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活与修行二者之间冲突吗?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活与修行二者之间冲突吗?

 

  1.生活与修行二者之间冲突吗?

  答:生活就是修行。我们众生一切的活动就是生活,生活的过程,也无非是身、口、意三业不断造作的一个过程。所谓的修行,也就是在生活中照顾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把修行落实于生活,将生活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行实践。

  2.很多人不幸福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个人不幸福不快乐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活在当下。很多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角色,他们一直在看别人怎么活,一直想去做别人做的事,一直没有找到自我,没有活在自己的当下,所以不快乐,就这么简单。

  3.日常生活中,如何做才算学佛?

  答:每天孝敬父母,即是孝敬诸佛;善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即是善待众生。当我们把这些落实到位,自然而然可以推己及人,自然而然就可以升起慈悲心和平静心。学佛不能虚无缥缈,学佛不在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香港和印度。佛菩萨就在你我身边。

  4.为什么佛陀有十四个问题不回答?

  答:据《中阿含经》卷六十《箭喻经》记载,佛陀对诸如“世界恒常存在否;世界有无边际;生命即自我吗;佛死后还存在否;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吗”等十四个问题是不予回答的。

  对于这些牵涉到世界的本质、身心关系、人死后续存与否等重大哲学问题,佛陀不答,原因有三:第一,此等皆为虚妄无实之事;第二,诸法既非“有常”,亦非“断灭”;第三,此十四难乃思辨斗诤法、无益之戏论,对修行和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切身问题无有用处,故不答。

  佛陀告诉我们:“世界常恒存在,我从来不这样说,世间万物,各类众生,皆悉无常,众生谁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忧悲苦恼,从这些忧苦中解脱,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就像那身中毒箭者,赶紧找箭医拔箭疗毒,才是当务之急。至于世界常恒存在乃至佛死后是非有非无等玄奥问题,我从来不予讲说,因为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真理不相应,与正法不相应,非梵行之本,不能使人达到智慧、觉悟和不生不灭的涅槃。因此我从来都讲:这些玄奥问题乃不可说者,不宜解说,而应该讲解那应该讲说的正道——四圣谛,因为这是真理,为梵行的根本,能使人得大智慧、大觉悟,达到永恒幸福的涅槃。”

  5.我们平时的思考跟佛祖的内证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我们的思考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知识的丰富程度,决定我们思考的高度,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思考出不了知识的范畴。人类的知识无非归纳、演绎、整理和分析得来。思考是属于世间法,利用世间知识逻辑推理出来的结果,可言说而且有相。内证则是出世间法到一定境界后的自动显现,不可言说而且无相。

  因此,读佛经如果看得懂的话,是你建立在“寻思”基础上的一个虚妄分别而已,当你觉得理解通某段经文的时候,其实你所理解的“懂”和佛所内证的境界并不一样。所以,“懂”了之后,还需不断内证实修。

  6.学佛者究竟应该向谁学?

  答:有人持咒,有人念佛,有人读诵经典,有人寻访善知识修习,等等。佛在灭度时,给我们一个向谁学的准则,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摘自《禅露》杂志 答疑解惑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