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白话文: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白话文: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译文

  佛弟子,菩萨应教人生起信心,亦教人受戒。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若见有欲受菩萨戒者,应请得戒和尚和阿阇黎(轨范师)。二师首先应审明受戒者今生是否犯七逆罪。若现身有犯七逆罪,就不能替他授戒;若无,可与其授戒。

  若曾有犯十重戒者,应先教其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以至诚恳切心,诵此十重四十八轻戒。以苦心礼拜三世千佛,直至得见好相。若无好相,则立七日,十四、二十一日乃至一年,毕竟要见好相。所谓好相,指见佛来摩顶,或见光,见莲花,见种种异相,以此证知,便得灭罪。若无好相,罪不得灭,虽忏悔亦无灭罪之利益。这类人现身亦不得戒,只为未来受戒,创造好的条件。

  若犯四十八轻戒,只要向大和尚,或首座或后堂师父,自首忏悔,罪便得灭。而教诫师,于忏悔法中,一一好解:七逆罪,现身不得戒;十重罪,忏悔至见好相;四十八轻,对首忏悔。

  教诫师应了解四十心的心地法门,亦要了解十重四十八轻的心地戒。若不知此经戒,不知犯戒之轻重是非之相,不解作持、止持,不解大乘经律第一义谛之理,不解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觉性。对上述诸性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以及一切修行法门,一一不解其中之意,要自利尚难,何况利人。

  菩萨若为利养、名声,而一味的恶求多求。自本不解经律,而诈称能解一切经律,广收徒众,仅为多得供养,是自欺欺人,如是与人作师授戒,犯轻垢罪。

  原典

  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时,菩萨与他人作教诚①法师者,见欲受戒人,应教请二师,和尚、阿闍黎②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授戒;若无七遮者,得与授戒。

  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者。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长受戒益。

  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不同七遮。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

  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③谛,习种性、长养性④、性种性、不可坏性⑤、道种性⑥、正觉性⑦。其中多少观行出入⑧,十禅支⑨,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

  而菩萨为利养,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⑩,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授戒者,犯轻垢罪。

  注释

  ①诚,《大正藏》本作「戒」。

  ②阿阇黎:又名羯磨和尚。戒和尚传戒,羯磨和尚作法,令人得戒。

  ③解第一义:即是十信位。

  ④习种性、长养性:即十发趣心。

  ⑤性种性、不可坏性:即十长养心。

  ⑥道种性:即十金刚心。

  ⑦正觉性:即十地。智旭注《梵网合注》卷七,十六页。

  ⑧多少观行出入:习种性空观少,长养性空观多,性种性假观少,不可坏性假观多,道种性中道观少,正觉性中观多。

  ⑨十禅支:即四禅中所修观法——初禅五支,觉、观、喜、乐、一心。二禅四支,内等净、喜、乐、一心。三禅五支,舍、念、慧、乐、一心。四禅四支,不苦不乐、舍、念、一心。

  ⑩贪利弟子:贪多供养,多收徒众。

返回目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