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舞剧>>正文内容

徽州目连戏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徽州目连戏的特点

  徽州目连戏讲究武功杂耍,动作激烈,当地老百姓往往称“演目连”为“打目连”。明张岱《陶庵梦忆--目连戏》条记载,当时徽州目连戏班的演员在台上,“如度索、舞、翻桌、跳圈、窜火、窜剑之类,大非情理。”

  徽州目连戏还极具观众参于性,祁门栗木村在演出目连戏之前,全村人都要“斋戒”,大清扫,并由班主以每户门上张贴“虔诚斋戒”字样的黄裱纸,一直到演出“刘氏打狗开荤”时,村人方可动荤。演“叉鸡婆”的演员可以到台下乱跑,到摊上随便抓东西吃。演到《刘氏逃棚》,台上台下万人齐声呐喊,声势哧人。

  目连戏是一个复杂的文艺现象,虽然以佛教的面貌出现,但它包容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佛教的因果报应,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的忠孝节义,在剧中都得到了体现。明清时期在徽州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就是吸收释家、道家学术思想成果创立起来的新儒家学派。郑之珍生活在程朱故里,其思想必然受到新安理学的浸淫。经他改编整理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正因为目连戏在表演形式上受到民间老百姓的欢迎,意识形态又符合士绅阶层的要求,所以在徽州一直很盛行。

  民间还常常把“打醮”、“庙会”、“请菩萨”等活动同目连戏结合在一起。很多地方在闰年或闰月以及遭到天灾人祸时演出目连戏,演出的规模一般都较大,三天三夜到七天七夜不等,而且往往从太阳落山演到次太阳出山,俗称“两头红”。有的地方白天唱“平台”(徽剧或京剧),晚上唱目连戏。1979年歙县韶坑班还演出过三天三夜的目连戏。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