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汇>> 南传佛教文集>>正文内容

向智尊者:佛陀的圣弟子传(阅读)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9日
来源:   作者:向智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陀的圣弟子传 佛陀的圣弟子传2 佛陀的圣弟子传3 佛陀的圣弟子传4

佛陀的圣弟子传

  作者:向智长老(Nyanaponika Thera) 何慕斯.海克(Hellmuth Hecker)

  英文编者:菩提比库(Bhikkhu Bodhi) 中文译者:赖隆彦

  由德籍斯里兰卡高僧向智长老、何慕斯·海克博士合着的《佛陀的圣弟子传》,是一本略传的合集,共介绍了二十五位弟子,除了波斯匿王的皇后摩利迦并未证果之外,其他二十四位都是证得初果以上的圣弟子。为了突显故事的主体人物,同时也减轻读者的阅读压力,我们将本书的内容编译成四册发行。

  不同于一般佛教传记根据汉译经典或传说故事撰写,《佛陀的圣弟子传》内容均援引自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巴利佛典、论书与注释书,详实而生动地纪录了圣弟子们的修行生活片段与悟道的特色、开悟的关键,以及佛陀智慧的教导。而引自《本生经》的故事,则提供了另一种讯息──圣弟子在过去生的发愿与修行,以及对此生的影响。其中最特别的是,本书引用了许多《长老偈》与《长老尼偈》中的诗偈,这些诗偈都是圣弟子亲口所说的自身经历与感受,使人彷彿亲听圣者的心灵之音。

  选介这部书的原因有三:

  第一、佛陀弟子传种类繁多,但是纯依巴利语佛典为基础来书写,且严守上座部传统,而不擅自增添个人观感与臆度的,本书为目前最佳的选择。

  第二、本书不论在选材撰述的书写观点,或数据查证勘误等编辑功夫,都是足堪信任的上上之作。

  第三、「圣弟子」为佛陀弟子中已解脱证道者。本书以此类弟子为主轴,详实而生动地纪录了他们的修行生活片段与悟道的特色、开悟的关键,以及佛陀智慧的教导。因此,本书是了解佛教初期素朴面貌的极佳读本。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在线阅读目录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一 佛法大将 沙利子 序曲 空中闪耀的满月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一 佛法大将 沙利子 01求法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一 佛法大将 沙利子 02沙利子其人其事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一 佛法大将 沙利子 03转法轮者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一 佛法大将 沙利子 04到彼岸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一 佛法大将 沙利子 05 沙利子的开示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1 少年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2 遊方与心灵探索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3 寻法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4 努力觉悟佛法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5 双贤弟子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6 神通第一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7 马哈摩嘎喇那的前世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8 马哈摩嘎喇那的偈颂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09 马哈摩嘎喇那最后的日子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二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10 马哈摩嘎喇那之死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1 马哈咖沙巴早年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2 阿拉汉比库尼—拔陀迦比罗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3 轮回背景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4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05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6 与天神相遇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7 与同修比库的关系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8 佛陀般涅槃之后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三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09马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1阿难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2阿难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3佛陀的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4佛法司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5阿难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6阿难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7与佛陀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8阿难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09佛陀最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四 佛法司库 阿难达 10佛陀般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1早年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2努力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3阿奴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4 僧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5阿奴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6阿奴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7佛陀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1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2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3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5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6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7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六 论议第一 马哈咖吒亚那 08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七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盎古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七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盎古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七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盎古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七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 盎古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八 七度出家成为阿拉汉 吉答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八 七度出家成为阿拉汉 吉答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1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2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3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4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5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6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7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8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09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10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11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九 佛陀的圣弟子传 女弟子 12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一 善说法的在家弟子典范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一 善说法的在家弟子典范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一 善说法的在家弟子典范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二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十二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

--------------------------------------------------------------------------------------------------------

图书简介

  第一册《佛法大将舍利弗.神通大师目犍连》

  本书主要介绍佛陀身边的两位上首弟子,一位是以「大智慧」著称的舍利弗尊者,另一位是以「神通」著称的目犍连尊者。佛陀曾比喻舍利弗就如母亲,清楚地组织教法,并详细分析它的内容,让弟子们在解脱道上出生,敦促他们达到入流果。然后,由如保母的目犍连,运用神通力去除障碍,带领、帮助弟子们证得阿拉汉果,让他们继续成长。

  第二册 《僧团之父大迦叶.佛法司库阿难》

  本书介绍佛陀身边的两位教法传承者,一位是「似佛的弟子」大迦叶尊者,一位是以「佛法司库」著称的阿难尊者。佛陀在般涅磐前拒绝任命继承者,他劝比库们要以「法」与「律」为师,然而,在佛陀去世之后,大迦叶成为僧团的实质领导人,以他的远见确保教说的存续。记忆力惊人的阿难,身为佛陀的侍者,随侍佛陀四处讲法,身负着保存佛陀开示的重任,并在佛陀入灭之后,正确地诵出一万五千首佛陀的四句偈,可说是佛法最忠实的守护者。

  第三册 《阿那律.迦旃延.央掘摩罗.质多比库》

  疯狂杀人魔央掘摩罗,怎么会是产妇的守护圣者呢?

  曾经六次出家又还俗的质多比库,第七次出家时证得阿拉汉?

  阿那律居然以比库身分与女人同宿,佛陀作了什么处理呢?

  本书是巴利佛典【佛陀的圣弟子传】系列的第三册,主要介绍佛陀身边的四位具戏剧性生命图像的弟子们。

  ◎「天眼第一」阿那律

  年轻时养尊处优的阿那律,在出家之后努力证得阿拉汉果,在四念处的修行上有很好的成果,精通天眼以及其神通,因而曾被佛陀称誉为「天眼第一」。

  ◎「论议第一」迦旃延

  身体会发出金色光泽是迦旃延的最大特色,以「论议第一」著称的他对于阐明佛陀所略说的教法总是很有一套,在巴利佛典中会发现迦旃延所说的许多开示,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杀人魔到圣者之路」央掘摩罗

  央掘摩罗是佛教经典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他从连续杀人魔转变为清静解脱阿拉汉的故事是富有戏剧性的,但透过他的故事能真实呈现出解脱与轮回的意义。

  ◎「七度出家成为阿拉汉」质多比库

  不耐苦行而经历多次的出家与还俗的质多比库,在第七度出家时才证得阿拉汉,这是因为前世因缘的关系,必须在此世经历六次还俗羞辱的结果。

  第四册《佛陀的女弟子与在家弟子们》

  对美貌的贪爱、对家庭的牵挂,都是女人特有的痛苦。在本书中,佛陀教导女人应具备何种特质,才能战胜痛苦,得到解脱;佛陀也开示了在家弟子的四乐、可欲的五种事物以及致富之道,藉以教导弟子如何在家修行。

  佛陀的女弟子中,有皇后、贵妇、多产的妇女、也有艳冠群芳的交际花,她们的证悟往往来自于女性特有的烦恼:如对美貌的贪爱或对家人的牵挂,看佛陀如何引导女人化痛苦为解脱。

  本书是巴利佛典【佛陀的圣弟子传】系列的第四册,主要介绍十四位佛陀女弟子和三位在家弟子们,以女人与在家弟子独特的生命经验,铺陈出他们的修行历程。第一部分是佛陀女弟子们的故事,包括:毘舍佉、摩利迦、谶摩、跋陀军陀罗拘夷萨、翅舍瞿昙弥、输那、难陀、沙摩婆提、波咤左啰、庵婆波利、师利摩、郁多罗、伊师达悉。第二部分是佛陀在家弟子的故事,包括:给孤独长者、质多长者、诺酤罗长者父、诺酤罗长者母等。

--------------------------------------------------------------------------------------------------------

  【本书作者、英文版编者介绍】

  ◎作者

  向智长老(Nyanaponika There, 1901-1994) (向智长老专辑)

  向智长老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上座部佛教诠释者。出生于德国。他于一九三六年,在三界智大长老(Ven.Nyanatiloka Mahathera)座下受戒,直到一九九四年末去世为止,共计度过五十八年的比库(bhikkhu)生活。他是康提(Kandy)佛教出版协会的创办人与长期编辑。他的著作包括《佛教禅修心要》(The Heart of Buddbist Meditaion)、《法见》(The Vision of Dhamma)与《阿毗达摩研究》(Abbidhamma Studies)。

  何幕斯.海克(Hellmuth Hecker)

  何幕斯.海克是德国重要的佛教作家与巴利藏经译者。他的著作包含《相应部》(Samuutta Nikaya第四与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译,以德文写作的两册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国首位佛教比库(bhikkhu)——三界智大长老的传记。

  ◎英文版编者

  菩提比库(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库是来自纽约市的美国佛教僧侣,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兰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兰卡佛教出版协会(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会长与编辑。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见网经》(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达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与《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为共同译者)。

  ◎译者简介

  赖隆彦

  海洋大学造船系毕业,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文讲师、智光工商德育老师、 佛光出版社资深编辑、普门杂志社资深编辑,

  译作:《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禅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慧》等。

  编注: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汉传佛教译为为“比丘”、“苾刍”等,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汉传僧众。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asava,断尽烦恼者),

  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本文全部采用巴利语新音译,参见《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的方案》、《巴利语汇解》。

--------------------------------------------------------------------------------------------------------

更多向智长老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