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舞剧>>正文内容

徽州目连戏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徽州目连戏

  目连故事源自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及唐代的《目连缘起》和《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说的是王舍城中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傅相、刘青提夫妻生前和死后的一些经历,以及他们的儿子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脱离苦海,只身前往西天取经,学得佛法,深入地狱,救出母亲,全家团圆。最早的演出,大约是北宋末年在汴梁(今开封)演出的《目连救母》杂剧。民间艺人演《目连救母》和卖《尊胜目连经》、焚盂兰盆等相关连,是佛教中元节的一项内容,带有祭祖、报丰收、祭新坟、赈孤魂的含义。元杂剧中也有《目连救母》剧目。可见从宋至元《目连救母》杂剧一直在民间流传,但一直没有系统的文字剧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祁门县清溪村人郑之珍对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戏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写完成《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册,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刊刻行世。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最早和最完整的目连剧本,对后来的祁剧、湘剧、辰河戏、绍剧、徽剧、京剧、昆剧、川剧的目连戏故事剧本都有影响。

  宋元时期徽州就有目连杂剧的演出活动,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经产生,更加推动了徽州目连戏的发展,演出活动更为盛大。祁门民间流传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的说法。明清时期徽属六县的目连戏班不下数十个,其中影响较大、活动面较广的有祁门箬坑乡的马山班、彭龙乡的沥溪班、渚口乡的樵溪班以及清溪、环山、栗木等地的班社;还有歙县长陔乡的韶坑班、长标乡的劝善班等。清乾隆以后流布在徽州各县的六十多个徽剧班社,也大多能搬演目连戏或目连折子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