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四种清净明诲—杀戒(二)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8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种清净明诲—杀戒(二)
 
净界法师
 
  辛二、杀戒
 
  废权防难: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
 
  这段经文讲到杀生一个相关的关系,就是吃肉的问题。
 
  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预言在末法时代,有很多所谓的善知识,他提倡吃肉。他怎么说呢?他说食肉是得菩提路。说吃肉会让我们身体健康强壮,是有助于修菩萨道。佛陀知道,在末法时代有很多这样邪见的众生出现,佛陀必须要把这个观念讲清楚,把食肉的问题很清楚的做一个交代。
 
  佛说我令比丘食五净肉,就是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是允许比丘来食用五净之肉。五净肉是什么意思呢?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自死(自然死亡)、鸟残(鸟类吃剩下的肉食)。这五种因缘具足就表示说:比丘得到这个肉是没有杀生的因缘,它的死亡跟我完全没有关系。佛陀是允许吃五净肉,但是这个地方其实它有它背后的内涵在里面,佛陀要讲出来。他说这样的肉其实是我神通道力变化,所以它根本没有生命现象。
 
  那么佛陀为什么要用神通道力,变现五净肉来让比丘吃呢?佛陀讲出他的道理,说在印度的气候是地多蒸湿,特别的干旱,而且很多的雨水,湿气很重;而且在很多土地的结构是很多的砂石,所以一般的蔬菜根本就很难生长,在这种情况之下,假设不开缘吃五净肉,那比丘就很难去维持他的生命,所以佛陀以大悲心来显现神通力来变化五净肉,这五净肉是佛陀大慈悲的神通所加持的,它只有肉的假名、假相、假用,根本没有生命现象,主要是让比丘得到这样的滋味,来维持他的生命。
 
  这地方等于先做一个预言——诶!你看佛在世的时候,佛陀也允许吃五净肉,那我们现在当然也可以吃啊。这一段蕅益大师的注解当中,他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佛陀不允许我们吃众生肉,那佛陀直接就变现蔬菜就好了嘛,为什么要变五净肉,然后给后世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呢?蕅益大师解释说:佛陀的出世不能有种种怪异的现象,要很正常。你看佛还没有出世之前,印度没有蔬菜,结果佛出世以后,变成有蔬菜,佛灭度以后蔬菜又消失了,那大家就觉得很奇怪啊!那么佛教是不能提倡这种怪力乱神,所以佛陀在世间,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这点很重要,《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相。也就是说,佛陀必须要随顺众生的因缘,是这个道理。
 
  这个地方,佛陀把佛世的时候五净肉的真实相貌讲出来了,那大家就不能有借口了。佛陀第二段跟第三段就开始把食肉的过失讲出来: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奈何,就是为什么,就有呵责的意思了。佛在世的时候吃五净肉,还有道理,因为五净肉是佛陀变现的;那现在佛陀灭度以后,这个变现的五净肉已经不存在了,那么众生又吃五净肉,那这样子怎么能够称为是一个修学圣道的佛弟子呢?
 
  为什么吃肉就不是佛弟子呢?这以下给出它的道理:汝等弟子当知,一个修道之人经常的吃肉,纵使你能够得到心开意解,这个地方我们讲他有多闻的智慧、有具足一些相似的知见,乃至于有种种三摩地禅定的相似的功德,你看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但是这个人是什么呢?大罗刹。
 
  我们看佛陀在戒律里面呵责弟子,很少用这么重的话来呵责,说这个人是大罗刹。你看我们菩萨戒说:这个人明明知道这个是过失,故意的起心来犯戒,佛陀顶多说这个是痴人,畜生无异、木石无异,说你这个人是个畜生、是个石头,没有判断力,顶多这样子。这个地方是说你等于是罗刹了,什么叫大罗刹呢?罗刹是吃肉的嘛,但是你是一个有多闻智慧的罗刹、一个有禅定的罗刹,就叫大罗刹,但是你的本质还是罗刹。他的结果是什么呢?报终必沉生死苦海——当然他有这样的福报,他享尽以后,他就堕落到三恶道去,变成鬼神之类的,前面我们讲到:上品的大力鬼王、中品的飞行夜叉、下品的就是地行罗刹。那么——非佛弟子,因为他已经损害了自己的菩提善根,即便他每天还是拜佛、持咒,有种种的加行,但是他已经破坏他的菩提的善根。
 
  那么如是食肉之人,彼此相杀、相吞,这种因果的辗转相续——未已,就是没有了期了,又怎么能够出离三界呢?因为你一天到晚吃肉,欠众生很多命债,你什么时候才能够还得清楚呢?看下一段。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佛陀要阿难尊者,你应该把这样的正法,辗转的流通到后世,让大家知道,你要修学大乘的三摩地——次断杀生。当然第一要断淫心,第二断杀心,这才是如来(现世的佛陀)、先佛(过去佛陀),过去、现在诸佛的一种决定的清净明智的教诲。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547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