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学佛知津 十三、作师授戒的资格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时的中国佛教,律制不行,对于师资也不重视,谁能授人戒法,谁能为人之师,也就无人鉴别了,这是不对的,既然不能如律授人戒法,岂有戒法授与他人呢?

  按照规矩应该是这样的:

  一、出家人收出家弟子:比丘需要戒腊在十年以上,比丘尼需要戒腊在十二年以上,并且须对戒律,善识开遮,知所持犯,辨别轻重,自不犯戒。因为律制之中的剃度师,便是沙弥沙弥尼戒的和尚与和尚尼,乃至也是比丘比丘尼戒的和尚与和尚尼。中国的剃度师不管授戒,所以剃度师的资格也不严格要求了。

  二、出家人为出家人作师:比丘的戒腊须在五年以上,比丘尼的戒腊,须在六年以上。这个师不是亲教师(和尚),而是轨范师(阿阇梨)。阿阇梨,在比丘有五种:一、出家阿阇梨, 二、受戒阿阇梨,三、教授阿阇梨,四、受经阿阇梨,五、依止阿阇梨。比丘尼则有七种,前五种同上,另加受六法阿阇梨与受具戒时比丘僧中的羯磨阿阇梨。若受菩萨戒,则各加一种阿阇梨。中国的剃度师不管授戒,勉强地附会,相近于出家阿阇梨,实际上出家阿阇梨是受沙弥十戒时的教授师,与剃度师不能相混。但是中国剃度师之不能为其剃度弟子受戒者,决不等于出家的和尚(亲教师),则为无可疑问的事。同时中国的戒和尚,只管授戒,不管教养,地位虽然重要,实质不若剃度师之切乎实际。剃度师的地位,若能准同出家阿阇梨的地位而论,中国的比丘,但有五夏的戒腊,也就可以做剃度师 了。

  另有中国戒场中的引礼师,并非律制规定所设,故也不在三师七证之列, 但其所负的责任,乃在辅助教授师教授新戒的威仪法则,故也实可与教授师同列,因此,凡做引礼师的,也不得少过五夏的戒腊。否则,比丘应该于最初的五夏学戒,自己尚在依止他人的学戒期中,岂能为人作戒师?

  至于尊证阿阇梨,中国是规定七位,在泰国则有多到二十多位的,并且均由上座比丘担任。若照律制,比丘戒不得少过十比丘授,比丘尼戒不得少过十比丘尼加十比丘授(若在边地可减半数),除了戒和尚的戒腊须在十夏与十二夏以上,其余的比丘比丘尼阿阇梨,五夏与六夏以上的戒腊即可,证明受戒参加羯磨的人数,不得少于限数,多则多多益善。

  三、收受在家弟子的条件:这是很宽的,不知比丘大律,也可为白衣授终身五戒以及六斋日授八戒法,但对五戒八戒的义理,必须要知道,否则便成了“无解作师”!

  比丘比丘尼可以为在家人授五戒与八戒,若无比丘比丘尼,则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均可授在家人的五戒与八戒,如果没有出家五众,在家的优婆塞与优婆夷,也可以授白衣的五戒。

  但如有出家众的时地,在家众不要授白衣的五戒,有出家的大二众,出家的小三众不要授白衣的五戒与八戒。新戒比丘固可以授白衣的五戒与八戒,但如有老戒比丘,最好也不要作师太早。五夏以前,最好不要空言度众而受皈依。因为遗教经上说:“当舍已众他众”,“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何况我们一般的新戒比丘,本身并非“大树”。

  若照严格的要求,那就更为苛刻:

  大乘为师,必须是出家菩萨,并须具足五德:持戒、十腊、解律藏、通禅思、慧藏穷玄。此为罗什法师所传。

  地持经的规定:必须戒德严明、善解三藏、堪能发彼敬心,方可从受菩萨戒,否则即成罪愆。

  四分律中对于授人具足戒及受人依止的规定,共有七个五法,若三十五法不成就,便不得授人具足戒,不得为人作依止师,不得畜养沙弥。
  僧祗律规定须有十法成就,才能度人出家受具足戒。

  萨婆多律摄中的规定:满足十夏,方住师位,复须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无犯,三知轻,四知重,五于别解脱经广能开解,于诸学处创结随开,若遇难缘善知通塞,常诵戒本能决他疑,戒见多闻自他俱利,威仪行法无有亏犯 ,具如是德名亲教师(和尚)。

  此为列举参考,若要全部做到,今人便无有资格授戒畜徒的了! 但如为人之师者,亦当知所惭愧,始可免招重罪。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