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方法(四)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1日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方法(四)
净界法师
丑二、简其不成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前面是讲到他一种如法修学的成功之相,所谓的身心明净、犹如琉璃。第二段是说明,有些人忏悔以后,他忏悔没有成功。为什么呢?举出二个原因:
因为这个坛场一决定以后,它是有很多比丘包括居士在共修的,但是这个领众的法师,他的本受戒师是不清净,也就是说他受戒不如法,这也会影响到整个修忏的功德,这是第一个,他的本受戒师是不清净。
第二个,在整个坛场当中的同参道友——十比丘等,蕅益大师说所有的修忏的仪轨当中,不能超过十个人,以十个为原则。所以这个等就是说:也可能是八个,也可能是六个等等。这个地方,整个修学的同参道友,其中有一个有重大过失的,也就是说他四根本戒不清净,这样子整个坛场修学的功德,完全受到影响。
这一点,蕅益大师他有比较多的论述。他说,你在共修当中,你如果找不到如法的同参道友,你宁可少,不可草。
我过去曾经听到一个莲因寺的住众跟我讲说,以前忏公师父盖莲因寺的时候,他请建筑师来规划,一开始建筑师规划的道场非常大,忏公师父看了以后,非常生气,他说这个道场这么大,没办法修行。
我当初也不懂,为什么道场大没办法修行呢?后来忏公师父又加了一句话,他说莲池大师——祖师的修行功力尚且只留四十八单,只留四十八个人,这个末法时代不应该盖这么大,这其实跟这一段的经文道理相通。
修行的道场只要有一个人,烦恼特别粗重,他的磁场特别的污浊,其实整个修行的功力全部被他拖下去了。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找不到同参道友,你宁可一个人独修,一个人独住。这个地方他就正式地提出警告:你的共修当中的同参道友,是要简别的!因为他有一个不清净,你这个修道的道场都不成就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在共修的时候,这都是要注意的,除了戒行的清净,同参道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丑三、明其获益
就是我们如果如法地修学,会有什么样的功德利益?看经文: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前面我们如法地拜忏、发愿、持咒之后,把这个粗重的烦恼罪业破坏了,这时候开始正修。正修是什么?端坐安居。这个时候你不能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了,也不能礼拜了,静坐下来,而且是要闲居静处,要找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修习一百天的时间,这样子的念念之间,能够观察身心世界。
你经常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你从什么地方来?观察你的身心世界,从什么地方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参。你说我从前生来,不对!因为我们前生不是长这个样子,我们前生的心态跟今生的心态也不一样,所以你不能说从前生而来;那么你将往哪里而去?你也不是到了来生,因为来生跟今生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回光返照以后,观察我们现前的身心世界,它只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因缘的假相,这个时候慢慢慢慢对假相的执取慢慢地松脱、慢慢地松脱。所以十二因缘里面第一个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第一个无明就是对于假相的执取,慢慢地破坏以后,它整个十二因缘生老病死的力量,也就慢慢慢慢地消灭了。
这个就是说,在整个一百天当中,你不断地观察你现前的身心世界是相妄性真,这时候不起于座,得须陀洹,就在一百天的静坐当中成就圣道。
蕅益大师解释这个须陀洹说,他说其实这个不是小乘果位,你发菩提心、又观想大乘的真理,怎么证小乘的果位呢?他说这地方实则是二种意思:第一个、他指的是圆教的初信,举他的一种断德的相应,是圆教初信位。第二个、从义判来说,是属于大乘的见道位,也就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初地的所谓的法身菩萨,这样才合理。这个地方指的是利根的,什么叫利根呢?佛法常说你这个人根器很利,就是你这个人烦恼很淡薄。有些人他天生没什么烦恼,贪烦恼也很淡薄,他也没什么脾气,瞋心也很淡薄,他根性,也不愚痴暗钝,烦恼淡薄、善根深厚,这二个缺一不可。
那么第二个是讲钝根了。有些人烦恼粗重、善根也不足,他的身心在现世当中,不能成就圣道,但是他经过前面三七的修忏,乃至于一百天的静坐修止观,他能够到达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这在唯识学的判教,就是胜解行地,要以天台的判教,就是圆教五品观行位的第一个随喜品——决定自知成佛不谬,对于这种真如理性,产生坚定不移的理解。
这是在一百天当中的修学,他是透过先礼拜、经行,然后静坐,他这个次第是很重要的。你看有些人他事情很忙,忙完以后,一到佛堂,他就坐下来,这个都是错误的!你到了佛堂第一件事情,先拜佛,不是先坐下来。拜完佛以后然后经行,经行以后再坐下来。在《小止观》说,你在整个进入到止观之前,一定要有一个道前基础,要有一个破障的基础。
所以它这个地方的次第都讲很清楚了。
癸二、总结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这一段到底是在回答什么问题?我们回顾一下,看讲义一百八十四面,看上面脉络,第三段:正请道场。阿难尊者说: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这个地方阿难尊者针对末法众生,去佛久远,有各式各样的邪知邪见,那应该怎么去远离魔境,成就不退转的功德?佛陀讲出二个重点:第一个、四种根本净戒;第二个、安立道场,诵持神咒。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安立道场。
古德把道场分成内道场跟外道场。内道场是包括持戒清净跟诵持神咒,内心要修正念真如之前,先把道场现出来——持戒清净,诵持神咒;第二个外道场,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安立种种坛场的庄严。
不过我看古德注解的意思,一般来说都偏重在内道场。他说末法时代,你真的没办法找到这么多的香料来制作坛场,其实你还是以持戒清净、很虔诚地持咒,是比较重要。
你看虚云老和尚,他在山中,他有一天他中午的时候煮芋头,煮熟以后,因为芋头还很热,他想这么热也不急着吃,先坐一下,结果一坐,坐了半个月。半个月以后,他的同参道友来找他的时候,用引罄把他敲醒,他说:你们来的正好,我正好要吃饭,结果锅盖打开的时候,那发霉的霉都长得很高了。你看虚云老和尚在山中,他也没安立什么道场,他照样能够进入大乘的三昧。
所以这个地方汝问道场,建立如是,有内、外二种道场都要建立,当然这个地方还是以内在的道场做根本。
*注:断德。一面断除烦恼、所知二障,和分段、变异二死;另一面即由断而显即二空所显真如法性,非安立谛的清净法界。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证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五品弟子位: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575
------------------------------------------------------------------------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