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 华严有三种。一是晋译,又称旧译,世称六十华严。后两种是唐译一是八十华严又称新译,内容最完备。再者是四十华严。又称普贤菩萨行愿品。三本华严经,各有特色。晋译本,文笔...六十华严都是十分推崇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佛教典籍,也是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一种佛经翻译文学。同时它也是中国佛教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八十华严对于研究华严经和华严宗而言,是比较理想的一种读本。...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346467.html
  • 华严经之传译经过与其内容组织

    。依其翻译年代之先后别之,即所谓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及四十华严是也。兹将此三部华严经之翻译经过,简述如下:  一、六十华严:梵本原藏于遮拘槃国,为遮国传国之宝。遮王敬信三宝,内宫珍藏诸大乘经,而于华严等...华严。  二、八十华严:此经梵本原为西域于阗国之所珍藏。大唐武则天女皇者,崇奉三宝,力弘大乘,尝以六十华严处会未备为憾。及闻于阗国藏有全经,欣喜无量,遂即遣使往求。时于阗有高僧实叉难陀尊者,博通三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4146514.html
  • 略述华经之付译及其于中国佛教之影响

    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部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龙树菩萨观前二部,渺若渊海,非人世慧力所及,乃诵后部,归于五天。  华严大经,传之我国者,亦为三部,所谓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及八十华严是也。四十华严者,乃本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广译本也。唐德宗贞元十年,南天竺乌茶国王手书此经,来华进贡。德宗获经,视同至宝,诏命般若三藏,译梵为华,成四十卷,因以四十华严名焉。六十华严者,遮拘槃国之传国法宝也。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5146535.html
  • 《华严经》与密教

    的根本。菩萨以“大悲为身,大悲为门,大悲为首,以大悲法而为方便”(《八十华严"入法界品》)、“诸佛子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六十华严"十地品》)。而大悲精神则起于菩提心,菩萨“欲充满十方一切世界,故发菩提心;欲悉度脱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六十华严"初发心功德品》),菩萨“若起大悲,必定发于菩提之心”(《八十华严"入法界品》)。密教也主张“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3962135.html
  • 华严法会在人间的三个处所

    道场处、普光明法堂处、祇树给孤独园。  第一,菩提道场处。依《六十华严》中经文,如来于此处开演第一会,经中有二品,即世间净眼品和卢舍那佛品为此会所说。依《八十华严》中经文,如来亦于此处开演第一会,有六...教徒所拥有,为与婆罗门教徒之伽耶城区别,特将佛成道的圣地称为佛陀伽耶,而与佛陀之生处(蓝毗尼园)、初转法轮处(鹿野苑)、涅槃处(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并称为佛陀四大圣迹  第二,普光明法堂处。依《六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2858790.html
  • 古寺外说

    赠白玉佛像,合称三绝)永庆寺(遗址犹存殿宇数间,为工厂占用)道场寺(遗址,佛陀跋陀罗译《六十华严》,法显撰《佛国记》均在此)报恩寺(遗址,曾有九层八面,三十二丈九尺高的琉璃塔,被十八世纪传教士成为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4754115.html
  • 房山石经华严典籍考

    漩洑伏偈》。《漩洑伏偈》见于惟劲《释花严漩洑伏偈》一文之中。笔者从“漩洑伏”一词的用例状况,认为《漩洑伏偈》不是杜顺的真撰。具体来说,用“漩洑伏”一词来表现华严法界思想的用例,不见于杜顺所见的《六十华严》...华严经》列为诸经之首当有其重要意义。  汉译《华严经》共有三种,即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华严》(418年译出)、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699年译出)和唐般若译《四十华严》(798年译出)。静琬的寂年...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3941979.html
  • 东晋时建康的佛经翻译中心道场寺

    十二部一二三卷。其中所译《华严经》六十卷最为著名,又称《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其翻译的场所也以华严堂命名。  佛驮跋陀罗于刘宋元嘉六年(西元四二九)圆寂,年七十一岁。   法显(约三三七—约四二二),俗...(又称晋译《六十华严》),法显此时,应还未离开道场寺,虽已高龄,或参加了《六十华严》的译事。所以后人有称《六十华严》为佛驮跋陀罗、法显共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

    刘大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5364257.html
  • 佛教经典常谈\六、华严经

    依卷数分别称为《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其中第三本只相当于前二本的最后一大章   。  《华严经》中,现存有梵文原典的只有和(注:此外,的大半与一部分在siksāsamuccaya(...八十卷本有增补的部分,整体较接近藏译本(注:藏译中,略微加入《八十华严》中所没有的部分。),也类似于现存的梵语原典。六十卷本被认为是保存古型,而且此为东亚诸国所熟悉的经典,因此以下将根据此六十卷本来...

    渡辺照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2841085.html
  • 读《华严经》随想

    主要是龙树菩萨的关注给华严经创造了崭新的生命之泉。随之而来,引起世亲菩萨等诸论师对十地品的了解,这是华严经在印度的大致情况。  传至中国,从后汉开始有别行本的出现。到了东晋佛陀跋驮罗的六十华严译出,此经...读《华严经》随想  正慈  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初,于三七日即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由于有情众生根器的悟性问题,而转入到鹿野苑说四谛之法,故有“最初华严三七日”之说。此后,佛灭度,此经也就跟着在人间...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94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