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洪晨孚楹联浅谈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叶良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洪晨孚楹联浅谈

  □ 叶良方

  洪晨孚(约1674—1745年),字愚三,号存斋。海丰县杨安都赤石墟元新寨(今赤石镇新城村)人。清代海丰县三名解元之一,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进士。他熟稔史典,才思敏捷,文学出众,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入选清华阁,位居翰林院检讨、三朝国史馆篡修官。至今故里犹传诵着他那脍炙人口的楹联作品。

  洪晨孚少年时就读于海丰学宫,寄住在风光绮丽的东郊赤山寺(现五龙寺)。赤山寺是海丰县名胜之一,寺外古榕葱茏,竹影婆娑,彩禽飞翔。洪晨孚在这幽静的环境下读书,触动灵感挥就一联,至今犹悬挂在寺门:

  日余花气熏禅榻;风引钟声渡石桥。

  “日余”指早晨的阳光透过竹木的叶隙,穿过窗口照在僧舍的禅床上,闪烁着斑斑点点的日影。受到阳光的照射,花草香气氤氲,弥漫在清雅幽静的寺院中。这时候,一阵阵响亮悠扬的钟声敲响了;在晨风的吹拂下,飘过寺前石桥,久久地回荡在县城上空,触引作者心灵的共鸣。上联从时间上着墨,寓动于静,写目之所视;下联从空间上构思,寓静于动,写耳之所闻。从而表达了作者在赤山寺读书生活的惬意心境。全联语辞凝炼,属对工稳,意境深远。

  离赤山寺不远的龙山天后宫和准提阁也留有洪晨孚的墨迹。天后宫联云:

  大德作舟帆,直扶宇宙三千界;

  中流凭砥柱,不怕风波十二时。

  闽粤两省渔民,崇祀天后圣母,海陆丰尤甚。龙山天后宫建于明正德年间,是海丰最早的妈祖庙之一。过去,沿海渔民常常溯宽阔的丽江进入龙津河,向龙山妈祖晋香祈求平安。每届妈祖圣诞,渔帆云集,渔歌互答,盛极一时。此联摹仿妈祖口吻,对前来求福的渔民们说,只要你们多行善德,我一定会作你们的靠山,全天候十二个时辰扶助你们,保护你们平安无事,你们放心地出海生产吧!全联寄寓了作者对神力的尊崇以及对饱经患难与风险的渔民的关心。

  龙山准提阁联云:

  青牛东去,白马西来,十万烟云皆有路;

  明月天心,清风水面,三千世界净无尘。

  准提阁北靠龙山主峰,南临波光潋滟的龙津河和一望沃野的田畴,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此地留连吟咏。作者在上联中阐述了中印文化(即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春秋时期,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传道;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印度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牵着白马,驮着佛经东来洛阳传教。下联描摹了准提阁周围清雅幽静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此联既有当句自对:以“青牛东去”,对“白马西来”;以“ 明月天心”,对“清风水面”;又有上下联相对:以“十万烟云皆有路”;对“三千世界净无尘”。因此,全联对仗工整细致,音韵和谐,用典自然。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