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仁——施给大众的爱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精品网   作者:赵士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儒家从爱亲人推广到爱大众,从爱大众又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儒家对天地万物的爱,是对生命的爱,对生生不息的宇宙的爱。这样一种爱培育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主张。

为了实现对大众的爱,孔子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发展,也要让别人发展。

第一条是否定地说,第二条是肯定地说。两条原则实际上是从相反的方向指示着同一个“仁”的道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博爱大众,共同发展,大家都赢。

这两条原则初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但认真想一想,要真正地落实却何其艰难?可以说,人和人的一切冲突,是因为违背了这两条原则;人和人的和谐相处,都是因为遵循着这两条原则。

如果人们真的都能按照孔子提出的两条原则做人做事,人间天堂就建成了,世界大同就来到了。因此这两条看似平常的原则实际上却具有无比神圣的意义,它们的崇高深厚的道德内涵、社会价值和任何宗教的金律相比,都毫不逊色。因此,在一次世界性的讨论宗教伦理的大会上,全世界不同信仰的宗教界人士和学术界人士都一致同意,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信条和基督教的“己所欲,施于人”的宗教戒律并列为人类生活应该遵循的普遍法则。孔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确实是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的人类的金律。

从对大众的爱出发,孔子认为实现“仁”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大众的幸福。那么,什么是大众的幸福?怎样落实大众的幸福?孔子首先对政治家提出了要求,这要求突出地体现于四个字:“富之教之”。孔子肯定管仲的话,最著名的有两段。一段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另一段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树立的“仁”的标准本来非常严格,他绝不轻易地肯定哪个人达到了“仁”的标准,对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他也不过是评价他“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但是他却那样毫不含糊地称赞管仲够得上仁,特别是这个管仲还有违反礼的严重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了,孔子认为为大众造福,是最高的政治道德,这种政治道德甚至超越了仁的标准。例如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说,这哪里仅仅是仁!应该说是圣了!尧舜都难以做到呢!

对大众的爱,直接地培育了对人的尊重。在中国古代社会,正是儒家的智慧高高地举起人的尊严的旗帜。在任何情况下都维护人的尊严,成为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例如《易经》把天、地、人列为“三材”,意味着人的地位可以和天地并立,同样伟大,同样崇高。“天地之性人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响亮的口号。不仅儒家维护人的尊严,道家,例如老子也十分重视人的尊严,因此他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西方近代大思想家康德响亮地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而中国儒家的智慧却一开始就坚持这一原则。

儒家从爱亲人推广到爱大众,从爱大众又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儒家对天地万物的爱,是对生命的爱,对生生不息的宇宙的爱。这样一种爱培育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主张。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也就是宇宙和人类的和谐统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