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文看——唐代佛弟子的弘法苦心
|
题目:从变文看——唐代佛弟子的弘法苦心 作者:施人豪
本文:
距今约七十年前,敦煌石室在偶然的机会里被发现了。其中藏有无数的古代写本,典籍
和书画。在那些写本当中,出现了一种中国文学范畴里未曾见过的文体——变文,使中国文
学史上增加了崭新的资料,也使我们窥见唐代佛门弟子的弘法苦心。
变文是一种诗歌和散文夹杂组成的新体裁。它的内容,最先多是采用佛经故事,重加敷
演,因此有人称它为「佛曲」。由於它的文笔通俗而生动,是民间讲唱的话本,因此又有人
称它为「俗讲」或「俗文」。总之,变文是佛弟子们为了要广传教义,迎合听众的趣味,善
行方便而创出的一种便於讲唱的文体。
变文的产生,我们无法确知起於何时,但我们从一卷郑西谛藏的「佛本生经变文」的字
体看,显然是中唐以前的写本。又唐代变文和变相是彼此相应的,变相是画,它是讲变文时
的提示,因此我们可以说,有画变相的地方必有讲变文。而洛阳龙门石刻中有唐武后时所刻
的「涅盘变」一铺,据称是唐代变相最早的作品,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最迟在武后时代,变
文已经流行了。至於变文里面的记载,降摩变文序有:「伏惟我大唐汉朝圣王,开元丶天宝
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化越千古,声超百王,文该五典之精微,武析九夷之肝胆。」可知
变文的产生,在中唐以前无疑。
变文的盛行,我们从王定保的唐摭言里,记有一段张佑对白居易的戏言,可以略知一二
,张氏说:『明公亦有「目连变」。长恨歌云:「上穷碧落下黄泉,雨处茫茫皆不见。」岂
非「目连访母」耶?』足知「目连变」之类的变文,在贞元丶元和时代,已成为士大夫阶级
里的口谈之资了。又巴黎国家图书馆藏的维摩诘经变文第二十卷卷末,有「於州中【宿心】
明寺开讲,极是温热」的记载,当是在【宿心】明寺讲唱此部变文,大受听众欢迎後所写。
据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九世纪上半期长安有名的俗讲法师,左街为
海岸丶体虚丶齐高丶光影四人,右街为文溆及其他二人。其中文溆尤为着名,为京国第一人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引卢氏杂记说:「文宗善吹小管,时法师文溆为入内大德,一日得罪流
之。弟子入内收拾院中籍入家具籍,犹作法师讲声,上采其声为曲子,号文溆子。」段安节
的乐府杂录也说:「长庆中,俗讲僧文溆,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赵縕的因话录
也提到文溆,说他「听者填咽寺舍。」由此可知,唐代上自帝王,下至士民,对於听变文的
讲唱,已到普遍热爱的程度。而讲唱者亦每能把握机会,应机说法,使佛法深置民心,观其
用意,可谓良苦啊!
变文的作者,据现存的作品中,留有作者之名的,只「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
塔生天因缘变文」末尾提到作者保宣的名字。此外,巴黎藏的「破魔变文」,北平藏的「八
相变文」,末尾都有一段献词,可以看出是作者的自述。还有巴黎藏的「长兴四年中兴殿应
圣节讲经文」,及「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也是出於俗讲法师之手。可惜这些人的名字,除
保宣之外,都不传了。
变文的形式,和佛经十二部中的「长行」「重颂」颇多相似,它是二者的揉合体。只是
「长行」多以散文直说法相,而变文的讲说部分却每以俪句叙说故事。这大概是六朝以至唐
末的风尚吧!反正民间对骈俪的文体已极熟悉,讲者也就自然地加以运用了。如降魔变文有
一段对群魔的描写:
「阿修罗,执日月以引前,紧那罗,握刀枪而从後。於时,风师使风,雨师使雨,湿却
嚣尘,平治道路。神王把棒,金刚执杵。简择骁雄,排比队伍。然後吹法螺,系法鼓,弄刀
枪,振威怒。动似雷奔,行如云布。」像这类的句子,在变文中仰俯可见,比比皆是。至於
变文的吟唱部分,和十二部中的「重颂」相迎。所谓「重颂」,就是在散文宣说之後,再以
偈子重申前意的颂文。变文的吟唱部分,就是把前面散行直说的文意加以浓缩,使成便於记
忆的诗歌体裁,这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当时,可说是最好的大众传播方法了,不过它和重颂
还是有些相异之处。大抵重颂多为无韵的「偈子」,且以五言丶七言为主,而变文中的诗歌
则多押韵,每句字数亦有很多变化。像维摩诘经变文:
「我见世尊宣敕命,令问维摩居士病。
初闻道着我名时,心里不妨怀喜庆。
金口言,堪可敬,无漏梵音本清净。
依言便合入毗耶,不合推辞阻大圣。
愿世尊,慈悲故,听我今朝恳词诉。
这是以七言为主,而夹入三三言的。像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或有劈腹开心,或有面皮生剥。
目连虽是圣人,急得魂惊胆落。
目连啼哭念慈亲,神通急速若风云。」
这是以七言丶六言夹杂而成的。但大抵都以七言为主体。在这些唱辞里,往往注有「平
」「侧」「断」诸字,我们猜想这是指唱时用平调丶侧调丶或断金调而言。
在讲唱佛经的变文里,往往把那富有文学趣味的经文,加以敷演数倍,使成弘伟无比的
「史诗」,像维摩诘经,本来已极富有文学意味了,经过讲唱者的敷演,把原来只有两卷的
经文,一变成为数十卷的巨本,而且写得又生动丶又工致丶又隽妙。笔者曾在菩提文选里选
注了其中一段──文殊问疾。〔刊於菩提树一六二和一六三两期〕只要稍为过目,便不难知
道当时一般人对变文狂热的原因了。
又如北京图书馆的持世菩萨第二卷,内容叙述持世菩萨坚苦修行,魔王波旬欲破坏他的
道行,便变为帝释模样,尾随二千天女,鼓乐弦歌,来到持世修行之所,持世终不被他所惑
。其中文笔绚丽隽好,可谓极尽描绘之能事。兹举一段,以见一斑:
『波旬自乃前行,魔女一时从後。擎乐器者,喧喧奏曲,响聒青霄,热香火者,澹澹烟
飞,氤氨碧落。竞作奢衣美貌,各申窈窕仪容。擎鲜花者,共花色无殊,捧珠珍者,共珠珍
不异。琵琶弦上,韵合春莺,萧笛管中,声吟鸣凤。杖敲羯鼓,如抛碎玉於盘中,手弄秦筝
,似排雁行於弦上。轻轻丝竹,太常之美韵莫偕。浩浩喝歌,胡部之岂能比对。妖容转盛,
艳质更丰。一群群若四色花敷,一队队似五云秀丽。盘旋碧落,宛转清霄。远看时意散心惊
,近睹者魂飞目断。从天降下,若天花乱雨於乾坤,初出魔宫。似仙娥芬霏於宇宙。天女咸
生喜跃,魔王自己欣欢。此时计较得成,持世修行必退。」
又有降魔变文,本贤愚经,叙舍利弗和六师外道斗法事。六师凡败五次,遂服佛力,不
复与佛作梗。其文弘伟奇丽,不可迫视。其中描述斗法情形,虽西游记里的孙行者大战二郎
神,也只有甘拜下风了。姑且举出一段:
「六师闻语,忽然化出宝山,高数由旬,钦岑碧玉,崔嵬白银,顶侵天汉,丛竹芳薪,
东西日月,南北参晨。亦有松树参天,藤萝万段。顶上隐士安居,更有诸仙游观,驾鹤乘龙
,仙歌聊乱。四众谁不惊嗟,见者咸皆称叹。舍利弗虽见此山,心里都无畏难。须臾之顷,
忽然化出金刚。其金刚乃作何形状?其金刚乃头圆像天,天圆堪为盖,足方万里,大地缠
足为钻。眉郁翠如青山之两崇,口【口段】【口段】(念ㄒ一ㄚ音)犹江海之广阔。手执宝
杵,杵上火焰冲天。一拟邪山,登时粉碎。山花萎悴飘零,竹木莫知所在。百僚齐叹希奇,
四众一时唱快,故云:金刚智杵破邪山处。若为:
六师忿怒情难止,化出宝山难可比。
崭岩可有数由旬,紫葛金藤而覆地。
山花郁翠锦文成,金石崔嵬碧云起。
上有王乔丁令威,香水浮流宝山里。
飞仙往往散名华,大王遥见生欢喜。
舍利弗见山来入会,安祥不动居三昧。
应时化出大金刚眉高额阔身躯魘。
手持金杵火冲天,一拟邪山便粉碎。
於时帝王惊愕,四众忻忻。此度既不如他,未知更何神变?
在许多讲唱佛教故事的变文里,最流行的还是目连救母变文,据今所存的有好几种不同
的本子。伦敦有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卷,巴黎有目连缘起,北京有目连救母变文数卷,
事实皆大同小异,其中以伦敦藏本为最完备,首有序,叙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缘起,末有「
贞明七年辛已岁四月十六日净土寺学郎薛安俊写」。这故事取材自佛经里的「经律异相」,
後来还成为宝卷丶戏文的张本,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
关於演述佛经的变文,除了上述的几种之外,还有佛本行集经变文,八相成道经变文,
有相夫人升天变文,佛本生经变文,地狱变文,难陀出家因缘,园因由记,长兴四年中兴
殿应圣节讲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种,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两种,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无常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两种,频婆
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竟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欢喜国王缘,丑女缘起等数十种。由於这些讲唱
佛经故事的变文,在当时民间非常流行,於是有人依其格式,换其内容,将古代一些有名的
民间故事也演述进去,因此就有非佛数故事的变文产生了。像舜子至孝变文,列国传,伍子
胥变文,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董永变文等等,当时在民间都极盛行。这些变文,对後
来的弹词,话本还带有启发 作用呢。
大凡古来宣说佛经,可有两种方式:一是讲大座,即法师披衣登坛,跏趺而坐,郑重其
事的开示佛法。一是通俗演讲,即讲者不拘形式,随心所欲的演说。前者较为庄严隆重,後
者较轻松生动。讲唱变文,属於後者。这种讲法在当时往往为前者所轻视,像唐人对文溆的
讲唱变文,就曾批评说:「释徒蜛知真理及文义稍精,亦甚嗤鄙之。」那就是说变文所说的
道理太浅了,不能登大雅之堂,精通佛法的人是不愿去浪费那种时间的。虽然如此,但是变
文的讲者并不气馁,他们有他们的理想,他们认为有这种方法易为民间所接受,所以他们
乐此不疲,终於於获得民间的普遍欢迎,而把佛法深深地种植在人们的八识田中。至於这种
文体在文学史上的伟大收获,则是他们万万想不到的。
第1期 公元1971年3月发行创刊号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