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净宗历史谈净宗义理

    浅易而轻之,欲别求其所谓玄妙者,而期有所悟证,讵知净土一门,实为默契佛心,至圆之教乎?夫佛心无为不堕诸教。念佛则能念之心,历历分明,而了了不可得,非即有为而契无为者乎?了不可得,而历历分明,非暗合...学教、学密、学法相唯识来得高雅和受用。对于这二种人的理解,前者以为净土包含广泛,把握不住重心。后者则只认识到称名念佛太简单、不足学。其实这是不理解真实义理所。也有认为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948500.html
  • 略释天台六即义[印光大师]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圆,洵为利生唯一无上法门。唯现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谓既云众生即佛,则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乎。或者以我既为苦恼凡夫,何能了生脱死,唯求来生不失人身耳。此两种人,皆不明因果所致,故今日仍讲因果。须知众生即佛者,以其具有佛性之真因也,设不修念佛妙行,佛性无由显现,何能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实果乎。譬如宝镜蒙尘,光明不现,实未失之也。若肯用力揩磨,自可...

    印光大师

    念佛|印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243362719.html
  • 略论“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千经万论皆赞净土,独讽弥陀。唯此法门,三根普被,圣凡齐收;唯此法门极简极易,至圆;唯此法门应时对机,稳稳当当,今生直趋解脱大道。  修净土者,皆以三经作为修持...然修习者多,存疑、畏难、曲解、盲修瞎练者亦为数不在少。如经中所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七日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等等,是众生常常论议也是争执最多的地方。特别对“一心不乱”四...

    丁德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1339080.html
  • 持名•观照•净土

    这个真心佛性之显现。阿弥驼佛心净,所以极乐世界国土清净,常享法乐。我人心秽,所以感得娑婆世界种种违意,常受诸苦。持名而求生净土,以往生而证无生,借事而成就理,这也是净土法门至简至易,至圆之处。《小经...以为必须一心方可得生极乐,不知持名一法仗他力故,无籍勋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小经》云:“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必定得生彼佛国土。”行人以为临命终时...

    延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71881090.html
  • 天台与净土

      天台与净土   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方便利益众生,佛在因地久远劫来苦修而得大愿,为普度众生!《华严经》说:“众生是大悲水,菩萨是树叶。”   佛教各法门都是教我们如何成佛之道,天台宗最大的特色是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在净土法门则为带业往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圆,实为当今无上法门。   众生皆有佛性,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觉悟后,开演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2882122.html
  • 禅净二宗的不可能融通与禅修和念佛法门的不冲突

    在末法时代已经不切实际的于娑婆世界入圣果位门。这样判教本身就有对其他修行法门贬低的意思。以信愿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论是从修行方法上,还是从修行目的上,都是不共他宗的。净土宗不会认为禅宗才是至圆的...

    贤达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341520.html
  • 研究佛学的目的和方法

    非佛书之研究者,不为专承一宗之徒裔,无求即时成佛之贪心,为求菩萨发心修行者”。(见《优婆塞戒经讲录》)中国佛教从隋唐宗派兴起后,都以自宗为至圆,至高至妙。唐以后见性成佛的禅宗,又几乎取代了整个佛教...专承偏宗,会造成有各宗而无佛教整体的后果。太虚法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序》说:“中国清季,除参话头、念弥陀外,时一讲习者,亦禅之《楞严》,净之《弥陀疏钞》,及天台《法华》与《四教仪》,或《贤首五教仪》,附...

    魏 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0753875.html
  • 禅净二宗的相持与禅修和念佛法门的不冲突

    宗的。净土宗不会认为禅宗才是至圆的,或参禅是易行的,是求生西方的修行方法。禅宗也不可能以往生西方为参禅目的,也不可能接受净土宗的他力教义,更不会接受净土宗的难易判教。禅宗所追求的契悟本心正法眼藏也...

    贤达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5063887.html
  • 释达观著:随缘自在 第六章

    在《弥陀要解》曾言:“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直捷,至圆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整天高谈阔论,口说般若,不识本心,亦不老实修行之人,可...其前。”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为理一心念佛。不假借其他方便法门,便可自得心开悟解。《坛经》亦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样的直接了。当由此可知,念佛至圆,无非是明心之要诀...

    释达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663705.html
  •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2)

    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念念即佛,当下圆明,无余无欠。至简至易,至圆。‘《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80]故蕅益大师处处圆摄他...既至简至易,又至至圆。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中最极圆之法。无论上智下愚,但能相续称名,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一得往生,则圆净四土,圆受诸乐。故其自身虽通宗通教,却不参禅,不学教,不谈玄,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2545514.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