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郭亨渠:韩愈与大颠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郭亨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郭亨渠:韩愈与大颠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时称边远之地的潮州刺史,韩愈刺潮不到一年,却与灵山寺高僧大颠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其深厚友谊一千多年来被传为佳话。

  大颠和尚原名陈宝通,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生于潮州,幼年好学聪慧,却喜居山林。宝通勤奋好学,潜心钻研佛学,博览经传,过目不忘,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陈宝通到南岳拜石头希迁和尚为师,石头希迁和尚乃一代高僧,见宝通性聪慧灵敏,颇通佛学,甚为钟爱,悉心教授,宝通佛理更加精通,经师父石头希迁和尚介绍,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陈宝通到龙川瀑布岩寺任住持僧。

  陈宝通性刚强,不畏强权。据史料记载:“陈宝通一日,正跌坐参禅,适中丞张远凡来游,责怪未迎,竟欲斩之,大颠巍然不动,引颈就刃,远凡迟疑,仍想以刀桶其胸。大颠曰:‘若必及我,是夙负命;如不负公,残恶在汝’,远凡乃弃刀愧谢而退。”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大颠由龙川瀑布岩寺回到潮阳,翌年创建白牛岩寺(今潮阳东岩卓锡寺)。在此期间,大颠常到县内各处云游,唐德宗贞元七年,当他来到幽岭(今属潮阳铜孟镇)时,此处山青林绿,练江清碧,遂萌发在此建新寺念头,幽岭下大片田野已为致仕的潮州刺史洪大丁所有,大颠遂亲往拜访洪大丁,请求施舍土地建寺院,大丁为其真诚所感动,允诺施地一千余亩,终于建成潮州府内第二大寺院灵山寺。灵山寺创建之初,大颠传法弟子千余人,弘扬曹溪法旨,讲授佛学真谛,其讲义先后被整理成书,传至现代的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手抄《金刚经》1500卷,还著有《法华经》、《经摩洁经》各30部,其著作之丰,为佛教界叹为观止,大颠和尚也成为岭南一代佛学者和高僧,其弟子三平、本空、本生等,后来也成为高僧。

  大颠和韩愈的友谊,更具传奇色彩。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贬刺潮州。韩愈本不信佛,到任后却听说府内潮阳灵山寺有一高僧大颠,精通佛学、文学,遂致书邀大颠往府衙相晤,大颠欣然应诺,到潮州晤韩愈,两人谈论佛学,虽观点不同,但话语投机,谁也说服不了谁,谈文学,却观点一致。《潮阳县志》记载此两次相晤:“谈论十数日,甚为投契”。此后,两人书来信往,读叙佛学、文学,至今灵山寺仍有韩愈致大颠祖师信函的手迹石刻,韩愈曾三次到灵山寺回访大颠,一次,适逢炎夏,大颠命徒到山下买岭南荔枝让韩愈品赏解渴,韩愈却说:“寺院附近,皆为沃地,乃植荔佳土,师为何捧着金饭碗讨饭?”大颠一听,甚觉有理,连称“韩公言善”,遂命众徒在灵山坡植荔枝,后来的灵山寺荔枝被定为八景之一的“千丛果”。千丛果的由来,也道出了韩愈和大颠的一段友谊。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韩愈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刺史,临行前,到灵山寺与大颠告别并赠官服,后人在赠衣处建“留衣亭”纪念,唐长庆十四年(公元824年),大颠圆寂,终年93岁。大颠临终前,交代其弟子把其遗体置于石塔。如今,灵山寺后仍有“大颠祖师墓塔”,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