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闹市中的清修之地——香港佛教寺庙

    一九九二年建成开光。目前,该寺有40多位僧人,专修禅净法门,每年请内地佛教团体来港举办消灾水陆大法会。先后创办了两所中小学校和一所安老院,为内地捐资兴建希望小学140多所。经常同内地及海外各大佛教团体交流...

    昌家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3150504.html
  • 中国禅宗初创期的念佛论

    念佛法门的态度作一些介绍,并与早期净土宗的念佛思想相比较。或许对今日佛教界禅净同仁于禅净法门的弘扬有所补益,乃至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中国禅宗史的分期——初创期的界定   对于禅宗在中国千余年...。如果这种推论成立的话,那么,这种推论对于今天佛教界的禅净同仁,是否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今天佛教界禅宗(自力法门)教学方法的弘扬,是否有对净土宗念佛法门“他力理念”的贬斥和轻视?如果有的话,是否应从中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5253576.html
  • 天如惟则与元代禅宗的净土法门

    相信接受。显然,惟则对净土法门的理论说明带有浓郁的禅净合流之色彩,同时又部分吸收天台学说,即:一方面是对净土教法普遍性的确认,这是对禅宗传统净土权教观的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是突出持名念佛修行法门的必然...第二部分详细阐发。在此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惟则对天台学的吸收乃是吸收台净合流的部分,故接受天台也就是接受净土,这表明了惟则对净土法门的全面把握。当然,基于禅宗的本位,惟则还是突出了禅净合流的理论向度,这...

    吴忠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64864772.html
  • 从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融通论禅净统一的必然性

    达摩禅的过程中,虽间或有禅净相排斥的偏差,但其主流却是禅净一致,相互融通的。宝志称达摩为传佛心印的“观音圣人”,即是从以般若智慧融合禅净而立论的。  其次,从终极目的看,禅净两者同为解脱法门,应当融通。...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作为佛教最当机法门的净土,以及明心见性、当下即是的最上乘禅宗,愈益成为新时代人们的迫切需要。1994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访问法国,同法国友人对话时,曾经讲到欧洲如何弘扬禅净...

    徐荪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147891.html
  • 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为纪念虚云和尚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不要参禅。他每当念及《楞严经》所指出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痛心。希望禅净行人,不要于《四料蔺》中,各执一端,相互攻击,对禅净法门,妄分高下。   5、...等寺方丈。是我国近代著名禅师,他的禅学思想有以下五个方面,现介绍如下:   一、戒为根本   虚云认为禅、净、密、教各个法门,都要以持戒为根本。如不持戒,不论修学什么,都是外道;不论怎样修去,都...

    方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5868679.html
  •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以莲池袾宏为中心

    净土法门,对净土时弊多有批评;憨山德清禅净并重,一生振兴禅宗,亦弘扬净土法门;蕅益智旭专弘净土,对净土教义多有阐发,但不提倡有破法之危的参究一法。总之,四大师以宗风各异、对机有别,其禅净观不尽相同,然无...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希冀以净土实修拯救禅门空疏等时弊。所以,他的言论都是从净土的立场展开的:融通禅净法门,以理事无碍之华严观将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统一起来,发起行人对西方净土的决定信心;净土往生与否全在信愿...

    刘红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262662.html
  • 太虚大师论巴利语系佛教与汉地佛教之关系

    一个传统上,才有复兴、发展的希望,这个传统,正是以遍摄人天五乘、包含性相二宗、含容佛法三系而以台贤禅净为代表的:  既由总摄一切佛法为基础而成综合的中国台贤禅净法门,岂四教仪、五教仪等就可以代表了吗?...的仪式上,除了传戒时昙花一现外,便不可多见;而锡兰则依照律制在实行”,其中感慨之意味,实在甚深。  (二)禅法  太虚大师认为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但“因为末流的禅净已非常贫乏,台贤也不充实,故必探究...

    哈 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24862978.html
  • 从宗教社会学观点论析星云大师的领导法

    无量心、六度四摄为具体实践方法:以因缘果报为所有行事教诫;以禅净法门为自我修持方法;以中道思想为究竟生命态度,因此“生活化的佛教,应该是不空不有、不冷不热、不贪不拒、不执不舍的中道生活”⑧。亦即是人间...

    妙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416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