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内外同体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行法师:内外同体

 

  我每天早晨的微博都是针对东华寺的现状有感而发。多亏有这么多反面教材,否则还真的不知道写什么好。这段时间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佛真的是魔来成就的。

  但是有几个人经受得起魔的考验呢?如果将修行分作十步做为圆满的话,一般的人走到第三步就败下阵来,稍微有点意志力的能走五、六步,走到第七步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更不要说第八步了。通常都是在原地踏步,以为自己是在借事炼心,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地增长我执。

  就说我们东华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出家人,非常有道心,但是他的道心还不如他的我执大。有人看到的是他的道心,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我执。我执大的人修行,不是在修道,而是在修我执。修道是去我执,而更多的所谓的修道人,都是用我执在修我执。他每天也夜以继日地用功,有的甚至日中一食,讲起话来让一般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行家一听就另当别论了。

  尽管有时我也自称一下大师,但更多的时候是自谓小师。世间有很多人虽然不信教,但他的所作所为不仅符合教统,甚至超过教徒的修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所谓的改变,是因为环境不允许,一旦环境许可,他会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原态毕露,依然会回到他过去的原始点上。看到大家的这些现象,我越来越认可古德所言,真的没什么好修的。健康的思想、正派的作风、良好的习惯你如果不建立起来,你想开悟是不可能的。这些恶习拖得你连路都走不动,还谈什么明心见性!

  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之所以我们这么多人往佛门里钻,是因为我们都是社会上的失败者:社会上的那条路走不通了,不愿意走了,走得很辛苦很艰难了,走得不愉快了,不够春风得意了才走佛门这条路。所以走佛门这条路的人,大多数都是心理极度不健康,甚至是异常极端的人。但凡有一点点成就的人,他的内心的确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打坐时我常常想到东华寺的出家人,个个都非常有特色,难怪祖师说,五百罗汉五百个样,每个罗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人。东华寺目前就是这样,与其说每个人都有道心,不如说每个人都在坚守着我执。好在我们真的有信仰,不会刻意去做坏事,除非无明引发而做错了事。

  你看森林里的树木,有些会莫名其妙地扭曲着往上长,而更多的树则是笔直地往上窜。同一片树林,为什么有的会歪七扭八畸形生长?是土壤的原因呢,还是风向、日照的原因?

  答:佛说众生平等……

  师:佛祖是说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可是,为何一片树林都是笔直挺拔,唯独个别的它会畸形?环境永远是一样的,是最公平的,只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千差万别而已。大家同处一个地球,沐浴着同样的阳光,生长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树挺拔,有的畸形?其实都是自身的问题。请问是什么问题呢?

  答:心性的问题,自身的力量大过大自然的力量……

  师:同样的春风秋荡,同样的日月精华,同样的土壤雨露,为何单单少数的树木会畸形?同理,我们两百个人同吃一锅饭,同念一本经,同在一个殿堂里静坐,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子孙,为何我们对同一部佛经有不同的观点?在同样的环境下大家都一样,而个别人存在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却不一样。就树木而言,因为它没有融入同样的环境,它对抗过环境,无论对抗了多少,在它身上都会留下痕迹——畸形。就人而言,少数人因为太有思想,他就好表现,总想标新立异抗拒环境,结果要么出类拔萃,要么成了异类。就像我们山上的松树,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只有少数要么超然挺拔,要么成了畸形,坚硬无比,做劈柴都不好劈用。非常有思想,但又不符合道统的人,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满身“钉子”。而合于自然生长的树,就像森林里的好木材,你是找不出树钉子的。所以,当一个人不能和道统保持一致时,必然会持某种抗衡的态度,其结果要么成为优秀分子,要么变成糟粕而被淘汰。所以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自然界生物都是随顺条件而自然生长。

  我们从小在父母身边,最了解我们的是父母,乃至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父母亲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孩子长大有思想了,就不能泯灭他的思想,因为他毕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也需要独立。尤其当一个新的生命体逐渐成熟的时候,他会更加自以为自己独立了。拿佛家的话讲——“超佛越祖了”。

  在我们修行、学习做人的第一个阶段,我们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渺小,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徘徊,不知道该怎么走;到了第二个阶段,发现道路如此简单,我们很快上路了,找到了光明大道,甚至认为自己很快地走到了人生的顶峰,圆满了;再继续下来,又开始迷茫了,会认为难道就这些吗?不过如此嘛!没有什么好追求的,没意思。在此阶段会停留一段时间,期间会感到悲观失望。如果你到了这个阶段能调整心态,平静下来继续静观,分析选择,很快你会发现,在你眼前展现出的是一个无限广袤的空间和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你有多大的力量都能使出来,你有多快的速度都可以放开,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无论你有多大的力量,你都无法超越她、赛过她。只有在这个时候,你会真正地产生谦卑心,真正地认识到人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而道德的力量或者说佛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上帝的力量、真主的力量,那就取决于你信仰的对象是什么,是那么的伟大!你会用你信仰的对象的语言来阐述你此时的心境:信主的会说,主啊,你是多么伟大,我是多么渺小;信佛的会说,佛啊!你是多么伟大,我是多么渺小。在此阶段,你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臣服于她。过了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你就是她,她就是你。尽管你在礼拜佛,礼拜你的上帝或真主,实际上,此时你所产生的心态就是——你在礼拜你的自性,礼拜你自己,而且是那么的心甘情愿,那么的认真、虔诚,那么的必然!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更无它径。

  但是,有几个人能走完这个过程。在修行的路上,有时侯真的是把我们折磨得筋疲力尽,无论你的心力有多么强大,你的体格有多么强壮,你的抱负和志向是多么的宏大高远,就像一个跳进大海的人,自然而然地你会认识到自身的力量是那么的有限,你必须和它融为一体,你才能真正地拥有无限的力量,无论是体力还是心力,乃至金钱和地位。

  在这个阶段你什么都会拥有。此时你若把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当作工具,你就会做它的主人。可是有极少数的人,在第二个阶段似乎也获得了世出世间的一切,但是你不会做它的主人,不会使用它,驾驭它,甚至不会敬重它,那你很快就会失去它。

  我曾说,你之所以没有财富,是因为你不懂得理财。何时你会理财了,你就该拥有财富了,你也必然会有财富。你现在没有财富,你不要抱怨没有财富,只报怨你不会理财。你如果会理财,至今你怎么还会是个贫穷的人?你如果会读书,你怎么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就像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说,我怎么没碰到美女、帅哥呢。你懂什么,尊重什么,你就会拥有什么。 有些人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贫穷,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你有智慧就能看到根上,为什么他的人生如此贫穷坎坷,甚至那么不幸,都是因为“什么”,才有了“什么”!世间万物皆逃不脱因果。因果并非只是宗教的专用名词,因果构成了世间万事万物。

  我曾和一个大学教授辩论过,我说哲学思想就是因果思想,因果思想就是哲学思想。他说:“我们是研究哲学的,是唯物主义。不像你们佛教徒、宗教徒,相信因果轮回报应,是唯心的”。迄今为止,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哲学思想就是因果思想,因果思想就是哲学思想。

  看到不幸的人,我们会产生怜悯和同情,有时我们会伸出援助之手。从表象上看,我们的确帮助了他,让他受益了,他的日子暂时好过了。我们在帮助他的同时,对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言,成就的是自己的慈悲心和福报功德,对一个世间俗人,成就的是他的名气和地位。众多的慈善家,因为他们广行慈善,才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和头衔,这些都源自于因果关系。因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自然你就应该拥有那么多。而受者呢,因为你没有付出这么多,你就不会拥有这么多,所以你就没有能力施与别人,你就变成了一个受者。虽然我们知道施比受更快乐、更高尚、更自由,但是多数人还是宁愿变成一个受者。

  人在一生当中,虽然经历了无数个阶段,每上一个台阶真的是千难万难,都要脱好几层皮,越往上走,越是艰难。就拿我个人来讲,这次不是闭死关,有重要客人时还要接待一下,寺庙的事情还要处理一下,尽管是方便关,由于每天有几个小时在静坐,所以和过去闭死关的感觉是一样的。在此之前,很想闭关把自己封起来,可是在山上呆了这二十多天,感觉在这种状态下要让自己的心态和心性有所进步,那将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可是在外面每天接触那么多人,的确很烦。来到我身边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带着重大的疑惑和问题,就他们而言的确如此,而在我看来却是同样的一个问题。和我一样都是心态没有转变过来。有的是没有意识到,有的是认识到了,但转变不过来。

  也许你们打坐时都渴望有境界,实话相告,我今天禅定当中的境界和我十五年前的禅定境界是一样的,当初看到什么,今天依然如故,不管你怎么用功打坐,也无论你如何用心打坐,还是十五年前的境界。心态和观念的转变要想靠禅定中的境界来完成,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除了外界的暴风骤雨,惊涛骇浪,的确没有第二个方法可以帮助你转变心态。但是,有几个人能够接受外面的大风大浪呢?十有八九都被打翻打死掉了,变成了逃兵。

  当我们没有降伏腿的时候,那么渴望降服腿,当我们降服腿后,发现降服腿的力量和降服心的力量相比,真是太渺小太不值得一提了。降服我们的心念和我们的恶习是如此的艰难!我们都期望有境界,天天渴望眼前放光,希望每天能住在境界里和外界的信息有感应。真有一天你在境界中眼前放光,并随时能接受外面的信息时,你会发现不过如此——该吃饭,你还要去吃饭;该有烦恼,仍然有烦恼。

  有些人对自己有点先知先觉功能沾沾自喜,有时算点小事特别准,就沉浸于赚点小钱,出点小名,吃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有相当一部分修行人到此为止,不再前进。正信的佛教徒都知道,小功能只不过是沿途风光,路边花草,连“道”的门都没入。往上走是多么的艰难!尽管你意识到要转变心态、转变观念,你也在努力。但是,并非你想转变就能转变,若无长期的经历和反复的磨练,你的观念和习惯势力是无法改变乃至定型的。关键时刻你依然会被以往的习惯势力牵着走。在自己的习惯势力面前,就我们这点儿所谓的道心,是根本无法抵御的。

  你看我们东华寺的第一禅师HZ,非常聪明,有智慧,机锋转语厉害得很,平时还能表现出和颜悦色,但是一遇见事情,碰到观点相左而引发争论时,他马上急得不得了,眉毛一皱,白眼一翻,感觉就像要拿刀子捅人一样。关键时刻他绝对保持不了和颜悦色。还有ZH,没遇见事的时候,脾气很好,可是一有事说不上三句,他就跟你急了,平时的修养都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我们平时的功夫都是假的,我们所谓的慈悲博爱,遇到事情时才发现都是假的。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反面教材,也就是烦恼即菩提,成佛需魔力。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本性暴露完了还没发现,少数人即使发现也晚了,对方已经被伤害了。很少有人是带着觉知而故意为之,更多的人都忘我而为之,所以无法把握分寸。如果带着觉知而故意为之,他就能把握分寸。

  一个事事忘我的人怎么能修行,又怎么会做事?就像昨晚开会时DZ发言,低着头在那里自言自语,他都不知道这是在开大会,他也不管别人是否听得见。开会发言就要对着大家有声有色地讲话。大家一起开会讨论工作,就是要把你平时看到的,寺庙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以及你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看法、观点及想法说出来。你给谁提建议,你就看着他说话,这是基本常识。

  BW一说话就低着头,双手搓着衣角。我小时候也是一说话就脸红,低着头不敢看人,一直到后来当了和尚,读完书,闭了关出来建寺庙了,我才改变以往的做法。为了建寺不得不求人,不得不抬头看着对方讲话,不得不把自己推销出去,让自己走进对方的内心,让对方把心掏出来。为了建这个寺庙,我才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建寺庙我的进步比我闭关十年二十年都要大。

  建庙的确很辛苦。若信仰不够坚定,早就当逃兵了。其中的艰辛和委屈都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你也无法向大家述说,也不可能向大家述说,因为这个刀子是扎在自己身上,你无论怎样向别人陈述疼痛,他都无法感受,充其量表示理解而已。

  有时我也很欣赏你们那么容易忘我。一个忘我的人的确是少烦少恼,因为他完全沉浸在我执中。而带着警觉做事的人,他真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像一只警犬,一旦发现目标他会忘记一切疲劳、饥饿、冷暖,会奋不顾身地寻着气味奔向目标,不敢有半点的放松和闪失,生怕与目标脱节了。当事情做完目的达到了,他整个人就瘫痪了,方才感到又渴又累。

  我们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忘我,说明有一天我们在另外一个领域里肯定也能忘我。因为此领域的忘我和彼领域的忘我是双胞胎,99,99%的基因是一样的。过去有人说需要转一下,实际上转都是多余的,转都不需要转,就在此!起步时确实需要带着觉照,到了一定高度,连觉照都不需要,他的这种忘我就是!他只需要一点点微妙的变化,但是这种微妙的变化有的人几生几世都做不到。他能在几十人面前讲话视若无睹,难道这不是一种境界吗?实际上我的这种境界还是一种顾虑,是一种没有方向:有多少人,眼睛就看到多少人,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多少人的感受,尽管你看我的眼睛是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实际上是辐射到所有人的身心上,这种境界并不高。

  我们经常能听到大家议论,说谁谁修行的境界多么高多么好,如果这种“高和好”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起不了用,不能做事,它的意义和价值又何在呢?坐在这里都忘我了,这不就是一个活死人吗?

  我们东华寺的小和尚们都非常健康活泼有思想,也很勤劳,有几个确实很优秀,眼睛里有活。一个眼睛里有活的人,他能看到外面的活,就能看到内心的活。比如说作为当家或者知客,你看不到寺庙的活,你想看到你内心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看里看外,使用的是一个看,内在境界与外面的境界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区域,能看的“能”是一个。只要能发现外面的活,一旦有一天你想发现自己内心的活,你就能够发现。

  无论你修行多么高,成就多么大,最终还是要回来老老实实地做基本功。健康的思想、正确的理念、良好的习惯你不建立,不能使之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即使你偶尔的功夫再高,那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常听社会上的人说,某某大师功夫多高,能使天降甘露,甚至呼风唤雨令日出。这样的人我也亲眼目睹过,阴雨天需要太阳,他就喊太阳,果然能把太阳喊出来。越是有这种功夫的人,他的我执比谁都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人的心力很足,心念非常专注,当他喊的时候确实进入了一种状态。

  我们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向宇宙发送了一个信息。宇宙是有生命力的,你向她发送的任何信息她都能接收到,并且她都会以她的形式和方法反馈给你。只是由于你太散乱,你不知道,也无法接收到她的信息而已。就像一些人给我提问题,也许我今天没有回答你,也许你认为我没回答,实际上我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回答你,如果你认真仔细地看我说的每一句话,你能够等几天或一段时间,看我讲的一些话,那都是针对你讲的,因为你曾经向我发出的信息我都接收到了,都会放在心里,都会回答你们。有的是间接地,有的是直接地,有的是现在,有的是未来。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现在的起心动念和为人处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取决于以往我们所接受和储存的信息,它决定了我们现在为人处事的风格和态度。如果你过去接受的正面信息多,你现在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就很健康,很阳光,很乐观向上。相反,如果你过去成长的环境,所接受的信息多数是负面的,是一些小市民思想或小家子思想,那么你现在释放出来的为人处事的理念、方式方法,就是你过去的写照,过去形式的再现。

  我是个性格非常急的人,每天的作息时间准确的就像闹钟一样。任何时候任何事情根本不需要别人敦促,每天大小便的时间前后都不会错五分钟,我相信这种现象在我们出家人中很多。这种人循规蹈矩,你跟他在一起一句话都不需要多说。就其生活而言,他根本不会把心放在生活上,他每天只是吃点东西填饱肚子,他的身心已经完全投入到另外一个领域里,并在这个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他的乐趣不会建立在吃住上面。就像有的信徒给我做点好东西,买点好衣服,问我好不好,为了应付,我说好好好。实际上我说它好的时候,我的心根本不在这上面,根本不会在意、执着好与坏。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欲望都无法超越,还在贪恋,你想进入精神领域连门儿都没有。对世间的功名利禄你能放下多少超越多少,在精神和灵性方面你才能相应地得到一些你想要的。

  尽管我知道大家的内心对道都很渴望,都在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就像开车,不怕你开的慢,就怕你快一下慢一下不能正常行驶。若能保持正常速度行驶就是高速。最近半年来,我们东华寺的出家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修行上,大多数都进入了状态,还有那么几个固定的少数人,自以为是进入状态了,殊不知正与道相违,进入了另一个状态——我执的状态,他没有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一个真正自信有底气的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他绝对不会跟你斤斤计较,争个输赢对错,分个高低上下。之所以我们有时那么在意,那么计较,一定要跟人分个对错高低,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是那么的贫穷脆弱,全靠这个在活着,所以必须与人分个是非高低。一个人靠面子活得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如果你真的认为你那一套是对的,你还需要急着找人证明吗?穷人最怕别人说他穷,富人最怕人说他富;没有知识的人最怕别人说他没知识;有知识的人总说自己是老土,什么样的语言土,他就用什么样的语言;最爱咬文嚼字的恰恰是没有知识的人。

  高境界的文人总是用最朴实的语言;高境界的商人,你在他身上嗅不到半点的商业气息;高境界的秀才,你看他更像个满身大粪味的农民;一个政治家,多数人的表现形式给人的感觉是一介书生,一个知识分子,甚至是个农民。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所展现出的格局和心胸气量,会让你感到他是个“家”,而平时他所表现出来的都和他的身份风马牛不相及。禅师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种菜看山的老头儿。如果你的身上还有职业气息散发出来,你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还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境界是让人看不出你的职业和身份。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是满口佛话满身佛光,说明他离道甚远。

  我们东华寺有种现象,比如说这件事归客堂知客管,僧值发现了,装作没看见:这是客堂知客的工作,不关我的事;知客路过厨房发现门没关,明明是举手之劳,就两秒钟,他宁愿花十五分钟去喊厨房的人来关。他这样做对不对,有一半的人认为对:“各管各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安分守己各尽其职”,这不是你万行说的吗?好几次广场的树到了,我看见有的常住散步走到倒树的旁边,他也装作没看见,或者的确没看见,因为他的眼睛里没活。个别人看见了,他心想这不是我的事,这是绿化组的事。他这样想也对,我不反对。但是,你是个人,一个修行人,做任何事都要拿心去做。你在你家里看到水龙头漏水了,你会不会不去管,你能说这不是我的事,这是父母亲的事吗?天黑了门没关,你能说关门不是我的事,我是小孩子,这是哥哥的事。你有能力关门关水,你会不会去关?在学佛的圈子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不会关门,也不会关水龙头。他认为他不是执事,他就不管事。你不是执事,你是人,这是你的家,难道你管了还会错!本来执事就没做到位,已经错了,你现在碰上了,就在你的身边、脚下,你也不管,你更错。

  你看东华寺的DJ,她什么职位也没有,只要看到歪风邪气,她就会喊,有时还说我。因为她认为这是我的家,我是出家人,就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常住物。她没想这是厨房的事,那是客堂的事,这是僧值的事,那是维那的事,因为她的眼睛管事,手脚管事。她不会刻意去找事,碰上了,举手之劳,该说的该做的她都做了,超出她能力范围的事她会跟执事说。

  并非每个会管事的人都能当执事。比如说方丈,不是我有能力就能当上方丈,也不是说你没能力就当不了方丈,的确是因缘和命运造就了我,所以我当上了方丈。有的人没有这个因缘,但他有能力,他虽然当不了方丈,但他照样做事。人的心性就在微细处见,就在无意间展露无遗。

  上回我从禅堂过,故意在走廊的必经之处扔了个扫把,结果十天都没人动。我心想这几个和尚修得好,他就发现不了人行道上躺了个扫把,他每天走路也在“禅定”中,所以你拿刀子捅他一下,他也感觉不到。斋堂通道也是,经常拉货,尤其斋天运东西来来去去,墙上碰得就像牛皮癣一样,这边脱落一块油漆,那边墙角被撞破一块,每天多少人多少遍地从那里走过,都发现不了,只要我从那里一走,就感觉像长在我的脸上一样难过,十次有九次都是我发现后叫人去把这个疤给补上。我常对自己说,还是人家修得好,你修行太差了,为什么那么敏感!

  我也很羡慕大家的这种修为。我今天是在这个位子上,即使不在这个位子上,也是一样的风格,还是这种人。只不过我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你们以为我是这样要求大家,当小和尚时我就是这样。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教室的墙破了个洞,我正好坐在洞旁边,冬天寒风刺骨,我对面坐了个女生,冷风也吹到她,我当时本能地就去把洞堵一堵。旁边的男孩子说,我是为了这个女孩子才去堵洞,怕她冻着了。他上午说,我没理睬他,下午他又说,我听烦了,就一拳头打过去,把他的下巴给打歪了。结果我也傻了,就放松了警戒,只见他捂着嘴巴搞了半天,冷不防又一拳打过来,把我牙齿打断了。

  从小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只要我在这个地方,一切都必须各就各位,有一点不正常,我都会去恢复原状。我认为环境和我是一体的,它就代表了我的身体,外在修好了,内在就修好了,内在修好了才能把外在打造好。

  我经常对来东华寺的信徒说,你们不了解万行没关系,你们把东华寺看一看,东华寺的颜色就是万行的内心世界和品味,东华寺的布局就是万行的气量。NM知道,东华寺的每一棵树种在什么地方都是经过我确定的。树要是种得不合适,每当我散步走到那里,就感觉自己身上好像长了个瘤子;树种好了就会有一种心开气爽的感觉。所以你能和东华寺的环境融为一体,你就和万行合得来。你不喜欢东华寺这个颜色、格局,你肯定和东华寺没缘,你肯定和万行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你能喜欢这种颜色,这种格调,你肯定和万行来自一个空间。比如我修到三十三重天了,你不用修,你能够接受我的这些作品,你的心灵高度就在三十三重天,就这么简单。

  因此,我们阐述一个观点,展示一个作品,它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心灵境界,都意味着你的品味与之相匹。你不喜欢,可以亮出你的观点。尽管很多事情大家不会做,但是每个人本能的直觉是不会错的,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拿出来让大家一鉴别,彼此的心灵境界便一目了然了。我们的头脑虽然千差万别层次不等,但我们的灵魂都来自同一个等级,尤其是当我们欣赏高档艺术品时,更能证明一个人的灵性境界。

  如果你到了一个地方,你接受不了这个地方不能融入其中,而你又勉强自己,难为自己,装腔作势,不到一百天,这个不好的信息一定会输入你的灵魂,三年五年十年,在你身上一定会产生病变,因为你和大自然抗衡过,无论你抗衡了多少,都会在你的身心上留下痕迹,只是早晚而已。有些人之所以莫名其妙地生一些怪病,都是因为以往的起心动念所导致的后果。如果我们真的渴望改变自己,那你就要把以往的生活方式、人生理念暂时放到一边,你不妨用一种新的理念来支配你的人生。就像汽车换油,你过去用的是93号油,你现在不妨换个97号的试试,不习惯你还可以换回原来的93号。为什么你我这么努力,希望自己进步,但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因为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为人处事的理念,你仍旧沿袭了过去的那一套,既然如此,你怎么会进步呢?

  刚才在门口看到ZZQ的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他最近很用功,的确是在用心学东西,他可不是为了混日子,为了清闲,为了好玩才去的。你做了多少事,用了多少心,从你的眼神和你的身心上都能反映出来,它是逃不过一个稍微细心观察人的眼睛的。

  很多信徒千里迢迢跑到东华寺,其实没有必要。不见万行,你们的道心也许能更好一点,因为你渴望见到这个人,你会对这个人念念不忘。通过看他的书,如果你否认了他,你只会不再提起他,但不会影响你的道心;如果你认可他,就会经常想起他。你来到万行身边,看到他这么平凡自然,甚至比常人还要没有修为,万行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他本人倒也无所谓,但你的道心就会丢失。所以,有时为了信徒的道心不丢失,我也要装一装,但这不是我的本意。看任何问题我们都要一分为二,当我说你好的时候,你要想一想,也许他根本不认可我,他才说我好;当我混账你否认你的时候,你也要想一想,也许他觉得我还是个可教之才,他想在我身上下点功夫,不想让我堕落。

  有些人的确非常好,他的整个身心和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已经入道并合与道。你不需要说他,你若发现他稍有偏离,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讲一番道理,只要让他听到了,看到了,他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并规范自己,你无需对他耳提面令。而个别人你就是三番五次地打骂,他也难以改变。但是,不管你属于哪种人,你来到我面前,我都会用心,也许我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你接受不了或根本察觉不到,让你察觉到了,就没有效果了。

  你们看NM,一天往兜率天跑五六趟,我们空手上去都会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MD你是不是说过,上师随便找一个人也比NM能干,干嘛找个最笨的人在他身边?除了NM,东华寺找不出第二个能像他这样的:只要我在寺庙,他几乎捞不到休息。我每天都是十一点以后休息,冬天他给我打完洗脚水,我休息了,他还要把房间收拾完才回去睡觉。早上我起得很早,他也不敢睡懒觉。我每小时跑一百公里,我要求他在我身边也要跑一百公里。你跟在我身边,我不可能拿你的速度要求我,你来给我当徒弟,是来向我求法的,我必须以我的速度要求你,你才能进步。如果我还拿你的速度要求你,我的良心是过不去的。NM在我身边总是随叫随到,尽管在你们面前他有时会挣扎,懒惰,我都能理解。因为他在我身边已经够累了,不仅身体累,心也会累。无数次的打骂,他从无怨言,从未放弃。他本身已经做得够多了,还经常越职做事,因为我就是这种风格,所以他在我身边自然就形成了这种风格:不属于我的事情我碰上就做了,我叫你可能需要十分钟,举手之劳也就两分钟。所以他在寺庙令很多人嫌弃,因为他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为什么有些人很令大家喜欢呢?因为他从来不说不闻不问,从来不伤大家的和气,他的存在就是一个活着的死人。你MD能在我身边呆三个月,我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我知道你非常聪明,但是成事的人几乎都不是非常聪明的人。

  NM内心的承受力在东华寺找不出第二个。往往能成事的人,其承受力摆在第一位,勤劳摆在第二位,知识摆在第三位,能力摆在第四位。这个承受力包含了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忍气吞声,这就是我对承受力的诠释。承受力不是一句空话,是表现出来的——表现的就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我常说,一个是HY,其次是HF,典型的是WA,我的一个眼神就能“杀”死他们。我只是藐视他,冷视他,轻视他,就用这三种眼神足以把他们几个报废了,他们的内心就瘫痪了。可是他们的智商远远超过我,有什么用呢?内心脆弱到极点。我知道他们也在努力挣扎,也在转变,尤其这半年进步得非常大。什么原因导致他成为这种人,这跟他的家庭出生有绝对关系。我们是什么人,你轻视我,我装作没看见,你再看我,我就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不好意思了,你就不看我了。你再轻视我,我就“报复”你,我拿成功给你看。

  报复一个人不需要反抗,不需要争论,你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报复,成功能说明一切。我经常说,东华寺的小和尚非常优秀,智商非常高,非常有思想,就是承受力太差,格局太小,也许是年龄太小,阅历浅,历事少。但是我想想,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承受力远远超过他们。23岁闭关时,多少人,包括同学、信众、法师,都带着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甚至直接冷嘲热讽地对我说:“你能闭三个月关,我给你磕三个月的头” “我给你送三个月的饭”,等等,我当时只能在心里说,你们这些无知的人,你根本不了解他内心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人真的很自信很自知的话,他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眼神和语言,真的是八风吹不动我行我素。但这个我行我素是正知正见的我行我素,绝非邪知邪见的我行我素。

  问:只有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正知正见的我行我素。

  师:扯什么明心见性,社会上有那么多正知正见的人,他们的理念是那么的正确,他明心见性了吗?

  学佛的人动不动就把一切都归咎于业障,这也是业障,那也是业障,这也是福报不够,那也是福报不够,只要有问题都与你无关,都跟福报、业障有关系。如果业障福报能反驳的话,早就把我们捅了无数刀了,它一定会骂你,你怎么不怪你自己,不说是你的原因呢?你怎么怪我福报、业障呢?业障是谁造的?是你造的;福报是谁造的?还是你造的。缘分又是谁造的?还是你造的。都是你造的!结果你还说,不怪我,是我的福报不够,因缘不到,缘分不足。“一切唯心造”我们天天在念,都念到哪里去了呢?有时我们懒得跟他辩论,为了维护他的面子,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就说对对对,是我的福报够,缘分好。为什么你的福报不够,缘分不好呢?你为何不去想办法造福结缘呢?缘分和福报的确是可以创造的。

  如果按这半年东华寺的和尚和一些常驻居士的转变速度,三五年后真的会脱胎换骨,我希望这种良好的势头和状态能保持下去。修行人每时每刻都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符不符合道统。

  六合堂的书,我们每年都要清理一批,其中很多杂志报刊看完后都要清理,卖掉,否则书架早就爆满了。好了,FX当寮元了,他说书柜没满不大好看,是否想办法把书柜挤满。我们说刚清理了一批书,他说那就把书架抬出去,几个人跟他解释,他都听不到,还说要把书架抬出去。我们每天都要把内心的垃圾清理出去;我们的房间隔三差五地也要打扫,清理出一批东西。再好的东西你不用,对你来说就是垃圾,放到外面,别人或许视若黄金。你明知道这是个好东西,但是你用不上,你就不需要留在你的房间里,放到外面,别人会去用的。

  我也非常渴望有机会与大家交流,平时忙得不得了,也难得你们大家成就了我,让我暂时稍微轻松一点,抽出时间处理些棘手的事情。尽管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对于信徒、尤其是小和尚的教育,我是不会放松的。我跑到山上并非放弃你们不管了,恰恰相反,我在下面更忙,反而心中没有你们,在上面忙得少了,心灵的空间更大了,在内心看你们,分析你们,判断你们,雕琢你们的时间用得更多了。有时你们给我发短信,我回短信与不回短信是一种方式;回快回慢也是一种方式;有时使用锋利的语言,有时使用温柔的语言,都是一种方式。对你们的教育我不会采用一种方式,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在变化当中。比如说你这段时间很自信,快飘起来了,我就给你泼瓢凉水;他这段时间有些悲观,我就给他打一针兴奋剂;油不够了,给你加点油;速度太快了,点一点刹车。因为你们是我的化身,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的未来。我跑得再快,做得再强再大,都没意义,如果你们之中不能出几个有出息的,就是我最大的悲哀。

  我今天当了你们的师父,有一天你们也会当别人的师父,你们要拿出七分的精力放在你们的徒弟身上,三分的精力留给给自己,甚至一、两分就够用了。因为你已经上道,进入高速跑得很正常了,不需要很大的油门,偶尔给点油就行了。而你的徒弟还没上路,还在彷徨,甚至还在惊慌失措,因此你的精力更应该放在你们的徒弟身上。所以孔子说治家莫如教子。

  东华寺今天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能够站出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右边有云门寺、南华寺,左边有广州的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这些都是千年古庙,他们的家底超过东华寺数万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立足,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也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我,才有了今天的东华寺。

  但是好的环境往往不利于修行。最近我才思考到,为什么老祖宗有能力创造一个一流的环境,却不去创造?因为环境能把百分之九十的人腐蚀掉,只有百分之十的人,无论环境是好是坏都不会受其左右,会始终保持不变:落魄时他能睡桥洞,发达时能住七星酒店,住完七星酒店,他照样可以再住回桥洞。但这百分之九十的人,落魄时住过桥洞,一旦发达住进了七星酒店,他就再也无法回去住桥洞了。就像BW,她到兜率天清理东西,把黑一点的卫生纸全部拿下来,说质量不好。我说那你留给我用。无怪人们常说,农村的姑娘小伙子到了城市里,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她是农村的黄毛丫头小屁孩到了城里,第一年电梯都不会开,电话也不会打,啥都不懂,很快学会了先进的东西,开始模仿打领带、穿西装……第二年吃饭没有果汁,少了餐巾就不吃了,第三年就不喜欢爹和娘了,觉得他们好土,回去没有公筷就不吃饭了。

  本来我们出生很卑微,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你是农民出身,你身上就要有乡土气;你是千金小姐出生,你身上就要有高贵的品质;你是太子党皇贵出生,你就要有高贵的血统,就不能有低贱的举止。你是农村最底层出来的,无论你怎么装扮,一看就是从社会最底层起来的。尽管你住在兜率天,用的东西都是一流的,你一出手摆杯子倒水,就知道你的来处。你是土包子出身,即使你穿上黄袍马褂,仍然是个土包子,你再怎么模仿都有土包子味道,没办法的。你索性不模仿,反而显得本分朴实,人们往往更喜欢朴实无华。家庭出生背景和世世代代的痕迹都烙在你的身上,装是装不像的。但是,人只要用心学,的确可以一步登天。你只要勤观察多听闻,经历一次就够了,想做的事,想学的东西,哪有学不会的。

  女同胞有什么话说?我从来不敢怠慢,你们是东华寺的大半天,尽管你们不吭声,但是你们一直在后面默默地奉献,我都能感觉到。

  问:我应该如何修行才是?

  师:你就好好念佛,不要想其它的。你就是打坐也在内心念佛就好了。老菩萨来东华寺好多年,非常发心,尤其是早期东华寺缺人的时候,她们母女俩分别在菜地和厨房,都是独当一面,任劳任怨。

  每每看到有些人无怨无悔地奉献,总是令我感动,并一直在激励着我。正是由于少数这样的人,我内在的力量才源源不断地涌发出来。我是个容易被眼前现象感动的人,你看大热天,翁源县的居士们顶着烈日暴晒砍完草,连口水都不喝就下山了。你再看和尚出手,穿着大褂出坡,我说NM,干活为什么不光个膀子,穿个汗衫呢?为什么不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怕人家说你是农民今天当大师了吗?农民当大师了才更神奇气呢,你怕什么呢!我经常干活就是穿个汗衫光着膀子。有些和尚干事气得你肚子痛,干脆你就别看他。到了地里他就发呆,好像还没睡醒似的。拿个锄头铁锹就像拿了一条蛇、拿了个蝎子似的,锄头压根就没挖进土里,活还没干呢,手套帽子戴上了,怕晒黑了,哪里像个做事情的样子。

  不过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理念不同,活法各异。我不要求你们都像我一样,都像我一样不就都成大师了,尽管是个假的,他也是个大师。今天我收拾书柜,又找到了几年前那个朋友写的六十五条批判我的书,中午我又看了一遍,把我乐坏了。将来你们出去,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上与人辩个是非高低对错。自古以来一句“金刚经”就有上千人去解释他,你不要说人家解释的错,你解释的对,每个人读了《金刚经》就应该有自己的观点。现在就有一本五十三家注解《金刚经》的书,又何止五十三家,这五十三家只是比较有名气有代表性。每个人诵完金刚经都有自己的观点,你能说你对他错吗?但是不管以哪一种方式去辩论解释,都要学会尊重人。懂得尊重人到哪里去都吃得开,都能立足。你可以不向人请教,但没有必要去批判;你可以就其思想进行辩论,但不可以人身攻击。

  实际上在我们学佛的团体里最缺乏学习风气,最没有谦虚精神,个个都是目空一切,高高在上。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根器最好是再来人,都认为自己所想的是正知正见。你如果真的那么自信,你就应该表现出气定神闲,可是在我们身上谁表现出气定神闲了?都表现出乞丐样,乞什么呢——都想得到别人的赞叹和认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奉承和抬举。我们学佛的人十有九人都变成了精神乞丐。的确在我们身上很少表现出乞讨物质,更多表现出的是乞讨精神。他所谓的乞讨并非乞讨知识,而是乞讨别人的认可。在座的谁是知识乞丐?在我身上有一点点,但还不是知识乞丐。虽然我很渴望读书,也很爱读书,但是乞丐我还达不到。

  何为礼敬诸佛?一个人没有真正的信仰,不能每时每刻与你信仰的神融为一体,你怎么能和他起感应临终得到接引,怎么能了生脱死?那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我记得一个法师,他就是买件好衣服,首先想到的是供养佛,然后自己再穿上,这都属于真正的信仰:信仰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任何时候他都把他信仰的神摆在第一位。

  记得农村每年新打下来的粮食,做出的第一顿馒头或大米饭,我外婆先从中间盛出一碗放在神台上,供养老天爷。作为一个农村老婆婆,她不懂什么宗教信仰,但她相信是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我们才能吃上大米白面。从小我就受到这种教育,这也是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怀。

  从小我们养成的习惯:饭做好了,大人不回来小孩是不敢动筷子的。那时家里穷,难得吃碗豆腐。有时做碗肉,谁都不敢多吃,加一块尝尝就走开了。如果做了一盆,反而不够吃,全家人都站在傍边不走了。搞一碗吃不完,搞一盆不够吃!

  从小若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你到了社会团体,你所展现的就是你小时候的生活方式,不等大人回来你就先吃了,大人回来只能吃你的残羹剩饭。当然。现在条件好了,不像过去,大人回来随时都有好吃的。过去村庄里哪一家吃肉了,整个村庄都闻到了,你瞒都瞒不过去。记得我们村里有个斋公,是个大善人,如果今天他家炒了一碗肉,他就端着那碗肉挨家挨户说,哎呀,我炒肉了,你尝尝吧,很多人不好意思就不尝了,所以一碗肉端着走了一个村庄几乎没动。现在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情景,真的是有滋有味。如今什么都不缺了,反而没有感觉,没味道了。我老是怀旧,不过现在给你们这些小和尚说这些,真的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都没有意义了。

  将来你们要出去开山,你得有点儿本事。你没有一点过人之处怎么开得了山呢?即使你开一个山也是十年二十年建不起来。我经常在寺外马路上迎接客人,由于客人堵车误点或走错路,我都是几个小时风雨无阻地等在马路旁,关键时刻连厕所都不敢去。如果你等了两个小时,你去卫生间的两分钟客人来了,你再怎么解释都没用,越解释客人越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判断你。你千万不要解释,解释就是推卸责任,为自己辩护,会显得你更脆弱,更没有承受力,更不愿意承担。对方是个弱智,你解释他也听不懂,对方是个高智商你根本不需要解释,所以在我的人生当中是不存在解释的。

  释万行2012.09.01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