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断惑慧剑 61-80题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2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断惑慧剑 61-80题

 

  61.上师说修法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自己前段时间还挺精进的,最近根本不想念,这样的状态下是应该强迫自己继续念呢,还是随缘?

  念不进去有两种原因:一个是不明理,另一个是修行中必有的过程。有时候实在念不下去了,或者不想念了,这个时候必须要坚持。我们修行就像乘长途客车远行,有时候要翻山、过河,有时候要经过弯路,穿越隧道,也会经过一些平原。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感觉好,有时候感觉不好,这都是很正常的。当经过平原,看到满地花开、景色优美时停留下来,不再往前走,这是障碍。有时候通过漫长漆黑的隧洞,由于害怕不敢走,而停下来了,这也是障碍。不管经过的是好还是坏,必须要往前走。还有,不明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很愿意学修,慢慢地觉得没有什么感觉,没有达到什么境界,没有得到修法的利益,于是就没有信心了,也有这种可能。这样修行是不如法的。

  62.在一本书中看到:修行人不仅不能抽烟,即使闻到烟味,对自己的修行也很不利,所有的功德都没了。是这样吗?家里有人抽烟怎么办?

  也有这个说法,但还是要看自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说明你和他就是这样不好的缘分。若是缘分好的话也不会障碍到你,主要是自己的心态。家里有人抽烟,我们也阻碍不了。烟味是不好,但是有很多能够对治它的善法,我们可以修。家人都爱抽烟,天天能闻到烟味,你就出生在那样的家庭里,你就处于那么个环境中,这也是一种恶缘。如果你受到影响了,受到障碍了,那就是恶缘。即使环境再恶劣,但是你并没有受到影响,没有变成障碍,那就不是恶缘,还是善缘。即使环境再好,但是你受到障碍了,这也是一种恶缘。心理有障碍,肯定就是恶缘。恶缘是自己往昔种下的,应该忏悔。把业障忏掉,恶缘自然而然就化解了,将来你的家人就都不抽烟了,你也闻不到烟味了。我们要化解恶缘,要消除业障。

  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障碍,有什么不好,都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认为是对方的原因,就错了,往自己身上找才是对的。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转变环境先转变自己。如佛常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己变了,环境会随着你变,周围的人也会随着你变。修行就是修正自己,改正自己,修自己这颗心。

  63.有人说佛像不用开光,烧香就已经开光了,还有人说不开光不行,一定要开光。佛像到底用不用开光呢?

  这就要看自己的修行层次了。如果你有高的认识与见解,你修行的层次高,那就不用请谁来给佛像开光,自然就开光了,因为这个佛像本来就是佛。若是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认识与见解,修行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就必须要开光。

  64.有的人经济条件不好,家庭环境不好,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改变。或者认识到做人,六道轮回都比较痛苦,然后要往生。带着这些想法学佛,是不是还没有脱离“有所求”?是不是还没有离开贪嗔痴?

  可以,这不叫贪。刚开始修行时必须这样,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刚开始修行,做不到一点也不执着。比如善,不执着善也就做不到善,执着善念也是修行。我们首先要执着,执着出离心、菩提心,经过执着的修法最后达到不执着的境界。等你真正能够达到放下、不执着的境界了,那个时候怎么做都行。其实这都不矛盾。那个时侯我们可以不执着地去忏悔,可以不执着地求往生,可以不执着地做家务,可以不执着地成家,可以不执着地生孩子,都是可以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本来都是一体的。哪里都有佛菩萨,真正有修行,有成就的人,你们在家人当中有,我们出家人当中也有。

  执着安静的地方,执着出家人的生活,这也是执着。如果执着了,出家也是造业;如果不执着的话,在家修行也有功德。为了了缘、了债、了生死,为了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就需要与他们接触,否则你怎么救度他们呢?各有各的缘,各了各的缘。对修行人来说,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义务,各尽各的义务。这就是修行。不是非得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65.做为家庭主妇的修行人,可以给不信佛的家人做肉菜吃吗?

  可以做。如果你不做的话,家人会起烦恼。自己尽量吃纯素食,实在不行就吃里面的素菜。做菜时尽量别杀生。为家人做肉食时也要好好发心。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一种恶缘。你要忏悔这些,然后给这些众生发愿:愿自己将来能度化它们,希望它们得以解脱。可以念咒、念佛号回向给它们。我们也可以帮这些吃肉的人消业,替他们给那些众生发愿。这样你给他们做肉食,和他们一起吃饭的过程,也是在和众生结善缘,也是修行。其实佛法里有很多方便,尤其是在密宗里。小乘和大乘不一样,大乘比小乘方便法门多;密宗和显宗不一样,密宗比显宗方便法门多。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有很多很多方便,这些都是无穷无尽的,主要是看你自己会不会利用这些。

  66.修成大圆满法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金刚部?

  大圆满法是至高无上的法门,是佛的境界。五方佛是根据我们的分别心而分别出来的。莲花部、金刚部等是根据我们的根基、意乐、缘分而显现的。佛本身都是一体的,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一体的。一化就化成那么多,遍满整个法界,但总集起来就是一个。“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这都是一个道理。一即是二,二即是一。

  67.有人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基础,不修这个就会修出一个有漏的福报。是这样吗?

  经里面主要讲的是一些境界、一些咒语,没有讲具体的修持方法,仪轨才是修持方法。要成就经里面所讲的那些境界,必须要用仪轨。密宗和显宗没有太多区别。都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只是方法有些不一样。密宗里仪轨方法多一些,方便法门多一些,而显宗里少一些。没有证悟空性以前,所做的功德都是有漏的。开悟证悟以后,有三轮体空智慧的摄持,在能够保持清净平等的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是无漏的。有漏无漏是这么分的,不是用一部经来分的。念经也是好事,但如果你只是精进地念一部经,能开悟吗?出离心、菩提心能修出来吗?如果修不出来,光念经有什么用呢?

  68.有人说经常修破瓦法很快就会“走”的,是这样吗?

  不可能。成就破瓦法后来去自由,有走的能力,肯定就有回来的能力。有这样的疑问,还是没有弄明白道理。有佛就有魔,有佛力就有魔力。现在有人到处乱说,造成了很多障碍,这也是魔,没有办法。

  69.清净刹土和地狱是我们自己心的感受显现,还是另有空间?

  是自心的显现。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空间里,肯定有地狱的众生,也肯定有佛菩萨。对佛菩萨来说,这个空间就是清净刹土。对地狱里的众生来说,这个空间就是地狱,它们就会在这里感受地狱的痛苦。譬如说这里有一杯水,地狱众生看是铁汁,饿鬼众生看是脓血,我们看是一杯水,天人看是甘露,佛菩萨看就是一尊佛。

  70.家里开小店,招老鼠,已经繁殖很多了。不能杀,也不能用药,老鼠洞又不能堵,怎么办呢?

  你讨厌它们,它们又伤害你,这也是你们之间的恶缘与恩怨。想了这个缘,最好通过修行来解决。如果不能用修行来解决,想其他办法让它们离开也行。绝对不能先把它们杀死,然后再给它们做超度。最好让它们慢慢地离开。真正发心到位了,众生被感化了,它们自然就离开了,不会再伤害你,但必须要有一种清净的大愿,所有的恶缘才能化解。你要帮它们消业,把功德回向给它们,这样来善待众生。能善待众生,才能化解恶缘。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众生,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你能善待它们,就能化解彼此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些恩恩怨怨。如果不是这样,还是很难解决这些。其实人与动物以及其他无形的众生都好相处,与人才不好相处呢。这些鬼神都是很讲道理,说话很算数的,跟人不一样。

  71.孩子、老人身体不好,想通过学佛来寄托一个希望,就是不吃药让病好,行吗?

  行啊,一定能好。但是修行要到位。念佛、念咒都是有要求的,必须达到要求才能管用。如果学佛修行的时候,你没学好,没修好,也会害了自己。如果修行不如法,就像吃错药一样,会很不吉祥的,甚至会断除自己的慧命。吃错药了,中毒了,就要命了。比如得了心脏病,却吃了治头疼的药,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还可能要了自己的命。不管是吃药,还是接受治疗,必须听医生的。你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治好病。修行也是一样,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不可能有结果。“我念佛了,也念了很多很多遍金刚萨垛佛心咒,病怎么还不好,家庭怎么还不好呢?”在那儿怨天怨地,怨上师三宝。这是因为你自己盲修瞎炼。修法,必须要具足前行、正行、后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三个要义,才能有成就。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同一个人只有具足了头、躯干、腿、脚才能自由行走一样,少了哪部分都不行。

  72.堕胎的罪业比较大,是通过超拔还是通过忏悔的办法来消除这个罪业呢?

  都可以,随缘吧。忏悔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有这个机缘,可以做超拔,这样对自己有好处,对那个众生也有好处,消业积福么。自己的发心也很关键,清净的发心是一种力量。我们既然是凡夫,不可能不犯戒,不可能没有过错。作为修行人,我们要对自己往昔所做的一切恶业,有一个追悔之心,并且从内心里下决心,以后不再犯。简单地说,忏悔就是认错、改错。不承认错误才是真正的错误,才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

  除了佛以外谁都会犯错,十地菩萨也会犯错,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佛讲两种人可以解脱,可以成就。一种是不犯戒、不犯错的人,这样最好;一种是犯了以后懂得忏悔的人,能忏悔也能成就。就像月亮被云遮蔽了,但云是暂时聚集的,可以通过风把云吹散。从云中出来的月亮,和被云遮蔽以前的月亮是没有区别的。我们的本性是佛,是清净的。现在有妄想、执着,这都是业障的遮蔽,可以通过修行把业障消掉。业障清净了,本觉的光明、清净、圆满就会现前。

  犯错不是错,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才是错。发现错误这叫开悟,改正错误这叫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这叫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这叫圆满,叫佛。修行的过程就是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成佛了才不会犯戒、犯错,之前肯定会犯。成为登地菩萨以后也会犯戒、犯错,也会有烦恼,但是这个时候与凡夫不一样。登地以上的菩萨生起的一些烦恼,犯的一些错误,就像在水上画画一样,当时有点乱,过后就没有了,不留痕迹。凡夫俗子生起烦恼,就像在泥地上画画一样,当时乱,过后也乱,一直是有痕迹的,有这个差别。

  73.打坐时用一种姿势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那没关系,可以用各种姿势。我们修大圆满法的时候,有好多种姿势,躺着、趴着、坐着,各种姿势都有,不是必须要保持一个姿势。大圆满法同其它法门不一样,其它法门是定中修慧,我们是慧中修定。姿势不是很重要。

  74.人在临终时,神识昏昧,到时怎么用破瓦法?是否按照往生仪轨那样一步一步地做?

  是啊,但不一定要经过这个过程。修行高了,功夫深了,破瓦法已经炼成了,到时候神识不昏昧,能运用破瓦法了,一瞬间就能往生。破瓦法有很多种,法身破瓦法、报身破瓦法、化身破瓦法、超度破瓦法、三想破瓦法。我们现在修的是三想破瓦法,极乐世界为去处想,中脉为道路想,自己的神识为游客想。我们的神识就像个游客,他要去一个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他通过哪个渠道、哪种方式、哪条路到达呢?就是通过中脉,这样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三想破瓦法。

  我们现在刚接触三想破瓦法,刚开始修炼,过程肯定慢,很费劲。熟练了,炼成了,往生就是一瞬间的事。我们现在是修炼的时候,功夫没有那么深,还没有炼成。譬如:我们练跳高,刚开始练,肯定不会顺利,但是最后一定会练成的。修炼破瓦法也是一样。现在肯定是连念词句都费劲,观想更费劲。这个过程又慢又难,但通过不断地修炼,慢慢熟悉了,炼成了,一瞬间就走了。如果没有成就,到时候肯定不管用。这是自己的问题,是个人的修行不够,定力不够,不是法的问题。

  75.念二十一遍百字明的时候观想几遍?

  根据自己的功夫,观想多少遍都可以。功夫越高,观想得越快,越清楚。刚开始时你没有那么高的观想功夫,念二十一遍时才能观出来一遍,而且观得模糊不清。但是你会越观越清楚,越观越快。观想能力特别强的人,在一刹那当中,就能观出一百位本尊,而且他们的服饰颜色都能观得很明了,连眼睛的瞳孔都能观出来。观修金刚萨垛除障法的时候,降甘露消除业障部分,可以反复观想,时间可以长一些。

  76.应酬的时候,因吃素而影响人际关系怎么办?

  经常应酬,别人招待你,又不好意思不吃,如果你自己心里没有障碍就行了。如果发心清净,心里是不会有障碍的。如果你为了对方,为了众生,这是一种方便,一种修行,这样你心里不会有障碍,就不用为这个忏悔。如果心里有障碍了,肯定是发心不到位,愿力还不是清净的,这样与对方就不是善缘,而是往昔所结的恶缘了。有恶缘才有这样的恶果,因此一定要忏悔、发心、祈愿将来再也不要有这样的恶缘了,再也不要遇到让自己内心不清净的事了。我们都是凡夫,不会没有过错的,但我们知道忏悔、改正,能认错、改错,这就是修行。

  佛讲的方便法门无穷无尽,不管你犯戒了还是没有犯戒,造恶业了还是没造恶业,都有解决的方法。佛在一个大工具箱里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要什么有什么。要剪子有剪子,要刀有刀,要叉子有叉子,要勺有勺,要枪有枪,要炸药有炸药。但是我们都不会选择合适的,总是拿着一样工具到处都用,在这儿也用这个,在那儿也用这个,这样肯定不行。应酬时要随缘,能聚就聚,能来就来,不来也行,心不动就行了。来了你高兴,不来了你生气;或者来了你不高兴,不来了你高兴,这都是攀缘,都是障碍。你的心随着外境动摇了,这样肯定受影响。都是缘来缘去,缘聚缘散。缘来就是聚,缘去就是散;缘聚就是生,缘散就是灭。都在聚,都在散,都在生,都在死。生灭都在刹那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出来。真正明白了这些道理,心才能如如不动。

  77.皈依到现在,一直没有见到上师,是不是还没有得到灌顶?

  基、道、果这些灌顶,先不着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并没有意义。加行还没有修好,出离心、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灌顶没有什么用。你的心胸没有打开,灌也灌不进去。灌顶与窍诀,机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佛菩萨正在给你安排,善神护法正在给你准备,不用着急。

  得到灌顶以后,就开始修两个次第了。现在还没有到时候,自己的相续还没有成熟,给你灌也没有用,你也得不到。就像我们要种地,土壤也很重要。没有好的土壤怎么种地?现在很多人到藏地,回来后说得到了很多灌顶,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

  所以先让自己的相续成熟起来。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都有了,然后灌顶就容易了,就是几分钟的事。灌顶有要求,对上师,对坛城,对接受灌顶的人都有要求。没有必要那么着急、执着,机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先把加行修好。我经常强调加行,因为这特别重要。很多人连出离心、菩提心都没有,修那些高深的法有什么用呢?我们修行就像爬很高的山一样。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山脚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吃山脚下的草,吃一口得一口。可是很多人在山脚下,却总想吃山顶上的草。放弃眼前、嘴边这么好的草你不吃,山顶上的草你还吃不着,这样等下去,你肯定会饿死的。所以,如果你现在在山脚下,你就吃山脚下的草;如果你现在在山腰上,你就吃山腰上的草;如果你现在在山顶上,你就吃山顶上的草。现在跟着我们学四外加行、五内加行,修大圆满法的这些人,是不同层次,不同根基的人,但是他们都受到法益了,真正学进去的人都不会退转的。越走目标越明确,越学得到的越多,越修越有信心,还能退转么?不可能的!

  78.怎么理解“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这是开悟者才能了悟的道理。就像密勒日巴钻到牛角里,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一样,这叫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肯定想:这怎么可能呢?怎么能装得下呢?如果密勒日巴示现神通,把牛角变大了,也能理解;或者密勒日巴把自己变小了,就像孙悟空示现神通一样,也能理解。但是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缘起就是这样,妙有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妙有”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有”,就是“不可思议”。这个道理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范围,你理解不了它。你懂得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你才能领悟。缘起性空这些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理解不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觉得矛盾似的。但是诸法的本性,事实的真相,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就是这样的。

  79.应该强迫孩子和自己一起学佛修行吗?

  修行中,做任何事情都是,保持适度就行。不能太过分,也不能太迁就。你想度化、帮助孩子或者周围的人,必须要有善巧方便。要求太过分了,对方肯定接受不了。根据众生的根基,看他的因缘、意乐在哪儿,然后通过适合他的一些非常祥和的方法来调伏他,让他一下子就能接受。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直接就去做,肯定不行。有时候需要硬的方法,有时候需要软的方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这是智慧。度自己也好,度他人也好,智慧和方便都要具足。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不会有障碍。如果有障碍了,说明你还是没有方便;没有方便,说明你还是智慧不够。其实一切都要恒顺众生,要随缘,但需要有智慧才能做得到。

  随缘不是随便。已经开悟、证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随缘,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随缘。放下和放弃不一样。我们现在一说放下,就都放弃了,难就难在这里。《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道理都是一样的。要放下不要放弃,要认真不要执着,要随缘不要随便。要把握这些很难。要保持适度,没有智慧是无法分辨的,没有修行不可能保持适度。差一点点就错了。

  80.我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身体一直不太好。生下来时,找人看过说“不宜养”。她晚上做梦总是哭,还说自己看到鬼了,按理说一个孩子不应该有这些概念。之前我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三岁时夭折了。我有一次和现在的女儿玩耍时,她郑重的对我说:“她回来了”。给我的感觉这个女儿就是那个夭折的小孩子。以前上师做超度时,我给夭折的孩子做过随喜超度,我觉得应该是把那个孩子超度走了。现在这个孩子身体不太好,跟以前的那个小孩有没有关系?请上师开示。

  这是孩子自身的业力,也是你本身的业力,双方都有关系。你担心也没有用,现在只有相信佛理,自己好好修,多消业。第一个孩子没留住,第二个又是这样,你应该忏悔。孩子也是,应该为她消灾,这样的话就会好一些。主要是自己能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地念佛、念咒、念经、修法,这样就能消灾免难,消业积福。你要相信上师三宝的力量,有信心才有加持。如果自己没有信心的话,就不一定了。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