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如来在佛顶当中现出无为的化佛来宣说神咒(二)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3日
如来在佛顶当中现出无为的化佛来宣说神咒(二)
净界法师
化佛放光:
顶放十道百宝光明。
这光明是谁放的呢?是佛陀所放出光明当中的千叶宝莲中间的无为心佛所放的,那个化佛所放的,这个化佛本身又放出了十道的光明——百宝所成的光明。
前面的光中现佛,蕅益大师把它判做是因赅果海,在众生的一念的因地心当中,具足了如来的果德;这一段蕅祖把它判做是果彻因源,在众生的一念清净觉性当中,又具足了十法界的染净因果。所以我们的佛性跟我们的众生性,是互含互摄的。所以我们众生有烦恼,那当然叫人性,但烦恼中有菩提呀,人性中有佛性,佛性中又有人性,这个地方就说明了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光中现佛跟化佛放光,这二个都是在诠显我们众生本具的性德。前面的释迦放光,释迦牟尼佛的光明是修德,释迦牟尼佛是修来的,你没有修怎么会有释迦牟尼佛?但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佛性,这个你不用修嘛,这本来就具足的,这叫性德。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在讲咒之前,是放出二种光明:一种是释迦牟尼佛的光明,修德的光明;一个是化佛的光明,就是性德的光明。
再往下看,这二种光明会产生作用。
光现金刚:
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
一一光明,第一个光明这个一,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所放出的光明,也就是我们依教起观,产生的空假中的智慧;第二个一,是指的是无为心佛的光明,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佛性。
我们在生起一种观照的智慧——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我们在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我们经常问自己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的心本来是向外攀缘五蕴的假相,这个时候慢慢慢慢回光返照,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理性。你一回光返照的时候,你会跟你内在的佛性接触,就是你的智慧光明,跟你内在本具的佛性的光明,二个会产生接触。我们讲称性起修,但是又全修在性,修德又会去带动我们的性德。所以性修二德二种的光明,二个互含互摄,就创造了这种十恒河沙金刚密迹,就产生一种金刚密迹,这个金刚就是特别的坚固,它能够破坏一切的生灭邪恶之法。
其实这个地方的金刚密迹,它本来的含意是指金刚藏菩萨。金刚藏菩萨为什么叫密迹呢?因为他外现护法身,内密菩萨行,所以叫密迹。他把他菩萨的功德,把它隐藏起来,现出怒目金刚的护法之相,叫金刚密迹。它的表法是说,它会产生一种破除邪恶、破除生灭的力量。这当然是从前面的性修二种光明的交互作用产生的。
这个金刚密迹到底是破坏什么呢?擎山持杵。
金刚藏菩萨左手举着高山,右手他举着宝杵。
擎山是表示对治外在的魔境,也就是对治鬼神障;持杵是消灭内心的烦恼障。外面是对治鬼神障,里面是调伏我们烦恼的种子。所以擎山持杵正式说明持咒的功德——破除内外的魔障,而且这个力量是遍虚空界,不管哪一个法界的众生去持,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这十恒河沙,遍虚空界,是说明它这种功德,是遍十法界的。这地方就说明了整个持咒的效果。
我们看大众在听闻以后,他有什么样的心情:
大众钦仰:
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与会大众看到这种情况的心情,是既畏又爱。为什么会产生畏惧呢?因为楞严咒,它是破障法门!所以楞严咒,你持起来是阳刚之气很重的,它是金刚密迹的。所以与会大众看到金刚藏菩萨左手擎山、右手持杵,他被他的威德所震撼,所以有畏惧之心。一方面看到佛陀的放光,释迦牟尼佛放光创造了化佛,化佛的光明又进入释迦牟尼佛的光明,这二种柔和的光明,产生一种敬爱之心,所以他的心情是畏爱兼抱的。在这二种心情的交接之下,心中祈求佛陀哀愍庇佑,一心一意地听佛陀在无见顶相的化佛当中,来宣说神咒。
在整个表法当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蕅益大师也一再强调的就是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亲自宣说这个咒语呢?他一定要在头顶当中放出光明,光明当中再现出千叶宝莲,宝莲当中再另外创造出一尊化佛,然后由化佛来宣说呢?佛陀为什么不亲自宣说呢?
因为这个咒语是一种称性而起的咒语,因为无为心佛是指的众生本具,不假修德的。
我们知道楞严咒被封为咒中之王,为什么?
因为其它的咒语都是佛菩萨的本愿力创造出来的。好,既然是菩萨的愿力,那是有所造作了,佛菩萨一定要动念头,动念头才能够发愿嘛,才能把这个咒创造出来,所以这个是有为法了,有为诸法了。
但是楞严咒不是释迦牟尼佛动念头,是释迦牟尼佛头顶放光以后,创造一个无为心佛,是无为心佛宣说的。所以这个楞严咒,是密诠众生心性的道理。
所以这个地方正式说明楞严咒的殊胜,因为它是无为心佛宣说的,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的自性功德,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你看它后面的功德,是如此的广大,因为它是自性的流露。
我们可以从表法当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578
------------------------------------------------------------------------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