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佛学入门 中篇 三、唯名与唯心 3、唯名(一)认识心的名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0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唯名(一)认识心的名

在佛法的观点看,“名”与“心”是互为主体的。因此,我们可把它分作认识心的名及修道心的名,加以说明。

  (一)认识心的名

  (1) “名”是心法:俱舍论卷第五称:“名为作想”,也就是说,“名”是思想、想像、想念等的心理活动。再看十二因缘中的“名色”二字,是指五蕴法而言,色是众生的依报,是物质世界,名是众生的正报,是精神世界。名是指受想行识的四蕴、色是色蕴。五蕴法所讲的众生身心的全体,名既是心法,故称唯名,实际即是另一类型的唯心论。

  (2) 名是有漏有为心所变境:凡是心识,都是有漏,也都是有为,小乘看到的,只止于第六意识,大乘则讲心意识,详加分析,开出第八阿赖耶识或阿陀那识。

  由第八识所变现的一切法,称为唯识所变现境界,即是众生的依报。名是诠释表示八识所现的事事物物;分别识是名的能诠,名是分别识的所诠,而实为一体。

  例如《楞伽经》卷一所讲的五种法:

  名是境相的标示符号,分别是妄想心,例如以眼识来对色境,而有第六意识的分别或辨别,在如来的正智,虽亦对境起用,从根本智而起后得智,但却不起清净与杂染之分别的妄心。唯有在凡夫的立场,始有能诠与所诠,以及能变与所变的分别执著,复由所变境而起种种烦恼心。由于分别执著虚假的名相,而起种种妄惑。所以楞伽经卷四要说:“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3) 名是妄想心:在法界次第卷上云:“心如幻炎,但有名字。”此处所讲如幻如炎的“心”,即是指的虚妄心或烦恼心。心本不存在,由于妄心或烦恼心的结合与积聚,便似乎有了心的存在的感觉,所以给它标上了名字。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