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话头的殊胜(心培和尚)
参话头的殊胜(心培和尚)
⊙本篇要旨
说明中国禅门修行法「参话头」的殊胜,此法门乃北宋末年,大慧宗杲禅师所大力提倡。藉此法的参究,息灭多生累劫的无明烦恼,开发吾人本来面目。过去有不少祖师大德,因为修行「参话头」而明心见性。
班首师父慈悲,维那师父慈悲,各位同参!班首师父慈悲,维那师父慈悲,各位同参!班首师父慈悲,维那师父慈悲,各位同参!
你知道你在吃茶吗?心有没有活在当下?你清楚心是处在什么状态吗?是有染,还是无染?你的身体有没有坐端正?有的人两肩没有后张,脊背没有竖直,松垮垮的,一副很疲惫的样子。要赶快自我觉照调整,修行要有精神力,不然坐一支香,当掉一支香,可惜啊!
几天的禅修,不知各位是否已体会到禅悦法喜。如果有,即表示你具备了一些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而且又坐的很苦恼,那也不必灰心,至少你知道自己在苦恼,也是有所得。
我们学佛修行,对于自我身心及人事物的看法,要用佛法超然的立场来看待,莫以分别意识,将万法看得支离破碎。唯识学分析我们的第七末那识,执着五蕴身为实有,所以看任何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一个我在看、我在听,我的想法、看法等等,因此没有办法超然。
我们吃茶、打坐参禅,做任何一切事情,你能清楚明白,就能逐渐修出一颗宁静的心。修一切法,要离心意识用功,也就是不以分别妄想的心作意,这个功夫,诸位要用心体会。
现在,大家观察身体有没有坐端正,腿有没有盘好,不管是单盘或是双盘。双盘不代表功夫很好,单盘也不表示懈怠,因为你清楚明白为何单盘?为何双盘?甚至于散盘。修行不应在相上执着,重点在于善调我们的身、息、心。
基本上,对老参而言,双盘可以坐得比较久,但是对初学者就很辛苦了。只是没有历经这个过程,又岂能体会双盘的好处。好比对一个人说,果汁怎么好喝,喝了果汁心情是多么舒服,你不肯喝,还是感受不到的。我们也常听别人谈到有关修行的体证,或是人生的经验、历练等等,那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经验,点滴在心头,他人是不容易了解的。
我们在吃茶,如果心情是平静无染的,那么吃这杯茶就会觉得甘醇可口;若是身体有所不适,也会反应茶的苦涩。因此,善于引导身心使它宁静。这是参禅修行很重要的功课。所以,我们的心,要常常让它处在这种宁静清明的状态,才好修行。
我们在吃茶,六根当下接触六尘时,如何用功?引用《金刚经》的话「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修行。所谓「用」,不作用想;「修」,不执着修,不作修想。
当我们想要修行,如果对于修行的法门不熟悉的时候,就会战战兢兢的,但是在将熟未熟之际,你的新鲜感过去了,就有可能容易懈怠。
我们打禅七,就是要调伏我执的第七末那识,它一直以来执着这个有漏的生命体为我,一定要透过方法,让它远离。
中国禅宗有一法非常的犀利,提供给身心善根已修纯熟的人参考,藉此特殊法门参究而明心见性,这一法就是「参话头」。「参话头」是北宋末年,大慧宗杲禅师所大力提倡。过去有不少祖师大德,因为修行「参话头」而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现在就是在找回家的路,甚至于我们已经走在路上了,已经快到家了,如果不加把劲,怎么能够走得到呢!犹如烧煮开水,火不继续烧,水怎么会滚呢?更何况要成道。学佛法跟学社会技能不同,世间的学问几年就可以成为专家,而佛法是内在心法,需要时间来完成。所以,这几天的禅修,应随时善调身、息、心,腿子调的柔软,身心舒适,「参话头」就容易用上功夫。
修行「参话头」这一法非常特殊,必须具备有大信心、大善根、大疑情、大奋志。才能参究进去。这一法就在这个「疑」上修,把疑情提起来,若这一法能修的好,妄念就不容易进来。若疑情提不起来,或是掌握不到方法、要领,妄念还是容易产生,因此你要发愿,为一切众生而修,这样修行力量就能增强。
「参话头」,就是将一句话拿来参究,在这句话上面疑进去。例如参「念佛是谁?」你此刻在打坐、在吃茶、在处理闲事,这个我是谁啊?平常我们与陌生人见面,请问你上下怎么称呼?这个名字只是方便称呼,所谓「但有假名,全无实性。」
「念佛是谁?」就在这个「谁」字上参究?心中疑情要提着。究竟是谁?当然,你不要在打坐的时候问:谁在打坐?跑香的时候问:跑香的是谁?心中不要有那么多的疑问词,只要单单提着「念佛是谁?」就好。
这一法并不复杂,其实很单纯,就是在这个单纯的当下,让你疑进去。把你的一些情执,生生世世的无明妄想扫荡一空。如果能修的进去,甚至上洗手间都可能会因为心修的专注而跑错地方,因此,修这一法,最好要有一定的安全范围。
我此刻在讲,你们就可以开始参,禅门讲「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所以这一法是很特别的法。当然如果你是初参,有可能会头胀、胸闷,然而只要你能够将身、息、心调的放松,不要那么紧张,这个疑情还是一样可以提着。
参话头如同一块敲门砖,就是在问深层的自己。而这个问、这个参、这个疑,不可以用心意识去分别、揣测,而是要能离思惟用功。
我们不要渴望循着一般的思惟模式,认为「念佛是谁?」的就是我啊!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啊!五蕴之色、受、想、行、识啊!如果我们想以有限的头脑思虑,来解读这句话头的意思,那就没得参了。
「参话头」的重点在于藉由提起疑情,让你找回本来面目,「念佛是谁?」提着。好比人家问:你是谁?你怎么会来这里?谁要你来的?这么一问你也会有疑惑的。
当然,「参话头」也有好多不同词句的话头,除了「念佛是谁?」例如,还有「什么是本来面目?」、「何谓祖师西来意?」……,不管是那一句,只要你能疑进去,那个「疑」就会一直挖一直挖,把你的真如本性给挖掘出来。所以「疑」的当下,就是一种专注,好比你专注于所缘境上一样,是可以悟道的。因此,这一法可以让你散乱的心,提不起的心,有一个着力点。
在「参话头」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境界,比如看到了什么东西?此时,你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正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你一执着,那个疑情就容易消失。所以要很着急,好像小孩子跟着妈妈到菜市场,在人山人海的群众之中,与妈妈走散了!心里好慌张,迫切的想再找到妈妈的那种心情。
「念佛是谁?」好比一个修行人,他白天四处参学,到了夜晚想找间房子住宿。他沿路走,四处看,好不容易寻找到一间灯光微亮的房子,那房子看起来满温馨的感觉,应该里面有人吧!修行人走上前,用手敲门「叩!叩!叩!」,同时问道:「里面有人吗?」他再敲,里面终于有人回应。
修行人就问里面的人:「你是谁啊?」里面的人就说:「我就是你啊!」修行人吓着了。你是我!
所以参话头是一块敲门砖,就是要把那个真我、那个本来面目给唤醒、活过来,也就是开显无漏慧。
「参话头」,是非常犀利的法,只要是大根器的人,善根福德因缘够,就能修的进去。若能修进去,烦恼就会悉皆顿断,即刻照见五蕴皆空,见到实相。因此,你们有缘的人,可以在这一法上用功夫,或是未来想要深入这一法参究的人,亦可参阅祖师大德对「参话头」的开示录。
佛光山是人间佛教的道场,星云大师非常的慈悲,知道我们的根器不像祖师大德那样,所以要我们从作务修福当中,具足善根福德因缘。
修行应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尤其要把佛法的般若思想确实的了解,才能看淡生死。所谓「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有什么好欢喜、忧愁的呢?即使我们修行有了什么体会,你认为得到什么了吗?要小心!那个认为得到了什么的执着,将会障碍修行进步,因此,要发心立愿。有大愿心、大志向,才容易使道业迅速成就。
我们修行菩萨道,就好像开着一部慈悲爱心列车在度化众生。不断的往前开,沿路两旁的众生需要饮食,就布施饮食;众生需要佛法,就为它说法,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多生累世的亲人。走在菩萨道上,要感恩接受我们布施的人,因为施比受更有福。但是开车的人,因为有佛法空慧正见,已经不住于自己在开车,也不执着于有这部车子,于相离相的发心布施众生,即所谓佛法的「三轮体空」。施者、受者、中间物,都能无所住着。因为你发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度一切众生,你的佛道也会圆满。
只要我们有道,就不怕没有护持的人。你看每天禅堂有好多人在护七。我们在坐香,也要祈请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加被、护持,例如你打坐前可以祈请、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以求加持、护法。
所以,大家要善于利用在禅堂的这段期间,把心静下来。很单纯、很简易,朴实的如赤子之心。然后再提起参禅法门。大家继续用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