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佛宝论 121、肉髻、发髻与宝髻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7日
来源:   作者:明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佛宝论 121、肉髻、发髻与宝髻

肉髻、发髻与宝髻

  肉髻、发髻与宝髻

  在前节中曾说过:肉髻四指,从肉髻到发际根是四指,最上面是宝髻。汉传佛教一般不塑宝髻,取经典中所说的“无见顶相”之义,如果人们能看到无见顶相,通常会生轻慢心。佛陀当年在人群中示现高大相,一般人都是仰视。在仰视时,佛陀头顶下部是一个很大的圈,再向上肉髻稍微缩小一点,而宝髻的直径只有二指,比例最小,对于仰视的人而言是隐藏在肉髻的最高处,根本看不见,所以被称作“无见顶相”。

  左图是甘肃的某一石窟外,暴露在外而没有受到保护的一尊唐代塑像的头部,已经被风雨摧残得十分严重。凭我们西行时行走的记忆,在甘肃平均每十公里就有一座大型石窟,这些石窟几乎都不知名。在洞窟附近甚至里面,人们进行着牲畜饲养等各种活动。这些石窟每年坍塌一部分,现在根本无力保护,民间百姓也不知道重视,在其中堆柴火做饭,还在不断破坏。当年外国考察队到敦煌做过的破坏,现在还在继续,原因依然是无知,没有意识到这些珍贵石窟的文物价值和宗教价值。

  右上图是印度笈多王朝时期雕塑的一尊萨拉那特样式的佛陀造像,发髻、肉髻以及手指间的鹅王蹼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右下图是武威(河西四郡之一,即过去的凉州)博物馆珍藏的一尊早期佛像,因为是藏式,所以塑造出了宝髻。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