涅磐则扶律谈常,作最后训。综佛所说,厥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五者名目虽异,理本是一,无非令众生,识本具之佛性,返本有之家乡。故云 “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也。
“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曰净,了脱最易。”
法门为治众生之病而设。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为对治其病而说八万四千法门。法门虽多,择其简要直捷者而修,唯禅,净二门,了脱生死最易。何谓禅?印光大师说: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何谓净?印光大师说: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马鸣菩萨 《大乘起信论》,以一心开二门:一真如门,二生灭门 (即缘起门)。禅属真如门,净土属缘起门。禅则从不生不灭自性体悟,净则执持一句弥陀名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所以二者均是圆顿了义修法。了脱生死最易也。
“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
由于禅唯仗自力彻悟彻证,无他力扶助。净则仗自力持名之外,兼有弥陀愿力摄持,故较参禅为易。 《大集经》云: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时届末法,净土念佛法门最为契机也。
“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此四句喻净土地念佛法门为易行道,最易成就也。龙树菩萨 《毗婆沙论》云: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难行则久乃可得。乃至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其名号。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必定得阿耨菩提。”又有一喻,出《那先经》,昔有国王,问沙门那先言:众生业重,云何念佛,即得往生?那先言:譬如有人,以大石块,其数千百,欲渡大海,以船力故,即达彼岸。众生之罪,犹如巨石。弥陀愿力,如彼大船。石本易沉,以船可渡。横截生死苦海,全凭以佛愿王。一切时中,以为良导。直登彼岸,不越自心。故云: “如人渡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此四句乃印光大师苦口婆心,恳劝一切学佛之人,当今末法时代,人根陋劣,唯有净土念佛法门,方是出生死苦海独一无二之良法也。何以故”?大师说: “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
此四句明念佛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根本,信愿行三法为宗要。印光大师说: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大师说: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为什么要生真信愿,大师说: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至于修行法则,大师开示说: “常当如子忆母,行往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故云: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也。
“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
此四句明念佛功深。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境界,实相妙理,彻底圆彰也。
何谓念极情忘,即念无念?大师解释说: “念而无念,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禅教妙义,彻底显现者,即实相妙理彻底圆显也。印光大师说: “夫四种念佛,(即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故云: “禅教妙义,彻底显现”也
“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
果能如大师所说,依教遵行。大师为我等保任云:待至临终,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莲开上品,证无生忍。证无生忍者,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初居实报土之果位也。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印光大师常常诫勉弟子: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而欲得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或一心不乱境界。竭诚尽敬乃最妙最妙之秘诀。此大师披胆沥,泪出痛肠之告语也。故云: “妙妙妙妙”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