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竺摩法师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竺摩法师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   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他们是不注意人生,不理解人生,只是糊糊涂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例如...

    竺摩法师

    佛教|竺摩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51523325624.html
  • 竺摩法师:佛学问题座谈

    著作:佛学问题座谈 本书三版小叙''''''''''''''''''''''''''''''1上编:佛学座谈'''''''''''''''''''''''''''''1...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949948.html
  • 竺摩法师:度脱父母超越苦海才是彻底的孝

    《礼记·祭义》记载:“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徐倬云“西竺远在流沙外,去中国不知其几万里,而竺氏之为教,以无相为宗,以空诸所有为谛;独所云...

    佚名

    |观点|孝道|转生乐土|出世|竺摩法师|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405286600.html
  • 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竺摩法师讲述 在澳门佛学社   曾子曰:‘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徐倬云‘西竺远在流沙外,去中国不知其几万里,而竺氏之为教,以无相为宗,以空诸所有为谛;独所云孝者,世出世间,俱不能废,是所谓此心同此理同也。’此因孝道为人生建立的根本,所谓‘人生在世父母始’;没有父母,...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247315.html
  • 东西两法并行不悖

    了! 竺摩法师(摘自药师浄法讲要) ...弘法的法师不分东西, 同时弘扬, 并驾齐驱, 则学佛之人, 延生度亡, 各有所托, 如车之两轮, 鸟之两翼, 缺一不成, 这是最好不过的。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既同为佛为道, 自然可并行不悖, ...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3548391.html
  • 佛教的优点

    佛教的优点  竺摩法师  各宗教的信仰,因各人的环境不同,认识不同,以及信仰对象不同,自然所持的见解,亦各有距离;不过亦有一个相同的感觉,那就是每个宗教都是叫人行善,应没有宗教是劝人作恶而成其宗教的。所以在这个原则上。各宗教的教徒,不论是属於多神教或是一神教的,应该都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发挥宗「为善最乐」的力量,争取人心的向善,生活的正常,社会的安宁和世界的和平。本地虽然有些人是信佛,而因佛教无人...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645455.html
  •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竺摩法师  (一)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反映和个性的思想意志的表现。人是不能超时代及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或如机械  样的无知觉性,所以谁都不免要和文学发生关系;不过有些人会...说的一段话,可以概见:  佛法到中国以后,关于翻译一方面,要算晋唐两代是  最盛的时期。其中就义理说, 固然玄奘法师的译本精确。  就文字说,却不能不首推罗什法师的译本,而灵空尤其是  它的特色。像...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1765905.html
  •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

    竺摩法师

    |人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807362515.html
  • 《地藏经》以称佛名号为正行

      以称佛名号为正行   佛法的修学,分难行道与易行道。难行道是正行,易行道是助行。如六度四摄等菩萨所修的难忍堪忍,难行能行的,都属难行道的正行;如念佛、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等都...

    竺摩法师

    |念佛|地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04362016046.html
  • 拜佛的意义

    世界上三大宗教,各有它的宗教仪式,而佛教自然也有很多仪式,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属仪式之类。现在所讲的拜佛,也是佛教许多仪式中的一种。 一、纪念性质 我们拜佛,为的要纪念佛陀的慈悲与伟大...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24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