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作者 |  祖师大德  | 南传比库 | 汉传法师 | 藏传仁波切 | 佛教学者 | 居士 | 
  作者头像
    祈竹仁波切
  作者简介
  第六世祈竹仁波切——善慧义成于一九三六年藏历七月初一生于西藏东部嘉绒地区的一个叫"霞渡"的小乡村中,即现在的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脚木足乡。距四川省成都市四百多公里,称为"川北"地带。区中有大藏寺(Dhe-Tsang,文史上亦称"答仓"、"大泽"等异译)等名刹,祈竹仁波切正是大藏寺的法台。 
  在祈竹仁波切出生前,其父母就有不少吉祥的征兆,其母更不断梦到当地山上的隐士--第五世悉弘仁波切飞来降落于屋中的天台上。
  在祈竹仁波切出生的那一天早上八、九点时分,天上仍看到日、月及星同时高挂,村民都视之为少见的异像,而且在出生时,是被一层奇怪的胎衣包裹着的,看似一个肉球。
    第一世祈竹仁波切名号为"达尔汗南索温布官卡益西"(Khejok Tarhen Namso Kunga Yeshe),曾赴北京晋见乾隆皇帝,并得册封、赐印及赐予很多官廷礼物,大藏寺中至今仍存有很多乾隆御赐印章、圣旨及布料等。
  大藏寺的玛哈嘎拉护法特别灵异。在一年一度的玛哈嘎拉护法修持闭关中,全体僧人聚集殿中,由长老把殿门锁上,往后的一周内僧人就在殿中诵经,食及睡也都在大殿中,绝不可离殿中断(大殿中有厨房及厕所)。由于寺僧的修持严谨及护法与大藏寺的不共密加持,大藏寺的护法薰香粉极为灵验,带佩身上便能防止魔障及灾劫,薰烧则能除病息灾而得护法来临加持。 
  祈竹仁波切从十岁入寺起,在大藏寺一共住了八年左右。依止洛桑达华大师学习藏文以及各种经论和仪轨。在十八岁的时候,徒步去拉萨色拉寺学经。色拉寺与甘丹寺及哲蚌寺被称为世界三大佛教学府。这三间寺院是专门提供僧伽教育的地方。学僧由西藏各地来到这三大寺中,接受佛学的教育,在三大寺毕业后,僧人可以回乡弘法,也有些会入山进行闭关,有些则选择进入密院进修密法。
  在寺院中,祈竹仁波切除了课程上的师长外,另外也跟第二世萨巴仁波切(Gyalrong Sharpa Rinpoche)及立尊仁波切(Zhungpa Laptsun Rinpoche)学法。萨巴仁波切当时约七十岁,在开示时,对佛经中的任何一个词,都可由多个角度诠译,学问深不可测。在祈竹仁波切二十岁时,在大师与另外九位长老面前求授了比丘戒。
    在入寺第二年,在帕绷喀大师的高足赤江仁波切(Trijang Rinpoche)面前听受了菩提道次第教法以及灌顶。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曾多次在西藏及印度接受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开示,又随大师受怖畏金刚及金刚瑜伽母灌顶等。自一九七一年起,大师便成为了祈竹仁波切心中的根本上师。
  一九五七年,祈竹仁波切在色拉寺后山宗喀巴大师当年闭关的小屋中进行禁食闭关一个月。在关期中,只在每天中进食一、两次以石头研成而经过加持的石粉末,不食用其他正常食品。在闭关的后期,祈竹仁波切几乎日夜修持而不需睡眠,身体变得充满能量似的,丝毫不感疲累或睡意。在少量的睡眠中,梦到很多吉祥的兆像。在修成出关后,犹如换了一个新身体似的,在禅定等修持上亦大有进步。
  除了这一次闭关外,祈竹仁波切在拉萨期间又曾用一周的时间,以一步一拜的方式绕拜了整个拉萨市。
    在色拉寺期间(一九五六年,入寺的第三年),祈竹仁波切又曾做过一次长途的朝圣。先由色拉寺到了查叶巴。这个圣地是度母的圣地,附近有许多圣者住过的山洞。先后朝礼了阿底峡大师闭关的山洞等圣地。在查叶巴朝礼后,便往甘丹寺参访。此后,去了宗喀巴大师作加行闭关的澳卡地区。在澳卡,朝礼了大师礼佛三百五十万拜的圣地,地上清楚可见由大师之圣身磨出的凹痕。
  在朝圣中,祈竹仁波切又作了一次二十一天的白文殊师利闭关(在另一次往湖区时,亦曾作二十一天六臂玛哈嘎拉闭关)。
  在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初,到达了印度。先后朝礼了鹿野苑多次。这是佛陀成佛后初转法轮、向最初五比丘说四谛之圣地。
  在一九六六年九月初六佛陀为母上天说法后降凡纪念日中,祈竹仁波切依照传统答辩三场及在长老前应考背诵,顺利得到了三等"格西"学位。
    在一九七二年底,祈竹仁波切进行了一次传统的大闭关。闭关期中每天凌晨三点开始上座修持,每天修持达十六小时以上。在初入关的大概半年中,依次完成了十万遍皈依偈修诵、十万次顶礼及十万次水供等各种前行。完成加行后,正式开始修本尊法门。在四年后,进行了护摩火供等圆满法会,结束了为期四年(一九七二年藏历十一月廿五至一九七六年同日凌晨)的闭关生活。
  在一九八五年,应路敦长老邀请,祈竹仁波切至澳洲弘法。
  在一九九二年首次巡回弘法中,祈竹仁波切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及台湾多个地方说法及赠医。
    在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零年间,又曾数次重返故乡,并与当地政府及村民商量重建寺院事宜。重建成的大藏寺,有金顶大雄宝殿一座、供有十三米高弥勒佛的弥勒殿、供有八米高宗喀巴像的祖师殿、供有五米高千手千眼观音像的大悲殿、供有鎏金不动佛像的不动殿、重建的祈竹楼、重建的堪康仁波切楼、方丈楼暨寺史文物馆、辩经学院、佛学院、大型僧舍及集体用餐所用的食堂。在弥勒像及宗喀巴祖师像中,供奉多套《大藏经》、佛陀舍利、阿底峡祖师遗灰、宗喀巴舍利发及历代大师的圣物等无数。在寺院的外围,又建造了装有一千个转经轮的围墙及供朝圣绕寺转经的小径。在不久的未来,寺院还希望能提供藏医学及西藏佛教工艺的教育与为当地民众服务的藏医、西医流动义诊车及义诊站。
    在仁波切先后弘法过程中,所传佛法内容被记录整理成文字,先后在香港、台湾、内地出版。所涉及内容极广,函括了显密各个领域,有《浪丐心泪·祈竹仁波切自传》、《本尊海会》系列本尊法门导修、《狮吼棒喝·佛教问答选录》、《生死自在·极乐净土日修、迁识、睡修法门开示》、《寿份无量·长寿之道及弥陀延寿法门开示》、《心生欢喜·兜率净土上师相应法门导修开示》、《甘露心华·<道之三主要>释义》、《甘露法味·<普善德根本>释义》、《生死之轮·生死之轮图释义》、《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修开示》、《甚深微妙·<般若心经>释义》、《西藏医学点滴》以及《金刚瑜伽母生起次第导引》等著作。这些著作讲解通俗、深入浅出,是学习佛法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作者详细信息
姓名:祈竹仁波切
性别:男
生日:2012-10-12
电话:
分类:藏传仁波切
  作者文章列表
总245个作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页 40个作品/页 转到第
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