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祖禅寺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储北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祖禅寺

  □储北平 文/图

  三祖寺是禅宗六大祖庭之一,位于天柱山下。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环境清幽,风景秀丽,不愧为皖西南旅游风景线上一颗璀璨明珠。

  三祖寺始建于公元505年,为南朝宝志禅师开创,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咏就是这时的盛况。

  南朝齐梁之交,达摩法师从印度将禅法带到中国,被誉为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与梁武帝应对时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于是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9年,参禅打坐,伺机传法。后遇慧可诚意求法,立雪断臂,达摩遂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衣钵传之,慧可因此被尊为禅宗二祖。

  僧璨(510—606)被称为禅宗三祖。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隋炀帝大业二年(606),三祖说法时合掌立化。唐天宝四年(745),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俸禄,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把塑像放置于底层。

  唐乾元元年(758),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塔名“觉寂塔”。现在的塔几经重修,塔宫里珍藏有三祖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塔为5层,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4门相对,两虚两实,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三祖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三祖寺曾几度兴衰。北宋时,香火鼎盛,高僧辈出,宗风大振,时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誉。此后,历经沧桑磨难,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寺院被毁,直至明朝中叶,方得以重建,史称中兴。明末再毁,整个清朝乃至民国均呈衰败状况,仅得以维持香灯不灭。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三祖寺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春天。在宏行法师任住持的十多年间,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山门、通天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全寺面积达20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

  在建寺1500周年之际,三祖寺在现任住持宽容法师带领下,进行了浩大的修复重建工程,现一期工程已竣工。新工程规划,除了根据寺院建筑规格外,还依据功能需要分为静修区、共修区、生活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并设禅文化研究室。整体依山就势,高下相望,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造广场、牌坊、放生池、钟鼓楼,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分建乾元阁、信心楼等。重建后的三祖寺楼阁辉煌,殿宇堂皇,园林巧布,功能齐全,必将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佛教文化研究、地方文化建设的重地,成为安庆及天柱山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