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五外加行之一 皈依】8、恭敬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4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五外加行之一 皈依】8、恭敬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仅仅对上师三宝有一颗恭敬心,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福德。皈依的学处虽然很不容易做到,事实上也是一颗心。

  有一个公案,一个小泥塔成就了两个人。有一个人在路边看见了一个小泥塔,他担心小泥塔被雨淋湿,就从附近找到了一个破鞋底盖在上面。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看见小泥塔上面盖着破烂的鞋底,心里想这太不恭敬了,就把它扔了。凭借这样的因,这两个人后来都做了国王,最后都解脱成就了。完全相反的行为,都发自纯正的恭敬心,所以他们的行为也都是善的。做善业还是做恶业,制造快乐还是制造痛苦,完全掌握在自已的手里,就是一颗心。恭敬心也是一样。没有恭敬心,在表面上看很恭敬,但这实际上都是不恭敬的行为。有恭敬心的摄持,所有的行为才是恭敬的。

  比如说念佛,只要你对佛的心是恭敬的,那你坐着念也行,躺着念也行,怎么都行;如果你的心不恭敬,坐着念也不行,躺着念也不行,都不行。很多人都说“睡觉的时候不能念”,佛说过这样的话吗?没有!你内心里没有恭敬,即使在行为上、表面上恭敬也没有用,都是假的。这不是欺骗上师三宝吗?这也是一种罪过。

  供品也是。在藏地,供品已经供给佛了,自己就不能用了,一定要送到清净的地方。在汉地就不一样了,供品一定要吃,一点也不能丢掉。这两种情况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实际上并不矛盾。藏地人认为供品既然已经供养给佛菩萨,自己就不能再拿回来;而汉地人认为,供品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加持品,里面有加持力。这两个行为都是发自恭敬心,所以都是恭敬的行为,都是如理如法的。如果你供养佛菩萨了,还心存吝啬自己又拿来吃,这样的发心就是不恭敬的,你吃供品的行为有罪过。如果你把供品送到清净的地方,自己不吃,但还是觉得很可惜,这样的发心也是不恭敬的,你不吃供品的行为也有罪过。

  供养上师三宝,是恭敬心的一种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供。如果你把好的东西留做自己用,不好的东西供养给上师三宝,那就有罪过了,因为你的心不正。如果你的心是完全清净,完全恭敬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供的。你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应该供养给上师三宝,不能有贪心。听见好听的音乐、看到和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不能有贪心,应该在心里供养给上师三宝。自己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穿戴的衣服和装饰品,对这些都不要有贪心。你在穿新衣服之前,可以在空中甩动一下,这是一种表法。不这样做也行,你在心里先供养给上师三宝,然后自己再穿,这不仅没有罪过,还有功德。这都是修行的方法。

  有的人说我想皈依,但是我家里不能设佛堂,所以我不敢皈依。家里设佛堂和你皈依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家里设佛堂、供佛,这不是皈依,皈依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可以不设佛堂,也可以不供佛,心里有佛就行,把佛堂设在心里,把佛供在心里。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设佛堂、应该供佛,因为你是佛门弟子,应该把佛像当做真佛供在家里。你有家,有住的地方,佛堂也代表佛住的地方,所以应该把佛像请过来。自己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先供上,什么时候都不忘记上师三宝。愿意供佛就供佛,愿意供菩萨就供菩萨,愿意供三身佛就供三身佛,愿意供西方三圣就供西方三圣,这都没有什么区别。家里有条件,佛堂就设大一些,多供几尊,供品也多一点。如果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佛堂就小一点,供一尊佛,这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

  还有的人说,上午可以供佛,下午不能供。上午和下午有什么区别?佛菩萨过午不食吗?真是笑话。持斋时为什么过午不食?是怕你昏沉。佛菩萨哪有昏沉的时候?佛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没有昏沉,永远是清醒的。另外,也不是佛菩萨把你供的东西直接拿去吃,这是你对佛菩萨的心意,自己的心到位了,佛菩萨心领了,就行了。早上、晚上都可以供佛,任何时候都可以供佛。

  还有的人说,我不能天天供佛,所以我不敢设佛堂。没有关系,你可以初一、十五、二十五,或者是有时间的时候供,这样也不是舍弃,也不是不恭敬。不要轻易忘掉供佛的事情,不能懈怠,不能懒惰,尽到自己的心就行了。佛是圆融的,佛是容纳的,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佛菩萨的心胸像大海一样,我们不要用凡夫的思想和行为来衡量。

  有的人说“请佛容易送佛难”,所以家里就不供佛了,不能那么说。请佛的时候你的心到位了,你的行为也到位了,一切都圆满了。后来家里不方便要送走,那个时候你可以把佛像送到寺院或者是其他清净的地方,送佛像别送佛。真正的佛堂在心里,真正的佛在心里,真正的供养也在心里。请的时候是从心里请的,送的时候是表面上送的,心里没有送,不会有任何的罪过。我说过,每时每刻都管住这颗心,调整好这颗心,什么事都没有。

  上香也是,上多少柱都行。一柱香,代表一切;三柱香,代表佛法僧三宝;四柱香,代表上师、佛、法、僧,也可以代表佛、法、僧、护法。没有固定的数目,也没有固定的时间。礼拜也是,有时候三拜,有时候四拜,越多越好,不是固定的,你实在不方便不拜也行,对上师三宝有恭敬心就行。既不能小看形式,也不能有贡高傲慢的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