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十四无记

    “无记”是梵语avya^kr!ta的汉译,指无法叙述或说明的见解。“十四无记”,即指十四个超越经验认知层次的问题,无法加以叙述或说明,因此佛陀舍置不答。此词又名十四不可记、十四。即:(1)世间常,...非有,(1)2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13)命身一,(14)命身异。  依《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所述,佛陀对外道以颠倒之见问难的十四个问题,皆不置可否,不予明确的答复。《大智度论》卷二称之为“十四”,该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5057573.html
  •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学诚法师在“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研讨会上的发言

    不能通达,心不能忍,持衣钵至佛所,白佛言:‘佛能为我解此十四,使我意了者,当作弟子。若不能解我,当更求余道。’佛告:‘痴人!汝本共我要誓:若答十四,汝作我弟子耶?’比丘言:‘不也。’佛言:‘汝痴人!今何以言:若不答我,不作弟子。我为老、病、死人说法济度,此十四是斗诤法,于法无益,但是戏论,何用问为?若为汝答,汝心不了,至死不解,不能得脱生老病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亲属呼医,欲为出箭涂药。便言:...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3469249.html
  •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

    比丘,于此十四难思惟观察,不能通达,心不能忍,持衣钵至佛所,白佛言:‘佛能为我解此十四,使我意了者,当作弟子。若不能解我,当更求余道。’佛告:‘痴人!汝本共我要誓:若答十四,汝作我弟子耶?’比丘言:‘不也。’佛言:‘汝痴人!今何以言:若不答我,不作弟子。我为老、病、死人说法济度,此十四是斗诤法,于法无益,但是戏论,何用问为?若为汝答,汝心不了,至死不解,不能得脱生老病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亲属...

    学诚法师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2173917.html
  • 佛教对本体问题的探讨

    问题保持缄默,原因是这些是形上学不可探索的问题,人类永找不出其实际答案。若考究这些问题不但对修行无帮助,且使人陷入迷惘。  佛陀时代,印度外道盛行,诸外道所提出的形上问题,主要有十四项,称“十四”,即...何物?(14)我现处于何种世界?(15)此生从何而来?(16)来生去何处?此十六问③与上述十四大同小异,皆属形上问题。佛陀对此等问题均予“无记”。  宗教与哲学之间,有共通的三大领域,即山本体论(...

    吕沛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4964449.html
  • 佛教是兼容科学的宗教

    与另外的十几个问题总称为“十四无记”。十四无记也叫“十四不可记”、“十四”。在佛教里,“无记”是指无法叙述或说明的见解,因为超越了经验认知层次的问题,无法加以叙述或说明,因此佛陀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这... 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   十二) 如来死后既不能肯定是存在的,又不能肯定是不存在的;   十三) 生命和肉体是统一的;   十四) 生命和肉体是...

    刘立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21988952.html
  • 刚晓法师:话说佛教之一

    后来大乘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思想界对本体论之类的问题很感兴趣,外派对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阐释,但佛教没有,在阿含经中有著名的十四无记(又叫十四,《大智度论》、《俱舍论》等著作都有这问题的记载),就是鬘...一下那时的报刊杂志,这些问题报导特别多。虽然说老百姓,但是思想界在回忆那时候的时候无限神往。现在网络上纪念那时候说,八十年代中后期言论自由等等。这里呢,我推荐几本书让大家翻翻:《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大...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541327.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2)

    不可解的困难。因此探讨肇始之因缘为何,实为一极其矛盾之问题。对此问题,直截了当地加以喝斥,甚而直指问题本身才是问题,乃是佛陀说法的一贯立场,因此龙树在《智论》论文中特别引述《杂阿含经》有名的“十四不答”中,宇宙肇始问题便占了四。不过,佛陀此一不究诘宇宙肇始问题的立场,也面临了某种程度的误解与偏执。《智论》卷三十一述此云: 问曰:“无始”是实,不应破。何以故?若“众生”及“法 ...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
  • 佛教现代化

    没有关系的形而上学,都为佛陀所呵斥。在箭喻经里,佛在世时,有一位长老的孩子,请教佛陀有关世界有边无边、灵魂存在不存在等本体的问题,佛陀于是引用毒箭为譬喻,避而不答,此即有名的十四不答。佛陀所关心的是...在印度,僧团为引导社会道德归趣、超越国家权力的出世间团体;在中国,在专制君主体制之下,一切都附属于政治而存在,佛教也无法幸免。君主的施政方针,往往决定佛教的兴衰与否?有名的三武一宗法,即是印证。尤其...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1148625.html
  •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如来死后亦有亦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参见宫本正尊前引书,第206页等)。“十四无记”说提到十四个问题,称为“十四”或“十四问”,...。关于“无记”,佛教史料中有多种记载。著名的有“十无记”说和“十四无记”说。“十无记”说提到的十个问题...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4356611.html
  • 杰仁波切著:杰仁波切读圣经——用善意打开沟通的大门(3)

    ,在佛教中便有一类问题被称为“佛所未答的十四个疑问”(十四)不消说,对于这些佛陀所未回答的问题,充斥着各种不同的诠释。比如,其中一个问题是:“是否有一种称为个人要素或是自我的东西?”佛陀对此没有正面...

    杰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135939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