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密乘殊胜本尊—喜金刚略述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密乘殊胜本尊—喜金刚略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殊胜本尊喜金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身喜金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语喜金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意喜金刚

  喜金刚为五大金刚法之一,初由卓弥释迦智从迦耶达日具足听受灌顶要门,依次传下,至萨迦叔侄而大宏,属于不二续之无上瑜珈法,为萨迦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喜金刚蓝身,八面十六臂,各面三眼,褐发朝天,以斑杵及五骷髅头为头饰,湿头骨链珠饰身。左右中央两手持颅碗拥明妃,,余手皆持白颅碗,右八手的颅碗中分别有大象、马、驴、公牛、骆驼、人、狮子、猫等;左八手的颅碗内分别有地母、水神、火神、风神、太阳、月亮、阎王、财神等。八面中三面前,中左红右白,四面在后,为黑色,顶面为青烟色,有四条腿,右腿屈立,左腿半盘,左二脚曲,以舞立姿安住于莲花日轮四魔重迭座上。明妃为金刚无我瑜伽母,身青灰色,一头三目,右手持弯刀,左手持颅碗,左腿屈立,右腿紧缠父佛腰部,双尊均裸身,拥抱威猛而协和。

  喜金刚有身、语、意三种神像。

  身喜金刚:身法洁,空明无别,具备七金刚法自性之身。此尊为喜金刚身所幻化,故称身喜金刚。

  语喜金刚:是佛语之功德在深密修道中所幻的形象,藏传佛教把佛语分神变的佛音五支,即:深如雷音、美妙悦耳、赏心可意、悠扬明晰、入耳中听。故称为语喜金刚。

  意喜金刚:藏密喜金刚六支修法分别为:生起道场大日如来支、灌顶不动支、受用甘露无量如来支、歌咏赞颂宝生如来支、广兴供养不空成就支和贪念随成金刚萨埵支。该六支修法的经典及《喜金刚本续王经》,均有诸多喜金刚形象,其中就有”意”所幻化的形象,故名意喜金刚。

  在其它教派或许有“母续”的喜金刚传承,例如噶举派(白教)的“玛尔巴派”传承喜金刚即是。所以或有造成将所有的喜金刚传承,皆误以为是母续的传承。

  其实喜金刚传承,本来就有“母续”及“无二续”等多种传承传世。在萨迦派当中,此二种传承皆具,而萨迦派最重要的根本法要-“口诀派”传承喜金刚,即属“无二续”的传承。

  萨迦派中最深、最广的法要精髓-《道果》法教,即是全部依附在喜金刚本尊的修持上,故知喜金刚是萨迦派最为重要、不共(不与他派共通)的殊胜本尊。

  萨迦法王对喜金刚法教的开示:

  “欲界等具足罪过的众生及其眷属,皆为其所好,而追逐财富等受用,因而具足了五毒(贪、瞋、痴、慢、妒)等染污。为了将其调伏,于‘斗诤时’中之时际,诸过去佛以‘嘿如嘎’(Heruga略译为:忿怒尊)之身现起。

  其化身之坛城圆轮,放射出不可思议之上百组俱胝(千万)四洲(四大部洲)。格外于此世间,变化出诸化身偕眷:其以高傲之自在天为主尊(喜金刚)之坐褥;诸眷属以仆从之姿环列于外围,此等方便,乃格外为调伏嗔挂等(五毒)染污。

  相续宣说此法教,乃为免吾等时而衰败之退转,故有此吉祥嘿如嘎-喜金刚之身相显露。其勇父与瑜珈母等主尊偕同眷属,以不可思议之姿,如《根本续》(喜金刚根本续)中所宣说,显露出嘿如嘎之王-喜金刚。

  若得获此喜金刚坛城本尊灌顶,且能善守三昧耶(不违誓言、戒律),则能于受生十六世之内,获大乐、智慧之成熟果,得一切法之本性、空性二者双运。

  是嘿如嘎喜金刚之了义(略译为:究竟真理),即损害普衰、功德普具,获正等觉之自性。其它,于讲经、修证之事业,是最极稀有;并可得证‘殊胜’及‘共通’之极大威力成就。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