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行人对於善友应取的态度

      大乘行人对於善友应取的态度   东土向来多大乘根器,数千年来,我国学佛之士,大都是发着大乘的愿,修着大乘的行。直到於今,一般在家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固然莫不以行菩萨道为唯一的目标,...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便是“大乘行人对於善友应取的态度。”   提起这个问题,若是在世间法方面,是很容易解决的,若是在小乘法方面,也是很容易解决的,惟有在大乘法方面,却是煞费研究,往往容易得到一个...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8101087104.html
  • 何谓、魔军、大乘-佛开示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示为女相,名德严华。承佛威神,从座而起,稽首作礼,而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新学菩萨,知已远离。   尔时,佛告德严华言:我观世间,无有天魔、梵释、沙门、婆罗门等,与新学菩萨,于无上菩提,为知识,如乐声闻、独觉乘者。所以者何?夫为菩萨,必为利乐诸有情故,勤求无上正等菩提。乐二乘人,志意下劣,惟求自证般涅槃乐。以是因缘,新学菩萨,不应与彼同住一寺,同止一房,同处经行,...

    佚名

    |大乘|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08253221313.html
  • 为什么不能绮语

    起嗔恨心,有时候让大家生起嫉妒心,心总是慌慌张张的,出现各种杂念。互相之间心情也不愉快,生起很多很多烦恼,这样互相之间不是善友,就变成了。我们是善友,是同修,是金刚道友,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是,一定要注意。 绮语是一种口业,如果不断掉,也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因嗔恨心而说下地狱;因贪心而说转生饿鬼;因愚痴而说投生傍生。好不容易从趣里出来了,投生为人了,还要感受绮语的三种果报——...

    达真堪布

    |绮语|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21484936856.html
  • 修法时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完全被淹没的感觉;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一定要很仔细地察看、了解状况,然后精进不懈的以某种方法加以对治。 第二种逆境是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却因为受到的影响而停止修法。纵使我们并不真正想这么做,但的影响力却使我们放下修法并从事有害的活动。这对修行是一种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很仔细地审察自己是否有受到影响的倾向,及...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1176688.html
  • 修行的八种逆境

    地升起,使人有完全被淹没的感觉;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一定要很仔细地察看、了解状况,然后精进不懈的以某种方法加以对治。 第二种逆境是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却因为受到的影响而停止修法。纵使我们并不真正想这么做,但的影响力却使我们放下修法并从事有害的活动。这对修行是一种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很仔细地审察自己是否有受到...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576705.html
  • 修行时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淹没的感觉;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一定要很仔细地察看、了解状况,然后精进不懈的以某种方法加以对治。 第二种逆境是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却因为受到的影响而停止修法。纵使我们并不真正想这么做,但的影响力却使我们放下修法并从事有害的活动。这对修行是一种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很仔细地审察自己是否有受到影响的倾向,及目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3778340.html
  •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

    怒目圆睁;遇到随顺生贪的五欲境界,心中的鸡立即就会乱飞;平常在非悦意非不悦意的一般境界当中,就象猪一样愚蒙,颠倒执著。   三、猥杂   猥杂者,谓随学非善士夫。   猥杂者:猥即卑下、鄙陋,杂即混杂,能令心恼乱,趣向下流之法,就是猥杂。此处是指随学而不是善知识。   如何才能判断谁是谁是善友呢?单以外相很难辨别,即使表面的名声、地位、眷属、穿着、语言让人觉得是善友,实际并不见得。...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因果|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5/01213418401.html
  • 不该之事有三种

    : 《君主法规论》说:“浊世恶劣之众人,动辄欢喜动辄忧,时傲时卑柔暴等,行为日日多变化。”“最初之时易相处,久而久之不可靠,令人生起厌烦者,称为不稳重。首先难得融洽处,诚心交往将成为,莫逆之交情稳固,称为稳重之善友。”(最开始时容易相处,但是时间久了不可靠,让人生起厌烦,这种人称为不稳重的。首先很难融洽相处,以诚心交往将会成为莫逆之交,情意稳固,这样的朋友称为稳重的善友。) ...

    华智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924584030.html
  • 教  言

       好美的清晨!   窗外是满天朝霞,粲然如焚。房屋、树木、草地、道路……都染上了几分红意。使我也乐融融地陶醉其间,而不知身之所在。贡确森确!(供养三宝!)   随手翻开书本,恰好翻到藏地大成就者、伏藏大师——智悲光尊者给弟子班玛桑顿的一段话:“一个人踏入佛门真正想修行时,常常会有魔障出现。此时应该远离,不随波逐流,小心翼翼地观察;不论与谁接触,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风范;因为即使说真语...

    索达吉堪布

    |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845244291.html
  • 佛开许的身口七支开缘之善法

    救脱那些有难众生,故说妄语。即菩萨观知有情义利,自己没有染着心,只为饶益有情的缘故,掩盖正知而说妄语,如此说时,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五、离间语开缘。如果菩萨观见有情被所引诱,菩萨心生怜愍,为了使他得利益安乐,不让他因接近而受长久损害,随己所能说离间语,使他远离。菩萨以此饶益心说离间语,不违犯菩萨戒,能引生很多功德。   六、绮语开缘。如果菩萨观见有情喜欢猖、吟、咏、...

    大法王白玛旺甲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译

    |戒律|开缘|善巧|方便|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2/203308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