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荆三隆:大乘佛教的精神实质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8日
来源:   作者:荆三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荆三隆:大乘佛教的精神实质

 

  佛学研究网西安讯  6月17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荆三隆教授,应邀担任“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三十七讲主讲嘉宾,为大家作题为《大乘佛教的精神实质》的讲座。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主持,一百多名本科生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大乘佛教是悲智双运,自度度他,自觉觉他,乘载接引此岸众生到达彼岸的宗教。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磐。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是相对于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而言的,也就是“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与舆,一切渡天人。”荆教授讲道,大乘佛教讲万法为一心,一心生万法,世界就在人们的一心观照之中。大乘佛教心法是哲学思辨的最高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阶段,是千百佛徒于千百年来总结的智慧的结晶,更是其他哲学无法超越的。

  大乘佛教讲究对心的把握。因为世界是无本质的有,人是主客观因素的和合,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本自于空,一切理性的认知与思辨皆出于一心,心外别无法。一切美丑善恶也皆在于心。大乘心法教人了解事物的本质,教人认识反观自身、社会,从而把握人生,规划未来。佛教的大乘心法是最能把握、摄服、征服人心的哲学,它能教人战胜欲念,一腔欲火化作万朵青莲,从而达到清静自在。

  大乘佛教主要是对心灵的认知,对主体的探索。佛法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渡众生,贴近生活。大乘是佛陀教诲的根本精神所在,也决定人生的品位。人心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大乘心法通过开释引导人心,从而达到人生的突破。无论贫富,穷通,寿夭,只要能看破一且虚幻,就可以多一分宁静,少一些浮华,才会日日有禅机,时时寓生机。大乘佛法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是心灵的金钥匙,对人心有一种抚慰。它用智慧征服人。大乘佛法回答所有关于文化政治伦理的问题,也是解决苦难的钥匙。大乘佛教追求彼岸世界,是对人心的启发,是人生行进路上的启明星。大乘佛法的本质是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是根本。拥有平常心则处处是般若,时时是禅机,“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用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前后的山水的内容不同了,悟道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物我合一,相入无碍。

  荆教授最后讲到大乘心法的十个特点:

  一、大乘心法是对人生社会的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创造出奇异的想像,是具有灵性的思维。

  二、大乘佛法的认识生活是一种综合的过程,是二元对立思维所无法理解的。

  三、大乘佛法教人用心灵感知万物,是再造性想像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

  四、大乘佛法是主体改造客体,是一种不断更新的过程。

  五、大乘佛法具有个性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恰如风吹水皱。

  六、大乘佛法不仅是内省形式,且是身心互动的外在形式。

  七、大乘佛法也并非程式化的形式。

  八、大乘佛法的体验无重复性。

  九、修行者必竭尽平生精力,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十、大乘是思维修,是个体形式的思维方法,是可以被每个人接受的。

  讲座主体部分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向荆教授提问,荆教授都予以细致耐心的解答。吴教授对于荆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仓央嘉措的诗歌作为结束语,勉励同学们珍惜青春,珍惜缘分。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白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