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雕塑>>正文内容

《云冈〈太和七年造像题记〉辨正》的辨正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辉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云冈<太和七年造像题记>辨正》的辨正

作者:重庆市大足县志办 赵辉志

近读文物出版社《云冈百年论文选集》,其中载有《文物世界》2002年第4期刘建军先生《云冈<太和七年造像题记>辨正》一文(下称《辨正》),对云冈第11窟造像题记的“文字识别问题,在前贤劳作的基础上进行一番辨正”,所辨诸字均无误,惟“无外”二字解释不当,本文特作如下补充及辨释:

一、辨字

题记中“慈彼十方,泽流无外。”句,其中“无”字,周一良先生辨为“无”,张畅耕先生识为“元”,赵一德先生断为“九”,《辨正》仍识为“无”。对照赵岐先生20世纪70年代所摄题记照片,应为“无”字。况且,若识为“元”、“九”,其义皆不可解,而“无外”乃一固定词语,“远方”之意,三国曹植《七启》“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震乎无外。”即有此用法。台湾《中文大辞典》收有该词,“无外”作“无外”。又《辞源》亦作“无外”,并释云:“指极大的范围。管子版法解:‘凡人君者,覆载万民而兼有之,......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公羊传僖二四年:‘天王出居于郑,王者无外。’”题记中作“无外”亦当时风气,字多讹误,又好俗写,况“无”、“无”虽为二字,却可通用。故以周一良先生及刘建军《辨正》一文辨识为“无”字为正。

二、释词

《辨正》谓“按‘无外’应是佛教术语系‘无因外道’的略称”,误。“无因外道”并没有略称为“无外”的先例,将“无外”释为“无因外道”难免牵强附会之嫌。《辨正》又举山西垣曲宋村西魏大统十四年(548)造像基座题记“愿圣主祚昌万叶,大丞相肃清无外”语句为证,证明“无外”为“无因外道”的用法,并认为二者可“相互印证”,更是误上加误。宋村西魏题记中“无外”仍然是“远方”之意,与佛教术语“无因外道”无关。与《辨正》所言相反的是,两处碑记正好互相印证了“无外”均为“远方”之意,非“无因外道”。

三、解句

《辨正》言“慈彼十方,泽流无外。此句在形容佛法无边,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它是空间观念和意识观念两方面的概念。”形容佛法无边是实,如果以为它还有“意识观念”的概念,“指佛把恩惠福泽流布到一切万物之中不仅包括信仰佛教的外道同样也会受益。”则误。“慈彼十方”是从空间角度形容佛法无边,佛的大慈大悲遍及四正四隅及上下十方世界,与“竖穷三际,横遍八方。”一语中“横遍八方”之义同。“泽流无外”是对“慈彼十方”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指佛的恩泽流布到无边无际的远方世界,并不是指“无因外道”。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